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靜
(衡水學院應用化學系,河北 衡水 053000)
卟啉化合物和它的衍生物,在對抗腫瘤方面,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卟啉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感光性,在卟啉化合物遇到光進行照射時,它可以迅速的在患者體內殺死癌細胞。再加上,卟啉化合物的結構相對于來說比較穩(wěn)定,它能夠和大部分的金屬形成穩(wěn)定的配合物。
天然的卟啉化合物是一種由動物和植物色素(葉綠素或血紅素)變化出來的一種復雜的含氮化合物。人們第一次在接觸到這種化合物的時候是在原油和瀝青中發(fā)現的。天然的卟啉和它的衍生物毒性較小、吸收能力強,同時這也是研究卟啉化合物的一個重要的物質,所以自從問世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清楚天然的卟啉和它的衍生物中的化學性質過后,通過仿照天然的卟啉和它的衍生物的分子結構,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制造出人工的卟啉化合物。人工的卟啉化合物與天然的卟啉化合物相比,不僅增加了吸收能力,在感光方面也做到了很大的提高。
卟啉化合物,作為導向性的光敏藥物,在惡性腫瘤治療方面,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了。縱觀20年的卟啉化合物應用歷史,作為光敏導向性的藥劑,實際應用中主要存在下面幾種。
1)血卟啉衍生物
血卟啉衍生物具有可以定位存在于患者體內的惡性腫瘤的具體位置,在定位到位置之后,通過血卟啉的自身特點,去進行敏化腫瘤。通過研究血卟啉的特點更加深入,進而制作成現在廣泛使用的光敏試劑。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在腫瘤之上去自行的去尋找局部淺表性的原發(fā)和復發(fā)腫瘤,進而進行局部的消滅。還可以在患者進行手術前指示腫瘤的浸潤程度,在和放療和進行化療時都不會產生交叉的抗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和其他的藥物進行一個協同作用。
2)苯并卟啉衍生物
苯并卟啉衍生物是一種具有明確化學結構的光敏劑。苯并卟啉衍生物對光敏的反應規(guī)模可以放大,所以在這個特性上就被作為是PDT治癌相對理想的光敏劑。經過實踐的研究結果顯示,苯并卟啉衍生物在對于動物腫瘤和人體皮膚癌的光動力治療中都有很好的治療恢復作用;但是由于苯并卟啉衍生物中的單核酸環(huán)A的一種缺點就在于它不能溶于水,所以,提高苯并卟啉衍生物的溶水性是應用的關鍵所在。
3)肽鏈修飾的卟啉衍生物
因為在蛋白質可以識別特定的核苷酸順序,所以用一定的肽鏈修飾卟啉分子,就可以增加它對于腫瘤中的一個選擇性。把經過修飾過的卟啉分子作為引子引入化療的藥物中去,就可以實現讓化療藥物靶向的給藥。
4)糖基卟啉衍生物
經過實驗研究顯示,糖基可以和DNA鏈進行選擇性的結合,因為細胞膜中主要存在的一個成分是糖脂,在大多數的細胞的質膜外表中都布滿著較短的糖鏈,所以在這里就可以使用糖基作為引導藥物分子對靶細胞進行進攻,這樣可以提高它的準確性。
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就是為治療腫瘤細胞提供一個光敏劑。為了去找尋合適的光敏劑,原有的天然卟啉已經不能滿足于現在的研究,于是就開始的對人工卟啉化合物的研究抗腫瘤類光敏劑的工作。
在中位四苯基卟啉中是一個最容易得到合成卟啉化合物的東西,把四苯基卟啉進行直接的磺化(一般的變現形式就是不同程度的磺的混合物),這樣就可以直接的用得到的四苯基卟啉去取代卟啉,并且這種混合物還具有很好的溶水性,但是在對其腫瘤細胞光殺傷效果不是很好。
由吡咯和4一甲醛基吡啶合成中位四吡啶基卟啉,然后甲基化得到四甲基吡啶鹽卟啉,四甲基吡啶鹽卟啉的溶水性好,在對于腫瘤的治療中有著很明顯的光殺傷能力,對腫瘤細胞和內皮血管有逐步深入損傷能力。
通過對中位甲氧基苯基卟啉的三線態(tài)光譜的試驗研究顯示,中位甲氧基苯基卟啉很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有效光敏劑。
光學動力學在對腫瘤進行診斷時主要是依靠于血卟啉衍生物中對于光敏試劑在腫瘤組織中有著特異親和力,在肌體注射血卟啉一段時間之后,在特定的波長激光的激發(fā)下,可以清晰的在腫瘤組織中檢測到630nm和690nm的紅色熒光吸收峰。
卟啉化合物在600~700nm中有著很強的熒光發(fā)射作用,而且在發(fā)射之后存在的時間很長,同時在顯現出來的光譜特征和經過時間的衰變特征都不同與生物自身所帶的熒光。基于這個獨特的特點,卟啉化合物就可以早期檢測腫瘤時自動的排除不屬于腫瘤中的背景熒光干擾,使之更加直觀的進行腫瘤的觀察。
在對于天然卟啉化合物和人工的卟啉化合物之間的研究,因為在卟啉化合物中有著非常獨特的結構特性和化學性質,所以在世界的醫(yī)療事業(yè)上有著很廣泛的使用。天然的卟啉化合物毒性小、吸收能力強,但是在現如今的醫(yī)學研究中,天然的卟啉化合物已經不能滿足于現在的醫(yī)學研究,為了滿足研究的效果,所以就出現了人工的卟啉化合物,在清楚了天然卟啉化合物的結構特性和化學性質就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去獲取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人工卟啉化合物不僅在結構上保持了天然卟啉化合物的基本特征,而且在對于感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提高。
由于卟啉化合物有著特殊的性質和作用,所以從發(fā)現以來就一直受到醫(yī)學的研究重視,在近幾年來血卟啉化合物也在醫(yī)學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是在腫瘤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重要的進展。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著弱點,比如在血卟啉的成分中復雜,原料的來源困難,并且血卟啉本身帶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在人體體內的存在時間長,所以在使用方面還要選擇患者能否接受的因素,不適合大面積的使用。在波長大于600nm的可見區(qū)域吸收能力就會變弱,所以這也是必須要去研究新的比卟啉類的抗腫瘤藥更具有優(yōu)良性的物質,比如卟啉介導其他傳統(tǒng)抗腫瘤藥物、卟啉類化合物與生物分子鏈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