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業也是一門學問。科學布置作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的掌握語文知識。有些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喜歡搞題海戰術,這樣的作業做起來耗時間,效果也不一定好。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布置作業,讓每一位同學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這樣的作業就是科學有效的,是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作業。
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知識結構層次來布置作業,這樣的作業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能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充分地翱翔。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對一些常見的詞語、成語掌握的不多,對一些常用的近義詞、反義詞了解的不夠多,那么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能夠很好的夯實他們這方面的知識。有的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總是結結巴巴不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丟字加字的情況比較多,有的甚至于不會斷句,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了,該停頓的地方不停頓,把一個完完整整的句子讀得支離破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加強他們朗讀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高他們朗讀課文的基本功。有的學生在寫作方面顯得非常欠缺,寫出來的句子總是前言不搭后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楚,教師讀了半天讀不明白學生到底在說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加大他們的寫作訓練,讓他們堅持寫日記,寫自己的見聞感受等,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的學生書寫能力比較差,一是寫字速度比較慢,二是寫出來的字非常的難看,那么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適當的加一些書法練習作業,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差距是因人而異的,教師一定要及時地跟進,隨時調整作業的內容,這樣通過不同層次作業的訓練,就能夠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提高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
課文內容有的比較淺顯,容易理解,比如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誰說沒有規則》這篇課文,一共四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不準喂動物食品”“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不準亂扔垃圾”“請按順序排隊”。這四點知識是我們經常給學生講解的內容,不需要在課堂上過多的講解。教師讓所有學生當堂完成課文后面的作業:仿照課文續寫一節。同一課本第九單元的《月光曲》,講了這首曲子是怎樣創作出來的,課文的難點是樂曲旋律的變化。課文第九自然段以大海為喻,寫出了樂曲由舒緩到激越昂揚的變化過程。月光溶溶,微波粼粼,天空中飄過一縷縷輕紗似的薄云,皮鞋匠和盲姑娘沉浸在這美妙的旋律里。忽然,平靜的海面上刮起了風,風卷起了巨浪,巨浪一波接著一波涌向岸邊,樂曲的旋律達到了高潮——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篇課文的課后也有一道題:聆聽《月光曲》,想象它描繪的畫面。音樂的旋律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把這種旋律想象出來,這是一道難度非常大的題,對于寫作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根本就無從下手。這道題只能讓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去完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有層次的布置作業,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吃飽”,還能夠“吃好”,這樣他們就能夠穩健的成長。
小學語文課本,一冊書一般設計有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一個主題涉及的內容各不相同,有的容易理解,比如說“超市購物”“地名”;有的就比較抽象不好容易理解,比如說“規則”“大與小”。如“大與小”這一主題里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理解起來比“超市購物”抽象多了。那么教師設置作業也就要顯示出不同的層次來。 “超市購物”是同學們所喜聞樂見的,在購物的過程中,記錄下每一種物品的名稱,然后把它們各自歸類。這種作業每個學生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篇課文所講的道理比較深奧,課后有一道題是讓學生探究這句話的意思。在做這道題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分層設置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分別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作業。能力弱的學生,能把這句話的意思搞明白就可以了;能力強的學生,不但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且還要把這句話拓展延伸,引申到其他方面,如人的志向大小方面、能力強弱方面、行為習慣好壞等方面,能夠加以闡述,有自己新的體會和領悟,這樣就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像數學知識,邏輯性非常強,知識點非常明確。語文知識點比較的零碎,所以,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將這些零碎的知識進行歸類,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現在的語文測試卷,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考查,基本上分為三大塊:基礎知識、閱讀理解、應用寫作。基礎知識的復習,由于知識點的零碎,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差異,導致了在復習的過程中很難做到整齊劃一。那么教師就分層設置作業,滿足不同知識層次水平的學生的復習需求。比如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引用、反復、對偶、反問等。有的學生就是記不住,那么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讓他多做一些練習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讓他們做幾道簡單的練習題就可以了。詩詞名句是基礎部分必考的內容,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要么就是記不全句子內容,要么就是錯字連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反復的訓練,直到讓他們掌握為止。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不同題型的訓練,加大練習題的難度。這樣在不同題型的訓練中,不同作業層次的訓練中,讓每個學生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靈活多樣的掌握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這兩大塊知識的復習訓練,也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復習作業,盡量來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要求,把他們的學習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具體來說閱讀理解,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對“閱讀文”的理解不到位,不夠深刻,回答問題也就膚淺潦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類型的訓練題,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加大訓練題的難度,拓展延伸訓練題的寬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就是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只有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才能更好的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更好地讓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