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基層黨組織振興,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組織保障和重要抓手。
鄉村振興 基層黨組織存在主要問題辨析
部分干部思想動搖,理想信念不堅定。基層黨組織要振興,干部是關鍵。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在基層干部,關鍵也在基層干部。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我國農村基層干部普遍面臨發展任務重、經濟待遇差、工作壓力大、成長出路難等現實困境,這導致一些基層干部尤其是村社干部工作激情不夠、后勁乏力,還有一些黨組織書記,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群眾觀念淡薄、責任意識弱化……問題較為突出。
基層組織松懶渙散,黨的戰斗力弱化。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尤其是村、社黨組織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多以老年農民黨員和個別退休黨員為主,隊伍的健康狀況差、居住地分散、出行不便,給定期召開黨內組織生活帶來困難,即使按期開展黨內組織生活,參與人數、時間也難以保證,客觀上造成了農村黨員組織化程度較低、組織力不強現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受到極大影響。
組織活動枯燥單一,削弱組織凝聚力。囿于基層干部自身能力及組織活動經費限制,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的開展存在較大難度。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組織性程度不夠,有的地方和個別黨員干部,片面理解農村黨建工作,一年到頭,以泛泛地、簡單地開展節假日送溫暖、關心孤寡老人、慰問困難群眾等黨內活動,缺乏黨內政治生活的思想價值挖掘和工作思考、安排,基層黨組織生活以“念文件”“讀報刊”為主,黨組織與黨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交心談心等活動缺位,削弱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以基層黨組織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
強化“組織力”——突出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基層黨組織的振興是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關鍵,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沒有一支強有力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就不可能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因此,必須確保黨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和作用永遠不變,以基層黨組織的振興促進農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必須建立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指揮、政府統籌協調、農村工作部門和基層政府扎實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強化各級黨組織書記振興鄉村的責任意識,并發揮好村“兩委”的“領頭雁”示范帶頭作用。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扎實推進抓好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和號召力,強化向心力及凝聚力,及時、有效地整頓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極大凸顯“戰斗堡壘”的作為。
挖掘“結構力”——激活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黨員隊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最活躍的“血液”,要建立科學、規范、制度化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發展機制。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引導培養、考核培訓。嚴格規范程序,擇優選拔、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做到全面了解和重點考察相結合。有效拓寬農村黨員發展渠道。摒棄黨員發展工作中的傳統觀念和不良行為,在黨內創造公開、公平、民主、有效的黨員發展工作機制,堅決杜絕并嚴肅處理個別人為謀取個人利益或利用權力進行利益交換從而“混進黨內”的不良行徑。落實黨員評議公示制度。不斷完善黨員年度評議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激活黨員干事創業的活力,并通過組織生活會等形式進行年度評議、公示,張揚先進、激發后勁,增強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能力和積極性。
突出“頭雁力”——加強村“兩委”領導選配和能力建設。組織振興的關鍵和重點農村黨支部和黨支部、村委會主要負責人。選優配強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是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領導班子的“關鍵少數”,是鄉村組織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骨干力量,要按照鄉村振興的綜合要求,突出政治素養、思想作風、工作能力以及優勢互補,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不斷拓寬選人用人渠道。農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要在遵循德才兼備原則的基礎上,拓寬視野和渠道,廣泛吸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能人,注意吸納甘于奉獻、愿意扎根基層的優秀黨員,選對一個人,活了一個村,這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培育村“兩委”干部的宗旨意識和“政績觀”。引導和教育村“兩委”班子成員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牢固樹立科學的政績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體父老鄉親的利益作為工作的最高目標,把村里百姓是否擁護、是否贊成、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村“兩委”工作業績的根本標準。
滋養“教育力”——創新農村黨員的能力培訓方式。作為組織振興的重要力量,農村基層黨員素質高低,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新時代的農村黨員,應當把新目標、新使命和新作風根植在靈魂深處,落實在行動上。黨員教育培訓要常規化。受培訓時間統一難、培訓設施健全難、培訓師資調配難等因素影響,村級及以下基層黨員參加培訓受教育機會不多,鑒于此,鄉鎮黨委應不斷創造條件,加強村(組)黨員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常規化推進。提升黨內政治生活“四性”。規范黨內組織生活,提升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要不斷提升基層黨員的素質,合理處置理想信念淡薄的黨員,對個別在鄉村影響壞、情節惡劣者,適時予以勸退,嚴格用黨內法規制度約束黨員,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創新黨員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力度,強化包括基層黨校等培訓基地、七一客戶端、共產黨員網的示范作用,學習方式既要集中又要分散、既要線下也要線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大批鄉村振興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厚植“關懷力”——破解農村干部收入和發展困境。村干部隊伍面臨任務重、壓力大、出路窄、待遇差等窘況,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激勵機制,提高村干部收入、發展水平,為發展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保證。保證村干部合理經濟待遇。建立村支部書記報酬穩定增長機制,確保村支部書記的報酬待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生產力發展逐年增長,積極探索推行村支部書記工作獎勵機制,激發創先爭優的熱情,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強化村干部社會保險待遇。建立村支部書記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定期體檢等制度,對正常離任村支部書記給予制度性生活補助,使他們退有所安、老有所養。拓展村干部事業發展空間。健全完善從優秀村支部書記中招錄鄉鎮公務員和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長效機制,適度降低報考資格門檻、擴大招錄比例,用政治上的榮譽調動村支部書記的政治熱情和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