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課不僅僅是指高效的課堂教學,更是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養發展的重要引導策略和途徑。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其課堂教學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初中整體教學質量。本文在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初中語文好課標準”展開了研究。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勢必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學生教學體驗與教師課堂引導之間的關系。在一堂好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教學體驗與教師的教學引導是互相融合的。教師只有選取了科學、合理、高效的引導策略,才能幫助學生在全面掌握知識要點的同時,切實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去。
二是,處理好人文關懷與語文本色之間的關系。語文關懷是新課程蘊含的重要思想之一,而語文本色是指語文味兒。例如,動情誦讀、精心品讀的讀味兒;摘抄、寫作的寫味兒;品詞品句、體會情感的品味兒以及語文素養提升后的書卷味兒等。只有處理好這個關系,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是,處理好現代教育技術與文本教學之間的關系。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哪些教學內容不宜使用新媒體,哪些教學內容需要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例如,文學作品不宜過多使用新媒體,否則學生無法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解讀和內涵體會。
1.要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情感體驗
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綜合性學科,其囊括了豐富的人文情感、文化內涵,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文本學習中去,并與作者在情感碰撞中不斷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時,教師先讓學生撰寫一篇關于親情方面的文章。然后在課堂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與自己的文章進行對比、分析:文章人物描寫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你從中領悟到了什么?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指正、補充講解。這樣通過生活實踐與教材內容的結合,既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要點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領略到了親情的可貴,繼而強化了課堂教學效率。
2.要著力發展學生個性化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突出強調了新時期的教學要著力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能力。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要嚴格遵循這一教學目標,構建出適合每個學生個性特征發展的好課標準。一堂好課的設計其實就像攀登一座山峰一樣,首先在教師的課堂導入中讓學生逐漸攀登上知識的高峰;然后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下攀登上思維的高峰;最后在深入解讀文本知識、領略文本深刻內涵的同時,攀登上情感的高峰。
例如,在我們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文本閱讀掌握文本主要內容、創作背景以及文本的主要人物性格特點等;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結合文本內容探討“白求恩同志崇高共產主義精神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美、行為美,勾畫出相應語句。”;最后讓學生結合教師的文本講解,大膽發表自己對文本內容的見解以及自己所體會到的思想情感。從而既深化了學生的文本學習,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知識結構,又拓展了學生思維、升華了學生道德品質、豐盈了學生內涵素養,進而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我國的教育理念已經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對于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來說,盡管存在著不足,但是卻不乏一些閃光點和精華所在。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舊語文教學理念的碰撞,勢必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新舊課堂教學理念進行有機的融合,既要不斷更新新課程目標要求下的新型教學理念,又不能忘記傳統的教學理念精髓。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好課。
例如,當我們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傳統教學一般是讓學生結合文本講解掌握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讓學生通過對孔乙己生活片段的描寫,體會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所存在的弊端。但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親自去調查當前人們對初中教學的一些看法。從而讓學生結合文本教學、實際生活體驗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看待問題,進而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個性化技能、素養,最終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全面遵循初中生認知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初中語文的好課標準,不僅可以促進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構建,還有利于“知識、能力”的全面融合,進而從“教教材”的教學弊端中解放出來,大力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