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司法局
2019年1月11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南豐國際會展中心“巴勒斯坦及各國進口商品展”上,巴勒斯坦展方與越南、尼泊爾、緬甸等參展商發生合同糾紛,涉案金額達200 多萬元人民幣。海珠區琶洲街人民調解中心立即啟動糾紛調解協同機制,指導有關人民調解委員會快速化解了該群體性糾紛,取得了良好反響,為“一帶一路”國際會展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像琶洲街人民調解中心這樣的糾紛化解平臺在海珠區已有18個。2018年,海珠區總結調解工作經驗,建立區、街兩級調解中心,建設“觸角廣泛、統籌得力、聯動快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1 至6月,區、街兩級調解中心共參與調解矛盾糾紛4173 起,涉及1.6 萬余人次,協議金額6612萬元,調解成功率99.98%,實現了矛盾糾紛零激化、零上訪、零民轉刑案件。

海珠區海幢街人民調解中心掛牌成立
海珠區以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多元的調解服務為目標,積極打造區、街兩級調解中心和社區、街道、區三級工作平臺,形成了縱橫交錯、點線面貫通的調解大網絡。通過265 個社區調委會打造社區基礎平臺,吸納熱心人士和社會力量參與調解,充分調動黨員調解員、網格聯絡員等基層調解力量,借助社區黨建活動中心、社區居民議事廳等延伸基層調解網絡。通過18 個街道調解中心、各街道調委會打造街道骨干調解網絡,整合分散的調解力量,與維穩、信訪、行政執法等街道部門及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實現轄區內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一盤棋。建立1 個區調解中心統籌平臺,將各街道調解中心連接起來,統籌各職能部門的調處力量和工作平臺,牽頭辦理涉及地區穩定的重大糾紛,實現調解、行政處置、訴訟有機銜接,形成全區調解整體協同作戰的工作格局。
為使調解更加便捷、高效,海珠區司法局建立了案件移轉通道、街道調委會對社區調委會指導通道、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的對接通道、司法確認便捷通道、公證服務綠色通道、醫療糾紛快速調解通道、涉少數民族糾紛調解通道等多個調解綠色通道,保障矛盾糾紛得到快速化解。如海珠區司法局與海珠區人民法院對接,在簡化司法確認申請受理文書、建立一站式微信受理平臺、推行社區居委會推薦公民代理等方面全方位暢通司法確認綠色通道,大力維護人民調解的公信力和執行力。與海珠區公證處建立服務群眾合作框架,將公證服務納入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借助送達公證、證據保全公證、提存公證、現場監督公證、繼承公證等服務項目,為調解協議的履行提供保障,同時助力行政執法部門提高執法公信力。
4月28日,外來務工人員李某在丈夫王某工作的物業公司內猝死,王某聚集數十名親屬要求物業公司賠償。經了解,李某長期協助王某在物業公司工作,但未與物業公司建立勞動關系,物業公司也從未過問或制止李某的協助行為。事發當天,江海街調解中心主動介入,迅速聯合派出所、綜治辦、勞監中隊、社區調委會、社區律師等進行調解,并特邀與當事人同鄉的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最終成功達成調解協議。
糾紛發生后,要有效穩控沖突和不穩定因素,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參與調解。海珠區司法局深化與各職能部門的銜接機制,不斷凝聚調解合力。建立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銜接機制,實現調解優先,援調結合;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與地域性調委會聯動機制,實現地域性調委會和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優勢互補;建立警調聯動機制,設立鳳陽司警聯調室,專門調解各類因治安案件引起的民事糾紛;建立訪調銜接機制,設立人民來訪接待廳調解室,對適宜人民調解方式化解的信訪事項,快速分流、屬地承接;建立訴調銜接機制,設立訴前聯調工作室,打造在線“一站式”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實現訴前調解、訴中委托或邀請調解、調解不成后快速立案、調解成功后通過綠色通道(微信)一站式受理辦理司法確認等,各個環節無縫對接。
將調解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不斷壯大調解力量,最大限度實現風險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管控。海珠區突出黨建引領,借助赤崗街道“紅房子”、瑞寶街道“蜂巢黨建”、江南中街樓宇黨支部等黨建品牌創新開展“黨建+人民調解”工作模式,實現調解觸角在全街領域全覆蓋。
發揮沿街商鋪、值班崗、保安室、報亭367 個固定“平安守望崗”,黨員、熱心居民“流動守望崗”等社會力量,通過這些遍布商場、小區、樓宇的觸角,及時發現糾紛苗頭,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新增調解組織,成立廣州市海珠區互聯網經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廣東省產品認證服務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琶洲國際會展區域人民調解委員會涉外調解室、新港街人民調解委員會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糾紛調解室、律師個人調解室等新興調解力量,將調解觸角延伸到各專業領域。此外,不斷提升隊伍質量,樹立業務標桿,評選“十佳調解能手”在全區進行推廣,擴大人民調解影響力。
作為廣州市的老城區,海珠區有大量老舊樓宇,因房屋漏水、加裝電梯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成為海珠區乃至廣州市的社會治理難題之一。海珠區司法局聚焦這些治理難題,及時調整調解補貼標準,完善激勵機制,在全省率先形成示范性住宅加裝電梯糾紛化解方案,強化社區法律顧問參與,提升糾紛化解效率。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區共調解房屋漏水糾紛438 起,加裝電梯糾紛103 起,調解服務民生的工作經驗被區委、市委推廣。同時,聚焦全區重點工作,化解因“三舊”改造,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工業園整治提升,以及違法建筑拆除、黑臭水體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引發的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