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縣域經濟是指縣級行政區劃(具體到甘肅省是指65個縣,不包括蘭州新區嘉峪關市和各市轄區以及4個縣級市)范圍內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備產業門類齊全的區域經濟,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層環節,處于安民富民的第一線。
關鍵詞:縣域經濟;蘭州市;經濟發展
基金項目:2018年度蘭州市社科規劃項目“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以永登縣農村電商發展為例”,項目編號:18-034E
一、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一)經濟規模很小且增長乏力。2016年蘭州市縣域經濟體量僅為363.51億元,規模很小,其中經濟總量最大的紅古區目前也僅為125.81億元。與全國縣域經濟400億元左右的平均線還有很大差距。同時受到經濟下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縣域GDP增速僅為7.3%,低于全市8.3%的整體增速,縣域經濟整體發展乏力。2016年蘭州市縣域人均GDP僅為3.52萬元,僅為全市人均GDP的一半左右,除了紅古區能夠達到全國平均5.38萬元外,其余三縣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榆中縣最低,僅為2.06萬元。
(二)產業結構趨于合理,水平較低。蘭州市縣域經濟的一產占到全市一產總量的73.4%,二產占19.2%,三產僅占11.9%,與2015年相比,三次產業占比12.13:44.63:43.54調整為12.18:41.71:45.81.具體來看,一產占比遠高于同期全國縣域經濟中的產業比重,二產和三產比重又明顯落后于同期全國水平。可見蘭州市縣域二產整體實力水平還比較弱,不僅現代高科技企業起點低,數量少,資源性加工企業的規模也不大、加工能力弱、產業技術含量不高;三產比重突破50%,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力,特別是榆中縣三產比重從51.84%增加為57.8%,增幅最大,這得益于榆中近年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貢獻。總體來看,蘭州市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正在加速,結構更趨合理,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典型的農業經濟特征,發展水平很低。
(三)投資消費增長較快但拉動不足。2016年,“3縣1區”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由于基數較小,拉動作用有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33.93億元,僅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9.9%。蘭州地區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8萬元,三縣人均僅為3.27萬元,只有全地區人均水平的65.74%。尤其是蘭州市縣域內,由于大中型企業比較少,眾多小企業往往自有資本不足,嚴重依賴外部融資。可見,資本存量的嚴重不足是制約蘭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從消費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106.92億元,雖然較去年增長了10.2%,但是在全市的占比仍然不高,僅為8.5%。消費體量不足,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
(四)市場活力增加但缺乏創新。目前,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創新面臨著具有普遍性的制約因素,如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在創新主體規模較小能力不足,創新平臺層次相對較低,創新資金投入渠道單一,總量也不相等。
二、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深化認識,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夯實全市經濟基礎的重要戰略。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撐。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拓展;中央不斷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將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撐、發揮區域優勢的基礎平臺、促進協調發展的關鍵路徑和推進精準扶貧的主要舉措。發展縣域經濟,迎來了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必須切實增強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使命感,努力在各縣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競相發展的機制和氛圍,不斷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努力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二)找準定位,從特色產業入手尋求縣域經濟發展突破口。考察中,定西的洋芋、藥材產業,平涼的蘋果、肉牛產業,隴南的花椒、油橄欖產業,令人印象深刻。我市各縣的資源優勢也不盡相同,發展縣域經濟應防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要從本地資源稟賦和現實條件出發,選擇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現縣域錯位發展、多元發展。要通過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的整體實力。
(三)創新驅動,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隴南作為全國“智慧城市”創建試點市,將大數據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創造出特色鮮明的“隴南模式”,創新讓隴南的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我們要把創新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措施,著力深化對縣域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更新發展理念,防止片面強調增長速度,防止“劃地為牢”、封閉發展。著力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體制機制,以新機制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著力強化科技和人才保障,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著力創新科技研發和技術服務體系,努力在特色產業研發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縣域經濟發展競爭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的是人才、資金、技術,更能帶來創造力、驅動力。發展縣域經濟,要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縣域經濟發展加油助力。要聚焦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化拓展“千企萬商大走訪”活動,對項目落地難、企業經營難、人才發揮作用難等問題及時進行研究解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吸引龍頭企業入駐安家,進而提升縣域經濟的帶動能力。
參考文獻:
[1]包東紅,朱智文.甘肅縣域和農村發展報告(2018)[N]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呂風勇,鄒琳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7)[N]廣東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