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李曉斌,陸文,李善志,林旭俊
(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八月瓜(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為木通科木通屬多年生常綠木質藤本植物,別名八月炸、羊開口、活血藤等。花期4~5 月,果期7~10 月,其花是數朵組成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果實呈橢圓形或腎型,熟時紅紫色。八月瓜營養價值極為豐富,果實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可溶性糖、維生素C 等成分,同時還含有豐富的Fe、Zn、Ca、Mg、Mn 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八月瓜還可改善機體消化系統,清除體內多余垃圾,促進人體正常血液循環等神奇功效,還有消炎止痛、除濕利尿、補腎養肝、治療陽痿、潤腸通便等作用;果皮中含有較多的果膠類物質,果膠能夠廣泛的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妝品等產品行業中具有巨大的藥用和經濟前景[1~2]。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將八月瓜作為重點扶貧項目在推廣。其中,四川石棉縣采取“合作社+ 公司”的模式,截止2018 年初推廣種植八月瓜達400hm2,通過出售鮮果、制作八月瓜茶,助推200 余戶貧困戶脫貧,并帶動周邊地區種植達1333hm2[3~4]。
八月瓜主要分布于海拔200~2400m 的地區,以1500m 以下地區為主要分布區。八月瓜喜溫暖不耐寒,屬淺根性植物,無主根且側根比較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壤土和中壤土都可,但不可積水。
八月瓜分布范圍比較廣泛,主要生長分布于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貴州、云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多地。通過文獻收集、資料查閱、林業院所咨詢等方法,重點對江西、貴州、云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八月瓜人工種植基地進行了抽樣調查,各地區氣象因子如表1。

表1 八月瓜人工種植基地氣象因子對比Tab.1 Comparis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 planting base
通過對八月瓜人工種植基地的調查結果,發現當前八月瓜人工種植基地具有面積小、分布比較散等特點,且多以個體、合作社等方式經營,調查中僅在貴州省黎平縣發現一家以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經營。各基地基本情況如表2:

表2 八月瓜人工種植基地抽樣調查Tab.2 Sampling Survey of 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 plantation base
根據實地走訪結果,結合表2 數據,八月瓜人工種植選址在坡度不超過30°的山坡區域。目前八月瓜人工種植多集中在湖南湘西地區、貴州部分地區;雖然八月瓜對于生長環境要求不嚴格,但是根據種植栽培管護情況的不同,產量也各有不同;八月瓜果實成熟期多為9~10 月份,因此鮮果的銷售具有季節性,部分林農與公司開發果茶、果油等周邊產品,由于技術等問題的限制,林農開發的果茶方式較為粗放,一般為人工切片+自然晾曬+烘箱烘干+人工裝袋,產量較低,且產品質量與安全未能得到保證;林農和個體種植園的銷售方式一般為直銷,合作社采用收購+網絡+直銷的方式,公司憑借自身平臺+商店+網絡等方式進行銷售。
(1)選址整地:人工種植基地按照就近原則,大多位于距離林農較近的郊區或山腳下,但最好位于坡地便于排水等。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基地,株行距一般在0.5m×0.5m~3.0m×3.0m 之間,根據地形進行整地,清理雜灌等。
(2)搭建棚架:根據條件的不同。選取竹竿、水泥樁、鋼管等進行立桿,拉絲(鐵絲、不銹鋼絲等)結網,供藤條攀爬。
(3)種植:順著排水方向起壟,挖穴0.5m×0.5m×0.5m 左右,移栽前20~30d,每穴施農家肥或有機肥3~5kg 作基肥,選取20cm 以上種子苗進行移栽,澆定根水。
(4)日常管護:移植1 個月內,要注意水肥管控。八月瓜苗木在生長期間要施足肥;花芽分化期要控水控肥;截止掛果前1 個月左右,增加施肥量,使掛果數量及果實重量增加。
根據走訪,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規模化的種植,多為家庭作坊式的種植基地,發展空間有限;種植方式較為粗放,沒有形成科學化、標準化的栽培方式。
(2)銷售多為鮮果,一般通過網絡或者擺攤等方式進行,渠道不暢通;八月瓜宣傳力度較少,大眾熟知度低,因此價格不穩定,容易影響部分林農積極性。
(3)部分合作社生產的果茶、果油等產品,缺乏有效的食用林產品安全監管,質量不高。
人工種植八月瓜質量參差不齊,果實差異較大,存在皮厚、肉少、籽多、可食率低;季節性強;宣傳力度小等問題,為了提高八月瓜的質量,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大野外資源保護力度。走訪過程中,近年來由于農業和林業用地、森林植被、山體資源遭到過度開發,且除草劑大量不規范使用,導致八月瓜野生資源大量減少,因此野外資源的保護刻不容緩。
(2)大力宣傳八月瓜藥用和食用價值。為了提高林農種植八月瓜的積極性,擴大市場銷路,借助精準扶貧的契機,采取“政府+科研+合作社”的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八月瓜的藥食價值,打造特色林產品,發展特色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升級,為脫貧攻堅提供新的產品。
(3)產學研一體化,開發新的八月瓜種源。當前八月瓜果實差異性較大,因為通過雜交育種、嫁接、組培和多倍體育種等方式,培育籽少或無籽的八月瓜品種。
(4)打造試點,擴大市場份額。在已有的種植基地中選取不同環境、不同規模、不同經營模式的試點,通過“地方政府牽頭+ 食品、藥業公司+ 科研機構+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配套栽培標準服務體系,建立信息平臺,提升各方利益,實現“栽培+銷售+產品轉化”一條龍服務,促進八月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