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彥鑫
(銅仁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需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強調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身心健康的引導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觀念落后。尤其是在化學課堂中,重理論輕應用。在學生過程中沒有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重視教多少忽視了學生學到多少。
教師個人的因素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因素。教師的專業能力差以及自身知識儲備不足會直接導致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差。部分教師在專業發展中,雖然對于專業知識非常重視,但是往往忽略了知識的橫向拓展,導致了知識面下載,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課堂中處于教師講授,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參與度差,課堂氣氛差。學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會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教學設計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1.1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內容、策略以及教學組織形式。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師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注意其科學合理性,不能含糊不清。例如,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設置目標為“通過實驗和實驗分析,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可見此目標中,實驗由誰去做?什么程度為掌握?這些目標都不清晰,所以,并不是一個有效的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是要有明確并且容易理解的行為動詞,有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同時兼顧學習過程以及態度價值觀目標。
2.1.2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化學教材是化學知識的載體,但是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還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在設計之初,要充分的理解教材知識,可以采取集體備課等形式,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寬知識面,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有效性。
2.1.3 重視情景教學設計
情景是形成學習內容的具體背景,學習情景具有真實性、針對性、情感性等特點。通過情景教學能夠更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應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發的原則,授課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符合學生的特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授課過程中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以及思維多樣化,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1 理論的教學方法
化學課堂中,概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基礎,掌握基礎理論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規律,是初中化學學習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引導發現,歸納概括的教學方法。即學習新的概念時,教師根據以往的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帶領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導出新的概念。例如,分子、原子、元素、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之間都是有所串聯的。其次,還可以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即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過程、分析式樣,引出新概念等。這兩種方式都摒棄了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更為生動活潑,學生易于接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2.2.2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方法
中學化學學習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所占比例為65%,可見其重要性。元素的學習是學習其他化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對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了整個化學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實驗就學有利于學生接觸事物,增強認識。在目前初中化學教材中,也增加了許多實驗的內容。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且在實驗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實驗,提高學習情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了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時,可以采用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前提出問題,二氧化碳與空氣的密度哪個大?二氧化碳融入水中有哪些變化?二氧化碳融入清石灰水中有哪些變化等。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對于知識點更加深刻,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3.1 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手段,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最主要形式式。為了達到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的目的,就必須構建平等、自由的開放性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多重教學環節,各個環節中都應注意對學生引導。長久以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課堂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在課程中沒有發言權,導致了課堂氛圍死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更加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
2.3.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興趣聽課。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趣味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2.4.1 重視教學反思
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中,教師通過對于已發生的認知返回去再認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重新審視,理性的思考教學中的不足,并在今后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改進。教師通過教學反思,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更新教學理念,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化學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對于化學課堂中是重點知識很清晰,但是,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自身的工作經驗,長久以往,化學教學對于教師而言已經沒有了新鮮感,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反思與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目標不明確,缺乏思考,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在教學經驗中梳理出其中的理論,從而幫助教師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2.4.2 優化教師隊伍
今年來由于過分強調升學率,導致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教學方式單一,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初中院校應加強對于初中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及加強教師的思想建設,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對于一些青年教師可為其提供出國學習等學習機會,不斷的優化教師隊伍。
初中化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何提升教學效率是目前亟待思考的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為了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教師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來優化自身的教學策略,不斷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