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勇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2012 年7 月31 日,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揭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并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重要講話,國家對廣播電視大學的遠程教育重視可見一斑。隨后,全國各地方廣播電視大學進入建設開放大學的潮流中,北京、上海、江蘇、云南等地開放大學相繼掛牌成立。吉林省委也在重要文件中明確指出,要依托吉林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吉林電大)建設吉林開放大學,吉林電大進入重要的轉型升級期。
在國家大力推進遠程教育的大環境下,電大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為各地區培養了一批批人才,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為更好推進吉林電大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一線教師也在積極尋求高質量的教學改革,確保人才培養取得更好的效果。吉林電大經過四十余年的建設,教學設備、師資結構等軟硬件設施有了大幅改觀,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經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課堂教學的質量仍然未有質的改觀。因此,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料。
本文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通化市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通化電大)和白城市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白城電大)三所廣播電視大學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為保證課堂教學信息的準確性,本文通過座談、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方法,獲取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的評價。對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座談,對責任課教師進行一對一訪談;設計科學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點、學習動機以及期望教師授課的改進方法;通過課堂觀察等直觀了解課堂的教學氛圍,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程度等。根據最終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本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改進策略,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及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計算機專業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是責任課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態度,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是教師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知道意義。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師教學理念的分析,能夠充分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程度、是否注重教學效益、相關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和對策。
2、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推進作用。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使得課堂教學順暢進行。通過此項內容研究,提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3、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效率。教學活動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課堂觀察中對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效率的研究,可以清晰看到教師教學活動中是否明確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是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夠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等,根據上述情況,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課題成員分三組分別前往白城電大、通化電大和吉林電大(省校)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堂教學進行實地考察和信息收集,通過對三所電大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調查研究發現,電大計算機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質量不高,期末網考通過率低;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手段陳舊、方法單一,且教材難度偏高,不適合電大學生學習。通過綜合分析,發現其中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如下:
1、環境因素。電大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脫產學習,利用周末或者晚上進行課程學習。基于網絡的學習,沒有教師現場督促,學生學習更無拘束,一邊玩游戲,一邊聊天,順便看看課程,注意力分散。不單是《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其他課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再者,電大沒有升學壓力,教學偏重專業完成,不重視基礎,這種基于學校層面的教學方針政策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產生了不良影響。
2、學生因素。一方面,電大的學生綜合素質較比普通高校普遍偏低,基礎薄弱,大部分是已經參加工作的,為了考證、職稱晉級等進行的函授學習,學習熱情不高,認為只要考試及格就行,學習動機不純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另一方面,小部分學生確實想學習知識,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只能利用業余時間或者周末進行非連續的課程學習,但學習是系統性的,這種間斷的學習完全不利于學生掌握課程要點,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3、教師因素。電大師資匱乏,每位教師負責多門課程,每門課程要錄制多講視頻課程,工作量相對較大。國家開放大學每年開展的各類教師培訓人數有限,使得多數教師多年沒有參加外派培訓,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收到影響,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陳舊,不尋求創新和突破,導致教師多采用傳統授課方式,教學方法單一且枯燥,師生互動性極差,教師也從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教學內容講一遍,沒有有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1、完善課堂組織。高質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離不開教師的高效課堂組織。有效的課堂組織,可以把課堂教學活動的所有環節串聯起來,因此,教師應該掌握課程教學技巧和方法,遵循課堂教學規律,靈活處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活動,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課堂組織要求教師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細節,并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且課堂上師生互動頻繁,又能保證教學環節的完整,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2、豐富課堂教學設計。電大的學生因基礎薄弱且學習時間不連續,主要集中在周末,教師應針對此特點,豐富課堂教學設計。課題組成員建議引入“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用通俗語言利用微課將課程重要知識點濃縮到幾分鐘的視頻中,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課堂知識。該模式是結合面授和網絡、課內和課外的多樣性教學模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前布置課前預習內容,并設定若干問題,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完成預習內容,待周末面授課時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課堂上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教師主要以輔導為主,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相結合,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的要求。
3、課堂激勵。課堂激勵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且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計算機應用基礎》是計算機的入門課程,學生在不了解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和解決相關問題,教師給予一定的言語鼓勵,無疑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進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4、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課堂提問也是教師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的手段之一。課堂提問必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問題設置、問題難度、提問的次數等,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降低或提高問題難度、調整提問的方式、改變提問的對象等,同時對不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誘導,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學生回答問題中如遇卡頓,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語言或肢體提示等,學生回答完畢后要及時對回答進行評價,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
5、課堂實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際操作較多,適當增加上機實驗課程,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感受。計算機操作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每個知識點的操作成功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該課程不僅是應對期末考試,在實際工作中是切實能夠用得上的。上機實驗課程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著積極作用。
6、課堂評價。課堂評估是對本次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監控策略,是教師對學生知識了解情況的檢測手段,也是學生對教師教學活動的反饋結果。一般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教師設定好的評估內容進行信息反饋,教師通過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