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永桃/安徽省天長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

作者(右五)耐心為群眾調解糾紛
40多年前,我帶著理想和熱情走進了部隊,火熱的軍營生活磨練了我優良的品行和作風。第二年,我光榮入黨,并被選拔為軍官,負責維護軍民關系的穩定。從那時起,我就與調解結下不解之緣,對后來從事人民調解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1985年,我轉業到地方勞動部門,從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工作。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對調解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體會。在我看來,調解矛盾糾紛就好比“打仗”,不但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要具備較高的業務水準,如果肚里空洞“無貨”、底氣不足,就等于沒有彈藥,盲目打無把握之仗,很難取得勝利。
從事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多年后,我又投入到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的調解工作中。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同樣是調解工作,工作對象和工作內容不同,所運用的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就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了使自己盡快進入角色,我沉下心來潛心研讀有關書刊,先后學習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物權法》等相關法律書籍,并常常將它們隨身攜帶,利用零散時間仔細研讀。“三人行,必有吾師”,我還虛心向同行、向專業人士學習求教,主動到公安局交管大隊事故處理中隊、人民法院、法律援助中心、保險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學習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我基本掌握了有關法律法規,并能熟練運用。
2018年,天長市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女司機李某當場撞死村民胡某,突如其來的意外對胡某一家人猶如晴天霹靂,一時間無法接受。事發當天,死者親屬60 多人聚集,要求肇事方一次性賠償70 萬元,局面一時無法控制,一場由交通事故引發的群體性糾紛一觸即發。
危急時刻,我帶領調解員及時介入,把死者親屬代表請進調解室,熱情地遞上一杯熱茶,先對其進行心理安撫,待其情緒緩和穩定后,再進行情與法的調解。我對他們的親人不幸離世深深表示同情,也對他們提出的賠償要求表示理解。同時,希望他們能夠冷靜理智地對待交通事故帶來的意外打擊,相信這起事故會得到公正的處理,聚眾哄鬧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勸親屬讓其他幾十名親屬先行離開,以便我盡快與肇事方進行溝通。聽了我有情有理的勸說后,除親屬代表外,死者其他親屬陸續離開。
根據交警的事故認定,雙方負同等責任。雙方接觸后在賠償數額上存在較大分歧,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對立情緒愈演愈烈,調解一度陷入僵局。為打破這一僵局,我和其他調解員作了分工,進行背靠背調解。我重點做受害人一方的工作,從法、理、情啟發疏導,告知他們,提出的賠償要求過高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對方也不會接受,提出的訴求只能在國家規定的框架內,賠償標準都是公開透明的,只要有理有據,訴求都會得到認可。聽我這一番勸解,死者親屬態度也有所轉變,調解室的氣氛明顯輕松了許多。又通過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疏導,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

作者(中)為當事人解釋有關法律法規
通過這起糾紛的成功化解,我深深地體會到,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要做到兩點:一是應對方法要果斷得當,思路要清晰,及時做好安撫工作和穩控混亂現場至關重要;二是始終堅持依法調解原則不動搖,不能因現場事態失控就不按規矩辦事。
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需要在錯綜復雜的矛盾糾紛面前與群眾近距離接觸,處于化解雙方矛盾的最前沿。多年的調解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調解員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既要看過程又要看結果;二要善于語言表達,要有親和力和說服力;三要熟練掌握有關法律法規,并在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四要出于公心,不徇私情,把握底線,端平一碗水;五要有一定的個人綜合素養,其中道德修養尤為重要,心態修養必不可少,遇事不浮躁,形成獨特的親和力和個人魅力;六要有善于駕馭各種態勢的應變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急中生智,把握大局。
伏牛昂首志當遠,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我深感責任之重大,使命之光榮。在我的調解生涯中,經歷過無數次困難和挫折,但更多的還是快樂和滿足,每當我看到雙方當事人的手握到了一起,發自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在未來的調解路上,我將繼續砥礪前行,黽勉從事,赤膽忠心,努力為人民調解事業發揮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