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瑞 劉俐男 劉燁



摘要:本文從吸能裝置各零件材質、機械性能及制造工藝過程分析著手,對吸能原理進行理論分析,結合低溫沖擊試驗、落錘試驗、腐蝕試驗等驗證,探究排障器吸能裝置的國產化過程。
關鍵詞:排障器;吸能裝置;國產化
1 ?前言
吸能裝置應用于CRH380系列動車組EC車前端底架排障器上,每輛EC車配備安裝4個吸能裝置組成,與橫梁裝配、防護板有裝配關系。當車輛撞擊到排障物產生較大的沖擊能量時,吸能裝置通過壓潰變形及變徑的方式來吸收大部分沖擊能量,減少對車輛所受到的沖擊,進而保證車輛的平穩性及安全性。自技術引進起,吸能裝置一直依賴于進口,本文從吸能裝置各零件材質、機械性能及制造工藝過程分析著手,通過低溫沖擊試驗、落錘試驗、腐蝕試驗驗證吸能裝置性能參數,探究排障器吸能裝置的國產化。
2 ?吸能裝置構成及裝配關系
吸能裝置由法蘭、吸能管及防護板組成,見表2.1所示。4個吸能裝置共同安裝于排障器上,與橫梁裝配有安裝接口關系。法蘭提供4個安裝孔,用于固定在緩沖橫梁上,保護板提供1個安裝螺紋,用于固定在排障梁上。
3 ?吸能裝置相關性能指標
3.1?化學成分
吸能管材質牌號E235,材質標準BS EN 10305-1-2002 中8.2條規定。法蘭及防護板牌號S355J2G3,材質標準按照BS EN 10025-1-2004執行。
3.2?機械性能
吸能管的機械性能執行BS EN 10305-1-2002,見表3.2.1所示。法蘭及防護板機械性能執行BS EN 10025-2-2004。
3.3?低溫沖擊
在吸能管上切取試樣,按照GB/T229金屬材料 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案進行實驗。對零部件做零下40℃低溫沖擊試驗,沖擊吸收能標準為27KV2/J 。
3.4?145KN壓潰
將產品放置于試驗設備上進行壓潰試驗。對吸能全過程記錄分析,吸能過程中應力-應變分析圖,全過程的壓潰載荷。
3.5?落錘指標
將產品放置于試驗設備上,用3噸的重錘從1.2米的高空落下(重錘的下面距離吸能管的上面1.2米),吸能管的變形量:306±12mm。
4 ?國內選用排障器吸能裝置相關性能介紹
4.1?化學成分
吸能管材質采用20號鋼,材質標準執行GB/T 699-1999中相關要求。法蘭及防護板牌號Q345D,材質標準執行GB/T 1591-2008中相關要求。
4.2?機械性能
吸能管的機械性能執行GB/T 8163-2008中相關要求。法蘭及防護板的機械性能執行GB/T 1591-2008中相關要求。
5 ?國產排障器吸能裝置相關性能驗證
5.1?壓潰阻力驗證
將國產化吸能裝置產品垂直放置在試驗臺上,法蘭向下放置在試驗設備上,設備以20N/s速度進行擠壓,測量穩定狀態時的平均壓潰阻力。測試曲線在3至45mm范圍內趨于穩定,平均壓潰阻力為145KN,與理論計算值相符。
5.2?落錘驗證
將國產化吸能裝置產品垂直放置在試驗臺上,法蘭向下放置在試驗設備上,以3噸重重錘在1.2米高度自由下落進行沖擊試驗,測量落錘試驗后吸能管變形量。
試驗前尺寸簡圖:
試驗后尺寸簡圖
試驗產品X1=467.7mm
試驗產品X2=159.4mm
試驗結果△L=X1-X2=467.7-159.4=308.3mm,滿足落錘要求變形量306±12mm。
5.3?變徑量驗證
壓潰試驗后測得實測高度h測=495mm
由R1=42.5 mm ?R2=38.5 mm ?R3=37 mm ?H=477 mm
根據體積不變得出:
V前=△S前?.H=π(R12?-R22)H
V后=△S后?.h=π(R32?-R42)h測
則R4=32.5 mm
試驗前吸能管壁厚計算△R=R1-R2=42.5-38.5=4 mm
實際測量試驗后吸能管壁厚△R實測=4.2 mm
可計算出試驗后R4實際=R3-△R實測=37-4.2=32.8 mm
與理論計算結果相符。
5.4?低溫沖擊試驗
對吸能管材質牌號20號鋼進行低溫沖擊試驗,測試依據GB/T 229-2007,采用10(mm)x5(mm)x55(mm)試驗樣件,在-40℃沖擊吸收能量不小于27 KV2/J。
5.5?鹽霧試驗
試驗依據GB/T 10125-1997使用中性鹽溶液,濃度為(5±0.1)%,PH值為6.5-7.2,溫度控制在(35±2)℃,濕度大于95%連續噴霧400h。
經連續400h鹽霧試驗后,管壁無腐蝕現象,依據GB 12335-90評價等級為B級。
6 ?結論與建議
(1)國內牌號20號鋼低溫沖擊試驗滿足沖擊吸收能標準27 KV2/J要求 。
(2)國產吸能裝置經試驗證明滿足145KN壓潰性能要求。
(3)國產吸能裝置經試驗證明滿足3噸重錘從1.2米的高空落下,吸能管的變形量:306±12mm的性能要求,并經計算落錘后的內徑與實測內徑相符。
(4)根據國內零部件材質及機械性能的特點,在現有數據的基礎上,可結合不同空間及更高吸能指標要求,對吸能裝置進行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可靠性工程技術 .北京:機電部機械科學研究院,1992
[2]內燃機車可靠性設計.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
[3]材料力學. 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