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軒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國際貨幣化,并與當前“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從而推導得到“一帶一路”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對策分析研究,為我國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分析
一、“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日益提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發展,而且自從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后,美元為主的國際資本體系存在的諸多弊端暴露出來,人民幣國家化成為了一個受到世人矚目的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指的是人民幣跨越國家,在境外流通、結算、計價等功能的能力。“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均為我國實施的重要經濟發展戰略,配合和借助“一帶一路”,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正在穩步實施。[1]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則,為提高人民幣國際影響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力,人民幣對其它貨幣不斷增強的替代性將很大程度上對全球范圍內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1]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仍存在許多問題和發展的阻礙:地緣政治和動蕩不穩的政局(如東南亞)導致國際政治局勢的復雜化無疑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巨大的挑戰;其次,人民幣的金融體系作為一種尚不成熟的體系,相比美元體系仍有太多的不完善之處;第三,美元仍在世界經濟活動中計價、結算、貯備等占主導地位,人民幣國際化雖有推進, 但地位徘徊不前[2]。如何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難題仍令中國和世界思考。
二、基于貨幣國際化影響因素的分析:
貨幣國際化作為一個國家發展進程的反映和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期間受到許多外部因素的影響。
1、一國經濟和貿易規模的影響:只有在一國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標良好,經濟規模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不斷擴大的情況下,該種貨幣才能順利邁入貨幣國際化的進程。[3]一國的經濟和貿易的規模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而經濟實力是貨幣國際化的決定性因素。
2、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社會分工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指的是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重新配置,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成為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有機整體的過程。通過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社會的重新分工使得各國為了規避匯率風險,都樂于使用本國貨幣作為結算的基本單位,從而推動了本國貨幣的國際化,成為推進貨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力。
3、政府政策的影響:政府在經濟領域和國際貿易中的宏觀調控作用不可忽視,政府政策作為一種剛性調節,具有強制性,因此政府政策是否得當對貨幣國際化起著積極或阻礙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對外貿易,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國際金融體系和貨幣結算規則等方面為本國的貨幣國際化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一帶一路”建設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
由于貨幣國際化的諸多便利,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潛力十足的國家,提高自己在金融貨幣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的中國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對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影響巨大。
“一帶一路”影響路徑分析:
1.對我國經濟和貿易規模的影響:“一帶一路”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迅速,貿易產品的種類和數據量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截止2018年6月,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累計交易量達到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等)啟動了越來越多的進出口貿易項目,這為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提供了平臺和機遇,使得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接受人民幣支付的方式。
2.“一帶一路”推進了國際化分工協調,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產業工業互補性強,通過“一帶一路”的推動,將有效地加強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國際分工。中國企業積極地“走出去”, 參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建設, 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 通過直接投資與沿線國家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系, 有助于形成一個龐大的交易網絡。[4]通過構筑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分工體系,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樂于通過人民幣進行交易結算,這將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3.“一帶一路”的戰略和鼓勵性的政府政策有效地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
稅收方面,政府頒布的相關領域的出口退稅、零稅率、免稅試點有效地推動了中國企業“走出去”,以霍爾果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例,國家以打造“中國首席稅負洼地”、“全國最惠合法避稅天堂”為目標,企業所得稅五年全免、5年地方留存部分全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從而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開放平臺,擴大了中國企業的貿易服務范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旅游優惠政策等活動,其意義不僅表現在加深了各國了解,增強了各國之間的友誼,更表現在為各國人民前往他國消費提供了動力,而這其中人民幣也成為了各國人民認可的貨幣結算形式,無形之中,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四、“一帶一路”中人民幣國際化所遭遇的障礙分析
1.人民幣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不完善、落后:
盡管當下我國同周邊國家貿易人民幣被使用的越來越廣泛, 但美元、歐元、英鎊在國際貿易中仍然牢牢占據著主導地位。[5]人民幣體系相對于美元、歐元等成熟的貨幣金融體系,略顯稚嫩和不成熟,在結算過程中,美歐等主流貨幣由于其金融網店豐富、金融機構范圍廣,更受到國家和人民的認可。盡管,人民幣近年來在沿線加速擴大影響力,加強金融網點布設,但還是相對落后,這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2.匯率市場化并未完全實現:
這是由于我國的國家性質影響的問題,在當前我國的現狀和國家現狀下,還存在對于匯率的政府管制,這不利于貨幣的自由流通和資金的不均衡流動,從而不利于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的領域仍然只是經常項目, 在資本項目下仍受到一定的限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