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刑滿釋放人員過渡性安置幫教工作,是在黨委政府領導下,依靠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刑滿釋放人員進行安置救助和幫扶教育,促進刑滿釋放人員順利回歸社會,回報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的一項善治措施,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對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新任務,對安置幫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區縣司法行政機關特別是司法所,作為實施安置幫教工作的一線部門,應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提升新時代安置幫教工作水平。
要落實刑滿釋放人員銜接措施。積極與監獄、看守所和社區矯正機構對接,做好服刑人員信息錄入、信息核查,提前做好銜接、安置和幫教預案,組織有關部門、動員服刑人員家屬盡可能在刑滿釋放時將其接回,防止“三無”“三假”和沒有改造好的刑滿釋放人員流入社會重新違法犯罪。
要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安置、救助和幫扶工作。積極與安置幫教有關成員單位溝通協調,通過落實責任田、企業安置、基地安置、社會組織安置、鼓勵自主擇業等方法,幫助刑滿釋放人員解決就業問題; 對喪失勞動能力或符合低保條件的要落實低保政策、特困人員供養政策、醫療救助政策、教育救助政策、住房救助政策、臨時救助政策、救業扶持政策、社會保險政策等,為刑滿釋放人員融入社會提供必要的生存生活保障,為他們重拾生活信心,積極融入社會創造條件。
要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幫助教育轉化工作。依托基層黨政組織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對刑滿釋放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形勢政策、法律法規、思想道德等教育。建立完善“一幫一”或“多幫一”幫教小組,及時了解掌握刑滿釋放人員特別是重點幫教對象的工作、生活及家庭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引導。動員、鼓勵和支持刑滿釋放人員家屬參與教育幫扶工作,幫助其修復家庭關系、履行家庭責任。
要完善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溝通協調,相互助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組織發動社會組織、社會志愿者參與安置幫教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安置幫教工作信息化建設,實現安置幫教工作全流程、網絡化、信息化管理,不斷提高安置幫教工作的科技信息化應用水平。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落實主體責任,將刑滿釋放人員救助管理和安置幫教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