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總復習是面對中考語文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進一步熟悉和內化吸收,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夠起到查漏補缺,彌補學生知識漏洞的作用,為中考考試做充分的準備。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優化初中語文復習方法,讓學生“高效率,低能耗”完成復習學習,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成為復習教學工作的重點。筆者結合具體的教育工作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優化語文中考復習方法的策略和思考。
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能夠非常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學生掌握了這一學習工具之后,能夠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和時間廣度。例如,在復習一些文學常識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初中語文中魯迅的文章不僅是學習的重點,同時也是考試的重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魯迅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將魯迅的個人經歷,主要的文集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文章進行發散,讓學生較為全面了解魯迅及關于魯迅的文學常識。這樣當學生在考試中遇到魯迅相關的題目時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輕松作答。再如,在常見多音字記背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全面囊括所有的讀音及其含義,夯實學生的詞匯基礎。
考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白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人稱詩圣,《明月幾時有》是他的作品。
B.《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故鄉》都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D.……
A、B兩個選項是重點考查了學生的文化常識,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李白和魯迅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及作品知識,形成準確的思維導圖和記憶導圖,遇到這樣的題目就不容易出錯。
在中考中,古詩詞的默寫是非常重要的題目,同時對于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文學常識以及鑒賞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熟練地背誦和朗讀,在重復的讀背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詩詞的韻味,感受詩詞的韻律和情感;然后,讓學生進行默寫,熟練掌握詩詞中的生僻字;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詩詞中的情感表達手法以及背景知識,讓學生全面掌握詩詞相關的知識。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訓練也是如此,針對中考中容易考到的作文類型,讓學生多讀相關的優秀作文或者文章,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
2018年廣西欽州市中考語文試卷第四大題就要求默寫杜牧的《泊秦淮》。這不僅考察學生對于古詩的記背,還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寫出詩句,不出現字形錯誤。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背誦、多理解、多書寫,借助詩詞的韻律背誦全詩,借助對詩詞含義的理解,準確記背字形。
專題訓練是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迅速提升解題能力。例如,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利用文章進行綜合性的教學之外,還可以專門針對某一種題型進行訓練。文章結構、情感表達、描寫方式、拓展想象等都是現代文閱讀中常見的問題類型。
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中考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就有題目:第7段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小說的主人公是誰?這位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結合其他年份的考題,現代文閱讀都有考查描寫方法的考題。那么教師就可以以描寫方式為專題進行專門的講解和訓練。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各種描寫方法的特點以及在描寫效果方面的特點,一方面利用文章段落印證各種描寫的特點,另一方面訓練學生作答時候的常用語句和表達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進行現代文閱讀的時候能夠準確、快速抓住描寫方法特點,快速組織語言進行作答,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初中語文總復習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在指導學生復習多音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將做錯的題目以及不清楚、不確定的多音字進行記錄和整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進一步強化記憶和積累知識的過程,當學生整理好這些知識的疏漏之后,再去復習和記憶,就會方便快捷很多,能夠大大提升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再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習題練習的情況,總結和歸納學生容易出錯的知識點,然后根據題目進行集中訓練,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破,同時利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查自省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
總之,在中考語文復習過程當中,教師既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以及中考的重點做好有針對性復習突破,同時也要統籌學生的語文學習,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強化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切實提升學生復習的效率和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