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容
信息化教學在山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李炎容
(閩北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系,福建 南平 353000)
山區高職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程度往往不及沿海以及其他省市,本文重點論述山區高職院校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成為服務于山區特色的具有現代信息化素養的幼兒園教師。
信息化教學;山區;高職院校;學前英語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副主任,教育學博士陸克儉副教授認為:“從世界發達國家幼兒教育發展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提升,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從國內一些著名幼兒園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觀、兒童觀的進步與創新,教育環境創設與教育方法的革新等,都與信息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密切關聯。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代幼兒教育的一個最大特征。”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推動現代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關鍵,開發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運用信息化技術優化學前教育教學過程,從而更好地推動高職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出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現代化新型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重信息媒介創設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中獲得更好的信息資源并且交換信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優化學前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山區高職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程度往往不及沿海以及其他省市,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教學,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資源,改革課堂教學方法,逐步實現山區高職學前英語課堂信息化,是山區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國外的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英語課堂主要有三種方式:(1)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盧森堡教育部開發出一種全能口語文字處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這個處理器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鼓勵學生用英語編故事,開發口頭達技巧。(2) 教育網絡的建構與運用。西班牙卡塔盧尼亞有250多所學校的100,000多名學生(占這一地區的12%)參加了由歐盟發起的旨在促進跨文化意識和語言學習的ENIUS計劃。該計劃支持各校開展語言教學各種活動、培訓教師、幫助建立校園網等。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并且學校還專門建立供外語學習的網站。(3) 教學軟件開發。美國開發具有創意的交互式模擬教學軟件,如藍獅公司的“車票”教學軟件,在保留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重視語法點操練特點的同時,強調把學生置于真實語言世界,通過親身感受體會,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語法。
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是實現信息化的保證和重要支撐,是支持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礎,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質量。集成優質教育資源,推進資源共享是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當務之急。教育資源建設應該是多渠道的:首先可以通過商業公司購買素材,然后進行收集整理,組織加工,形成一套適合于自己教學方式和教育環境的有用的信息化資料;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共同建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收集的水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知識建構,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實現,從而有效的實現信息化教學課堂。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區域性差異顯著,東部地區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經費投入比較充足,發展得比較充分;而中西部地區,有條件的省市在學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所成效,但是大部分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還未受到重視和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山區,發展緩慢滯后,信息化基礎薄弱,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信息化資源接收不完善,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培養出具有信息化素養的新型高職學前人才,還任重道遠。
全美幼教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簡稱NAEYC)曾在1996年提出了一份報告《技術與3—8歲兒童》,闡述了有關信息技術應用于早期教育的基本立場。指出“在早期教育中適宜地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促進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并且提倡將適宜的計算機技術整合到常規的學習環境中,使之成為眾多支持兒童學習的方式之一。”信息技術為兒童提供了表達自我、理解世界、游戲與交流、探索環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工具,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更應具有信息化的能力。
信息化的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師一根粉筆、一張黑板演變升華為采用多種多媒體媒介,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資源,學校的網絡環境,現代教育裝備的配置,并與Internet網連接的多媒體計算機、閉路電視和校園局域網,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各種信息資源,利用網絡,軟件,光盤等多媒體媒介,通過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通過這種動態的特征,刺激學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支持習得。這樣的課堂教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幼兒教師英語水平和教學技巧,合理選擇教學媒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借助信息技術渲染活動氣氛,有效提升活動效果;運用信息技術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網絡信息終端,可以進行數字化教學活動設計;教師通過數字化的教學終端設備,可以進行師生互動模式教學;在傳統的五步教學法,即“課前預習——學生講課——師生互評——教師精講——課后反思”。基礎上,每個環節運用信息手段,利用信息化資源,提升每一環節的效率和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采用演播法、發現法、程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微格教學法、成績考查法、模擬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選擇交叉使用,提升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明確指出: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應該作為幼兒教師通識性知識領域中的一項基本要求。因此作為信息社會下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這樣就必須對幼兒教師進行信息素養的培訓,可以通過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這兩種方式。
我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能力參差不齊,培訓力度不一,特別是對于山區高職院校,更應該加大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明確教師必須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技能,通過各種教師培訓中心、科研機構和相鄰高等院校中的信息資源,讓教師學會對教育教學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組合加工、儲存運用,實現教學的現代化,提高其信息素養,從而提高教師隊伍整體信息素質。
總之,在山區高職院校由于地域原因,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程度普遍薄弱的現狀下,充分利用已建設好的信息化資源,改革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成為服務于山區特色的具有現代信息化素養的幼兒園教師的一條有效途徑。
[1]李光.淺談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技能型幼兒英語教師[J].黑河學刊,2010(11).
[2]郭力平.信息技術與早期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李鋒.兒童媒介教育:批判力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1(8).
[4]郭力平,賴佳欣.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與展望[J].幼兒教育,2011(36).
2018—01—20
2017年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信息技術在山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外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項目批準號:JAS171104 。
李炎容(1984— )女,福建南平人,漢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學前教育。
G718.5
A
1673-4564(2019)02-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