摘 要: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高速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沖擊,也帶來了課堂改革和發展的契機和動力。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手段讓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生動,但與此同時,這也為中職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本文以市場營銷專業課《旅游銷售》的“景區市場定位”為例,探討如何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中職市場營銷課堂中,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手段;中職市場營銷;課堂教學
一、設計依據
(一)內容分析
景區市場定位選自市場營銷專業第四學期的專業課程《旅游銷售》,本課程的學期總課時為36課時,學生主要學習旅游銷售的業務基礎理論知識以及銷售策略與技巧。本課程參考了旅游教育出版社,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創新系列教材《旅游銷售業務》,本課是模塊二的第一個項目景區整體銷售業務的第四個任務:景區市場定位。所需學時為2學時。
(二)學情分析
本教學任務的授課對象是市場營銷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表現欲望較強。出生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他們熱衷于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喜歡輕松愉悅的互動合作式學習氛圍。通過前期課程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景區市場細分和景區目標市場選擇等知識,對旅游銷售行業和景區整體銷售業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容易混淆地理定位與景區市場定位的概念,缺乏景區市場定位實踐經驗。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景區市場定位的概念和六種景區市場定位的方法;能力目標是學生能根據不同景區的形象、特色、游客預期用適當的方法對景區進行定位;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提升對本專業的認同感。
結合往屆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教學重點為針對不同景區進行市場定位分析,教學難點為綜合運用景區市場定位方法為不同景區進行市場定位。
二、信息化教學的設計思路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筆者運用學習通APP、博星卓越市場營銷平臺、微課、教學視頻、微信等多種信息化手段貫穿于課前導學、課內實施、考核評價與課后提升四個環節。其中,課前導學的教學環節可以概括為:“APP上領任務,知識庫里齊探究。小組合作制微課,上傳平臺來投票。”課內實施環節為:“小組匯報兼答辯,案例分析懂應用。”課程的考核評價則體現為:“多維評價顯公平,活躍氣氛促發展。”最后,學生通過:“在線討論共改善,自主探究資源多。”來完成課后提升。
三、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
(一)課前導學
課前,教師通過學習通發布景區市場定位課前預習與微課制作學習任務書,明確微課制作標準。學生接受任務之后,以5-6人為一小組完成教學任務。他們可以登錄學習通APP瀏覽資料庫里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學習本課知識點,各小組再深入探究分配到的知識點,完成課前預習。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制作教學視頻學習如何制作微課,各小組根據任務書制作微課,并通過微信發送給老師,老師把學生作品上傳到學習通APP資源庫供學生觀看學習。學生觀看微課后,在平臺上完成投票,并針對其他組的微課在微信向老師提交兩個書面問題。每組制作好微課創作構思PPT,選出一位代表做好3分鐘課內匯報與答辯準備。
(二)課內實施
課中,第一環節為小組匯報與現場答辯。首先,教師介紹活動規則,闡明匯報、答辯、提問的評價標準和匯報順序,接下來,各組學生代表按照指定的順序上臺匯報并答辯,其他小組按照準備好的問題向匯報小組提問,教師在小組匯報和提問評分表上及時評分,并對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進行補充和解答。通過課前任務和課內匯報答辯,老師可以檢驗學生對景區市場定位概念和六種定位方法的學習情況,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學習興趣與認同感。
第二環節為發布課堂任務,撰寫景區市場定位說明。教師在博星卓越市場營銷平臺發布五個景區的案例資料和景區市場定位任務書,并闡明該課堂任務的評分標準。學生登錄平臺查閱任務書,為景區進行市場定位,撰寫景區市場定位說明并提交。教師隨機抽取兩名同學的作品,通過電腦屏幕控制與學生一起進行點評。比如,對浙江省橫店縣夢幻谷景區的定位,某學生選擇差異定位法,認為該景區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主題、時間和表現三個方面,把該景區定位為大型夜間影視體驗主題公園,為其設計的口號為:“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等你來!”。通過課內案例分析指導學生能分析不同景區的形象、特色與游客預期,并會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定位。該環節目的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知識應用能力,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三)課后提升
課后,教師在學習通發布每個小組課堂實訓任務的在線討論,各小組在線評論其他組的課堂實訓任務,教師對每條留言進行打分,各小組結合同學們和老師的點評改善課堂實訓任務。同時鼓勵學生去各大景區官網了解學習該景區市場定位,并與教師及時進行線上線下交流。
(四)考核評價
本課通過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課中實施表現、課后拓展表現三個方面完成對學生的成績評定,自評、互評、師評、專家點評方法多元。遵循知識與能力結合,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考核更加全面科學。
四、教學效果與反思
在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上,本課運用了超星學習通、博星市場營銷策劃模擬平臺、微課、教學視頻、微信等多種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啟發學生通過美拍、小影等視頻編輯軟件完成微課制作,學生表示挑戰與趣味共存。
此外,課后筆者邀請了企業專家去博星平臺查閱了學生的景區市場定位作品,專家反饋大部分學生能學以致用,本課教學效果顯著。而學生認為通過多種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對景區市場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增強了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上,我們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移動端與PC端教學平臺。注重啟發式教學,強調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組間互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真完成了教學任務,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都得到了較好的提升。
但筆者在信息化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體會到要組織這樣的實訓項目涉及到教學方案的設計、移動端和PC端教學平臺的搭建和資源庫的完善、教學視頻和微課的制作或搜集、專題網站的搜集等大量的工作,教師個體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挑戰巨大。因此,專業教師團隊的合作與分享非常有必要,結合學科和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讓課堂“活”起來,從而提高整個專業的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
黃詩媛(1989— ),女,廣東省商業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