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邦,蔡永富,錢軍,李苑菱
(1.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海南海口 570311;2.海口市林業局,海南海口 570311;3.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五源河發源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東城村,是海口市西部最重要的流域之一,也是連接羊山濕地與海口市北部海域的重要生態廊道。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內五源河自永莊水庫西側出水庫,流經海秀鄉,從新海鄉后海村流入海口灣。全河流域面積84km2,干流河長27.29km,濕地公園規劃范圍內河長18.20km。由于防洪排澇水利標準要求,五源河自永莊水庫出水口至椰海大道已有3.2km 河道進行了防滲硬化工程。下游河谷低洼處易積水成塘,河岸兩側濕地水草豐茂。
目前五源河中下游河段人為侵占河道現象較為嚴重,工廠企業及農業面源污染較大,造成河COD、總磷、氨氮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水質為劣V 類。2016 年配合南渡江引水工程建設,由桑德公司和葛洲壩集團進行的五源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開始施工,截止2017 年2 月完成了下游3.3km 河段的截污干管建設、河道清淤、石籠網護岸等工程,下游河段河岸筆直生硬,河流生境類型單一,景觀品質較差(圖1)。

圖1 五源河生態修復前狀況(a.修復前水體狀況;b.修復前河道狀況)Fig.1 Pre-ecological condition of Wuyuan River(a.Condition of the water bodies prior to repair;b. Repair of the pre-river conditions)
2016 年底五源河申報國家濕地公園獲得批準,2017 年海口市全面啟動了國際濕地城市申報。海口市委、市政府決定暫停五源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施工,按照生態河流及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目標要求,重新定位,高端設計。
通過河流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聯動五源,激活綠脈,打造南中國熱帶濱海城市最具生命力的都市河流,將五源河建成南中國河流濕地修復典范,城市生命景觀河流樣板,使五源河真正成為“生命之源、生態之源、文化之源、智慧之源、活力之源”。
為更好完成五源河的生態修復工作,采用了以下幾項修復策略,目前已經達到了設計之初的要求。現簡介如下:
策略:采取柔性設計理念,從河流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入手,以河岸、河道、河漫灘等結構為主體,以豐富的河流斷面形式,形成完整的河流濕地系統。
效果評價:重建河道深潭淺灘-沙洲系統,建設河岸多帶多功能緩沖系統,使修復后的五源河生態系統形態優美,結構完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優化(圖2)。

圖2 五源河河流生態系統修復前后對比(a.修復前;b.修復后)Fig.2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Wuyuan River ecosystem(a. Before repair;b. After repair)
策略:生物多樣性的構建體系包含了動物生境、植物生境,以及綜合性的火山熔巖生境系統。體現在營造濕地水鳥環境、保護水蕨等生物棲息場所,重建以半紅樹植物為主的紅樹林生境;通過營造地形、構建動植物生境、保護動植物棲息環境來提升城市河流的生物多樣性。
效果評價:已完成修復的五源河下游動植物種類豐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五源河下游不僅分布有水菜花、水蕨、野生稻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還分布有褐翅鴉鵑、小鴉鵑、紅原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圖3);修復后的河岸沙丘-林塘系統,還吸引了藍喉蜂虎、栗喉蜂虎等珍稀鳥類前來棲息(圖4)。在一個城市內的河流,實施生態修復后,有如此之多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棲息,實屬罕見,也真正體現了五源河生態修復“五源理念”中生命之源、生態之源的魅力。

圖3 修復后的五源河動植物多樣性(a.褐翅鴉鵑;b.紅原雞;c.水菜花、水蕨;d.野生稻)Fig.3 The diversity of the plants and animals of the restored Wuyuan River(a.Centropus sinensis;b.Gallus gallus;c.Ottelia cordata、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d.Oryza rufipogon)

圖4 修復后五源河下游左岸沙丘—林塘復合濕地系統成蜂虎的棲息場所(a.栗喉蜂虎;b.藍喉蜂虎)Fig.4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lower wuyuan River left bank sand dunes - Lintang complex wetland system to become the habitat of the bee tiger(a. Merops philippinus;b.Merops viridis)
策略:在五源河生態修復中,恢復和重建熱帶河流植物景觀、河口地帶沙丘生境景觀、半紅樹疏林景觀,這些河流景觀不僅是多種動植物棲息的良好場所,本身也是極好的生命景觀(圖5)。重建河岸荒野景觀,利用濱海大道南側采砂遺留下的坑塘、沙堆等廢棄跡地,重建沙丘—林塘復合濕地系統(圖6);在河道兩岸構建城市荒野步道,在繁華的城市中保留和重建自然荒野景觀,重現南中國熱帶濱海城市河流生命景觀。
效果評價:荒野景觀得到極大改善,五源河下游左岸沙丘-林塘復合濕地系統得以恢復。
圖5 修復后五源河河口景觀(a.沙丘生命景觀;b.河口段紅樹林)
Fig.5 Landscape of the mouth of the Wuyuan River after restoration(a. Sand dunes life landscape;b.Mangroves in the estuary)

圖6 五源河下游左岸沙丘-林塘復合濕地系統修復前后對比(a.修復前;b.修復后)Fig.6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repair of the left bank-Lintang composite wetland 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Wuyuan River(a. Before repair;b.After repair)
策略:根據水敏性規劃設計和海綿城市建設原理,基于城市雨洪管理和地表徑流凈化目標需求,在五源河下游河道河流兩岸建設系列小微濕地,包括生物溝、生物洼地、生物塘等(圖7)。根據五源河現狀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較差、人與河流處于隔離狀態的現狀,規劃在五源河沿線構建濱水綠道系統,營造多形式親水渠道和親水場所,結合動植物生境營造,建設戶外宣教場所和參與性故事宣教系統(圖8)。
效果評價:生物溝、生物洼地、生物塘等小微濕地效果呈現,民眾通過戶外宣教場所和參與性故事宣教系統逐漸自覺加入到五源河生態系統的維護中。

圖7 建成后的五源河小微濕地(a.生物溝;b.生物洼地)Fig.7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Wuyuan River micro-wetland(a.Biological grooves;b.Bio-depressions)

圖8 五源河營造參與性宣教系統Fig.8 Wuyuan River to create a participatory missionary system
策略:五源河發源于海口南部的羊山區域,羊山區域是典型的火山熔巖濕地。在羊山火山地貌區域,由地下潛水通過火山地貌區地表裂隙涌出、漫溢、匯流、聚集,以及崎嶇的地表承接天然降水,從而形成火山熔巖濕地。羊山火山熔巖濕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塘陂系統、火山石蛇橋、田洋、火山古井等。這些是羊山原住民經過長期探索形成的生態智慧。
效果評價:在五源河生態修復中,充分借鑒這些生態智慧,將富有生態智慧的結構融入到五源河的生態修復中(圖9),讓更多的人能看到海口羊山先民留下的智慧,讓火山熔巖濕地生態智慧得以延續。

圖9 建成集融涉河通行、水生生物生境、景觀美化優化等多功能一體的五源河蛇橋Fig.9 Built a multi-functional five-source river snake bridge
自2017 年4 月開始,按照修改后的五源河詳規及設計方案,進行了下游3.3km 河道的全面生態修復。目前,已經修復完成的下游河段河道蜿蜒,河岸景觀秀麗,一個都市生命景觀河流初步呈現出繁榮的河流生命力。現在,五源河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向全河段延伸,通過河道生態修復、建設河岸濕地,全面恢復五源河河的生命力,使得河流形態自然多變,生物多樣性得到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優化。五源河的生態修復表明,與硬質化河道和修建防洪設施相比,河道的近自然生態修復更有利于濕地功能的恢復及河流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因此,在城市河流濕地修復過程中,在滿足防洪需求功能及用地空間分布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采用五源河這種生態水利工程模式。海口市五源河城市河流濕地的恢復實踐,為中國城市河流濕地修復樹立了一個真正的樣板,一個為自然和人設計的城市生命景觀河流,是河流濕地近自然修復與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協同共生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