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寧鄉市司法局
湖南省寧鄉市司法局積極發揮依法治市統籌職能和“三調聯動”牽頭作用,創新工作機制,充實行政調解隊伍,夯實行政調解平臺,強化行政爭議實質化解考核,充分發揮各部門單位、鄉鎮(街道)的主觀能動性,多措并舉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2019年,市政府審結行政復議案件21 件,其中通過行政調解,當事人撤回申請的有11 件,占52.4%;辦結爭議較大、影響較廣的行政訴訟案件11 件,其中通過行政調解,當事人撤回訴訟的有6 件,占54.5%。
建立行政爭議調解前置程序,推動矛盾化解從終端裁決向源頭化解轉變。
一是建立行政調解決策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行政調解工作,市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法治工作的副市長定期聽取匯報,明確案件辦理思路和方式,及時調度重點案件,解決難點問題,為行政調解提供全方位保障。

寧鄉市國土、交運等四部門和有關鄉鎮會商行政復議案件
二是明確行政調解工作機構和人員。市司法局成立行政調解室,牽頭調解社會影響較大、行政爭議較為復雜的案件,由復議應訴科3名公職律師擔任調解員,并根據三調聯動原則由市聯調委派駐3 名專職人民調解員輔助調解,其中2 名曾擔任鄉鎮正職、從事調解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行政調解工作經驗。各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法治機構負責本單位的行政調解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及時、主動開展工作。
三是提升行政復議應訴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在工傷確認等類型的復議案件審理中,容易出現雙方都不滿意、你方訴罷我再訴的局面,造成行政資源浪費。為提升行政效率、減少群眾訴累,市司法局行政復議工作人員主動做好當事人思想疏導工作,引導雙方達成協議,80%以上工傷確認案件所涉爭議得到妥善化解,當事人主動撤回行政復議申請。如某公司不服市人社局 《認定工傷決定書》申請行政復議一案,市司法局工作人員在依法審查該工傷認定決定書的同時,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該公司同意向張某支付補償款,案件所涉爭議得以有效化解,該公司撤回了行政復議申請。
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升行政調解工作質效。
一是建立重點案件專案會商制度,一案一策扎實推進。對爭議較大、影響較大的重點案件,由市司法局牽頭,組織載體單位負責人、熟悉案情的工作人員、法律顧問共同會商,分析原告訴求的合理合法性、調解的可行性,會商爭議化解策略。工作中,及時組織各方工作人員通報進展,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特別是征地拆遷類案件,因涉及多個載體單位,調解周期長、人員變動快,導致熟悉情況的人員少。通過建立專人負責制,一人一案盯到底,確保爭議化解工作順利推進。
二是落實三調聯動制度,凝聚多方調解合力。加強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人民調解銜接聯動,實現優勢互補、人員互動,提高調解效率。在化解爭議過程中,必要時邀請當事人所在地的人民調解組織參與調解,發揮人民調解員人熟、地熟、群眾信任的優勢,提升與當事人溝通的有效性,加快爭議化解。把握當事人依賴法院、信任法官的心理特征,對于個別當事人期望過高、單純靠行政機關難以奏效的案件,則邀請求法官釋法析理,分析判決結案存在的風險利弊,引導當事人調解結案,必要時由法院參與調解并出具調解書,提升調解公信力。

邀請人民調解員參與行政調解
三是構建司法行政良性互動機制,爭取爭議化解時間空間。定期召開互動會,及時與法院溝通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執法中的重大事項,共同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爭取法院支持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工作。如袁某洪訴市政府與其行政糾紛一案,歷時5年,在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支持下,由市畜牧局與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案件爭議得以化解。
依法治理是從根本上減少行政爭議的治本之策。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依法治市工作,從源頭上控減行政爭議的發生。
一是強化政府依法決策。市政府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政府常務會議議題、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制度,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集體討論決策的程序,并要求各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參照執行。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依法行政過程中的作用,強化法律顧問履職考核,從源頭上減少行政爭議。
二是提升行政負責人法治理念。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制度,市政府制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排班表,行政一審案件市本級行政負責人出庭率達100%;將部門、鄉鎮行政負責人出庭納入績效考核,提高行政一把手出庭率,取得爭議化解的主動權。探索出臺行政敗訴案件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壓實各載體單位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的主體責任。
三是充分發揮載體單位的主觀能動性。行政應訴過程中充分壓實載體單位的責任,提前預判風險,綜合施策化解矛盾糾紛。姚某某不服市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申請行政復議案、李某訴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案,均通過載體單位主動做工作有效化解了爭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