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司法局

付所長帶老辜到街道公共服務科了解就業優惠政策
“這個是鮮肉粽,肉是我一大早去買的新鮮肉;這個是蜜糖紅棗粽,甜而不膩;這個是椒鹽紅豆粽,味道很獨特,非常符合咱四川人的口味……”老辜樂呵呵地給來店顧客們介紹剛出爐的粽子。店里聚集的顧客越來越多,粽子店的順利開業讓老辜一家樂開了懷。但是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開朗樂觀的老辜,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18年前,老辜還是小辜,同許多年輕人一樣,血氣方剛,為人沖動又講義氣。家庭雖然并不富裕,但女兒可愛,妻子溫柔,十分幸福美滿。但這一切,隨著一次傷人事件全都破碎了。
一次和朋友吃飯,見朋友與鄰桌顧客發生口角,小辜心生不平,大打出手,使對方眼睛受傷致殘。出事后,為逃避法律制裁,小辜帶著妻女離開成都,一逃就是十年。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通過網上追逃,2011年老辜被公安局刑事拘留,2012年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由成都市金牛區司法局茶店子司法所對其進行社區矯正。
本是為朋友義氣,卻落得判刑結果。面對街坊鄰居的紛紛議論,以及漫漫逃亡路導致的家庭破落,老辜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郁郁寡歡,對社區矯正更是拒不配合。
社區服刑人員不配合監管工作,容易出現重新犯罪、脫管等情況,而老辜就游走在問題的邊緣。茶店子司法所付所長對此十分重視,在按規定把老辜列為重點管教幫扶對象的同時,時時關注“倔強”老辜的最新動態,積極尋找對其進行矯正的突破口。
在一次走訪中,付所長找到了“機會”。2010年,老辜新添了一個小女兒,由于種種原因,女兒兩周歲了戶口還一直沒有上,老辜心里十分著急。得知這一情況后,付所長隨即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與當地派出所、民政部門聯系協商,經過努力,終于幫助老辜的小女兒落了戶。老辜對此感動不已,也漸漸對司法所工作人員敞開心扉,主動匯報思想情況。司法所工作人員鼓勵老辜要端正心態,積極向上,擔起家庭重任,負起為人父的責任。面對司法所的鼓勵和幫助,老辜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從此端正態度,服從監管,嚴格按照規定服從社區矯正。閑暇時,老辜還經常到社區活動中心看書學習,不僅認真完成司法所安排的社區勞動,還主動打掃小區院落衛生、修剪花草。周圍的人都說老辜變了,變得又像當年那個陽光、熱情的小辜了。

付所長到老辜家走訪調查

聽取老辜作創業匯報
2013年5月的一天,老辜來到司法所,說自己想開個茶鋪,現在生活壓力大,自己不能“坐等靠”,要找點事做。看到老辜的積極態度,付所長很是欣慰,放下手中的工作,聽老辜詳談了自己的“創業”想法。
老辜居住的小區是個大院落,街坊鄰居多,大家都愛喝茶擺龍門陣,所以老辜想在院落里開個小茶館,不僅能方便鄰居們生活,自己也能掙得收入。但現在,老辜在營業執照辦理和店鋪租賃費上遇到了問題。為幫助老辜順利開上茶鋪,付所長和社區書記多次奔走于街道、民政部門、工商部門和司法局,為老辜爭取政策幫助,籌措資金。一個月后,老辜茶鋪順利開業,每天客人爆滿,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
2016年4月28日,老辜矯正期滿,依法解除社區矯正,納入刑滿釋放人員管理。
誰料天有不測風云,2018年底,因小區院落改造拆遷,老辜的茶鋪停了業。眼看大女兒快要高考了,小女兒也在上小學,一家老小就指著這茶鋪生活,現在卻沒了收入來源,老辜既心急又無奈。因為已經解除社區矯正,老辜不好意思找司法所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情況后,司法所工作人員主動聯系老辜了解情況,并告知他,如果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渠道和方式去解決,司法所也會盡可能地幫助他,希望他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老辜表示,自己一定會謹記司法所教誨,積極面對,不給社會添麻煩,凡事考慮周全。
2019年4月22日,老辜來到茶店子司法所,向司法所工作人員匯報近況,表示自己用前幾年開茶鋪攢下的積蓄和向親戚朋友籌措的資金,打算開個粽子店,店鋪、工人都已經準備到位,但實在無力購買冷藏設備,希望能得到司法所的幫助。根據老辜的反映,司法所層層上報,按照程序和規定,為老辜爭取到了3000 元臨時救助資金。當這筆“雪中送炭”的錢送到老辜手上時,老辜濕了眼眶。老辜感嘆,雖然自己犯過罪,走過彎路,但這幾年茶店子司法所對自己進行的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5月16日,老辜的粽子店開業,生意紅火,老辜還請朋友專門為粽子店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老辜說,自己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工作,培養兩個女兒長大成才,不辜負司法所對自己的幫助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