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司法局

北疆社區人民調解員調解矛盾糾紛
糾紛背景
2018年4月5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居民李某某開車前去化德縣祭祖,行至化德縣某路段后,下車步行橫過道路前往墳地,被村民王某某駕駛的普通低速貨車碰撞身亡,王某某被刑事拘留。烏蘭察布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化德縣大隊 (以下簡稱交警大隊)于4月12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雙方過錯相當,應分別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王某某因此被釋放。李某某家屬對交警大隊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向二連浩特市北疆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案例剖析
4月13日,北疆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到達化德縣,同化德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聯絡后,決定對糾紛進行聯合調解。
經調查得知,由于王某某被刑事拘留后,王某某家人四處托人打聽消息,所以李某某家屬認定,王某某被釋放是其家人“托關系、走后門”的結果,因而對交警大隊工作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堅決要求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給予行政復核。李某某家屬向烏蘭察布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提交《行政復核申請書》,同時向化德縣人民法院提交《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將王某某在化德縣某小區購買的一套樓房進行了訴前保全。雙方矛盾加深,敵對情緒強烈,且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難度極大。
調解員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雙方的矛盾主要集中于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否準確,釋放王某某的行為是否合法,以及如何進行賠償這三個問題上。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否準確?
調解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同李某某家屬進行了多次溝通,指出王某某駕駛的機動車有牌照、有保險、正常年檢,駕駛證與準駕車型相符,唯有根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這一點沒有做到;而李某某橫過道路時,沒有進行安全瞭望和等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即“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后通過。”雙方均存在過錯,因此,認定雙方承擔事故同等責任符合法律規定。
釋放王某某的行為是否合法?
調解員邀請交警大隊辦案民警就交警大隊釋放駕駛員王某某是否合法向李某某家屬進行了詳細解釋。雖然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中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 (一)項,將“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作為“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情形下“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構成要件。因此,當交警大隊對事故作出“同等責任”認定后,該案件不再符合刑事立案標準,王某某得以釋放符合法律規定。雖然王某某的家屬“四處打聽、請托”,但該行為和釋放王某某這一結果并無關系。
如何確定賠償數額?
李某某家屬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些欠妥,便不再將責任完全推給王某某,表示愿意接受調解,并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但要求王某某進行經濟賠償。王某某及其家屬也表示會盡最大努力對受害人家屬進行經濟賠償,雙方的對立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為避免雙方因賠償數額產生分歧而激化矛盾,調解員率先協助雙方對法定賠償數額進行了計算。
由于糾紛發生時尚未出臺《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因此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賠償數額計算時,均采用《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中的數據。依據《標準》,自治區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75 元,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為5166元。因此,按照《解釋》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喪葬費為5166×6=30996 元,死亡賠償金為32975×20=659500 元(李某某未滿60 周歲);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辦法》第六條第(一)項,精神撫慰金為5 萬元,總計740496 元。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和《辦法》第四條,由于王某某所駕機動車已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所以超過責任限額(12 萬元)范圍的部分由王某某按照同等責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此,王某某除保險理賠款之外,需承擔賠償責任740496÷2-120000=250248 元。
王某某表示,除剛剛購買的價值15 萬元的新房和價值1 萬元的事故車輛,自己已經沒有任何賠償能力了。鑒于王某某的實際情況,調解員希望李某某家屬能夠降低賠償數額。最終雙方商定,由王某某支付賠償金6.1 萬元,王某某購得的價值15 萬元的房屋及1 萬元售車款并12 萬保險理賠款歸李某某家屬所有。4月27日,在調解員的主持下,雙方簽訂調解協議書。
案例點評
調解這起道路交通事故糾紛,明確法律責任和補償標準是關鍵。在本糾紛中,調解員們以專業的法律素養,準確地提出了法律依據,靈活、全面運用法律規章計算賠償標準,使原本互不相讓、寸步難行的局面豁然開朗,從而為成功調解打下了基礎。此外,調解員根據王某某的實際經濟狀況,經過多番耐心溝通和協調,將賠償數額降低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水平,有效避免了因數額過高無力負擔而導致的執行不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