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文
黃蓋湖算不上真正的大澤。站在鐵山磯的大堤上,可以望得見遠處如眉的山巒,還有山彎里蓬蓬勃勃的蘆葦和成片的野生蓮荷。
這些都是大澤里的俗物。蘆葦只有長在《詩經》里才會有愛情的味道,蓮也只有開在濂溪先生的骨子里才有一些清高。這會兒,齊葦腰的水,正一蕩一蕩。葦葉垂在水面,一只翠鳥棲在葦葉上,歪著頭張望。禾雞躲在蘆葦叢里,一聲長一聲短地發出求偶的呼喚。成片的荷也開得正艷,白鷺在離它不足一丈的高度盤旋了幾圈,便輕輕地落在荷葉之間的留白處,好像不忍驚擾了荷尖上蜻蜓的好夢。
我們的車從鐵山磯的長江大堤拐入黃蓋湖大堤,再駛入寬闊的通鄉公路,這一路的景致,讓人驚嘆不已。
十年前的這個季節,我曾在黃蓋湖大堤上防汛奔忙了半個月,查管涌、扛沙包,暴雨與烈日交替,泥漿與汗水并流,哪還有心思關注江與湖的風景?
八年前,也是這個季節,我又來黃蓋湖采風,在這里又待了三天。那時的黃蓋湖,湖面縱橫交錯的漁陣,各自為營的圍湖子堤,湖邊山丘叢林里捕鳥的天網,讓人觸目驚心。
我住在一名叫黃華成的老漁民家里,每天隨老人下湖捕魚,因為湖里的漁陣太多,一天打不了幾斤魚。老人說,在湖上漂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魚,沒想到這野湖里的魚會有被打絕的一天。
后來,黃蓋湖圍湖造田,一道道湖堤將黃蓋湖切割成了無數個內垸,無數個內垸組成國營黃蓋湖農場。千年澤國,變成了天下糧倉,漁民的日子自然被壓縮在僅有的一些湖汊里了。一些漁民受利益驅使,在湖面搶插了大量的漁陣進行掠奪性捕撈,布下了大量的圍網進行大規模養殖,幾年下來,黃蓋湖生態遭受破壞,一些珍稀水生動植物瀕臨消亡。
見我問起黃華成老人,鎮長小馮告訴我,黃爹是市林業局的精準扶貧對象,并被聘為鴉雀咀觀鳥站的護鳥員,同時也被鎮里聘為黃蓋湖環境監督員。我一聽,非常興奮,一定要他帶我去看看老人。
小馮二話沒說,開車就往黃爹的護鳥點跑。這是一條正在修建的環湖公路,雖然工程還沒竣工,但在平坦寬闊的路基上奔跑,依然平穩舒適。一路上,小馮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黃蓋湖近年來的治理情況。他說,近年來,市政府在黃蓋湖流域全線開展生態環境整治,關停流域內小紙廠等“十小”企業,取締黏土磚廠,將湖上的圍欄、網箱、“迷魂陣”全部清除,分批次幫扶漁民拖船上岸,種田進廠。當地還與湖北聯合進行濕地保護與旅游開發,黃蓋湖將成為湘鄂兩省交界處的濕地公園。
來到黃爹的護鳥點,老人正躺在一葉小舟里打盹。小舟泊在靠葦蕩的一棵老楊樹的樹蔭里。湖水輕輕地拍打著船幫,發出嘩嘩的聲響,如一支催眠曲。湖面干凈得沒見一點浪屑,湖水清得可以掬一捧入口。遠處,一群白鷺在水天之間盤旋。這一切,都可以讓他安然入夢。
黃爹聽見有人說話,忙從船板上坐起來,見是我,笑呵呵地說:“哎呀,你今天怎么跑到這里來啦?電話都不打一個,真是的!快到我屋里去坐。”
來到家里,老人又是讓座又是倒水,末了,還洗了兩只大黃桃遞給我們,說:“這是自個兒家里種的,好吃得很。”
小馮見我一臉詫異,接過話道:“現在咱黃蓋湖環湖千畝以上的生態果園差不多有十多個,幾百畝的小果園就更多了。最大的生態果園有三千畝,林間的游步道和單車騎行道,不比城里的公園差。”
從黃爹家里出來,嘴里黃桃甜甜的氣息,讓我久久回味。
車上大堤。右邊,大江奔涌;左邊,湖光躍金。江與湖,只是一堤之隔,卻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我忽有所悟:江以不竭的源泉潤澤湖的枯榮,湖則以最廣博的胸懷納百川的清濁,江與湖才能動靜相生,生生不息。
(選自2018年9月15日《人民日報》,本刊有刪改)
“天人合一”是古代圣賢的重要思想,就是人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水潤大澤》與《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節選)》都體現了這樣的主題。從文體上看,《水潤大澤》是散文,《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節選)》則是科普說明文。
細讀兩篇文章后,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水潤大澤》重在敘事,重在描寫景物;《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節選)》重在說明,重在介紹知識。《水潤大澤》語言生動形象,使讀者身臨其境;《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節選)》語言準確科學,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閱讀兩篇文章時,我們要認真體會作者根據寫作目的確定文體的高超寫作技巧。
1.試分析作者生動描寫黃蓋湖中蓬蓬勃勃的蘆葦和成片的野生蓮荷景象的目的。
2.試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小舟泊在靠葦蕩的一棵老楊樹的樹蔭里。湖水輕輕地拍打著船幫,發出嘩嘩的聲響,如一支催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