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緒論
1.1 GPS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GPS技術在不斷的完善,GPS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近幾年,動態GPS-RTK的出現,是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為各種控制測量、地形測圖、工程放樣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但是GPS-RTK技術在實際測量中必須依賴數據通信鏈,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
目前有些接收機儲存量加大,可以存儲連續三天的觀測數據,這有利于在一個測站作較長時間的連續觀測,使得無人值守的數據采集能夠實現,利用有效數據通訊設備,可以將采集的GPS定位數據傳送到數據處理中心,實行全自動化的GPS測量與計算并能夠實現全天候作業,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連續地進行觀測工作,一般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
1.2 GPS-RTK的優勢及應用
近年來,GPS接收機的小型化、小功耗給其應用于測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軟件方面,GPS 的基線解算、平差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些都促使GPS 在測量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尤其動態GPS-RTK的出現,使測量工程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減少了人員的投入,這些方面充分體現了GPS 技術較常規技術的優越性。盡管動態GPS-RTK的出現,使觀測時間縮短,人員投入減少,并且不受網形和通視等條件的影響,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動態GPS-RTK測量沒有靜態GPS測量的同步環、異步環及附合線路等約束條件,它是以基準站為中心呈放射狀,以支點形式分布的散點,從而無法直接衡量其觀測精度。因此,作為新生事物的動態GPS-RTK測量在實際生產中的精度成為測量界關注的重點。
GPS-RTK技術在實際測量中必須依賴數據通信鏈,即必須要有能夠實時傳輸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差分數據的介質,這就造成了,每次出去測量每個流動站必須要多帶上一個電臺,給測量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PPK測量技術則很好的彌補了這個缺點,PPK是屬于后處理的動態測量技術,數據在測量后進行處理,也具有很高的測量精度,可是在我國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本文將比較RTK與PPK之間的優缺點,并且提出關于PPK的改進建議。
二、PPK技術的研究現狀
PPK、半動態定位、準動態法。由于它具有精度高、投資省、速度快和易掌握等特點,非常適應于工程測量、線路測量、斷面測量和地籍測量等。在國外已廣泛用于開闊地區的控制測量、地形測量、航攝控制點測量、地籍測量、國土測量等領域。
在GPS動態測量的發展中,算法的探求一直是推進GPS技術向縱深發展的重要環節。快速解求整周模糊度是其主攻方向,確定整周模糊度的速度越快,則測量工作的效率就越高。經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終于在九十年代初將整周模糊度快速逼近技術FARA用于快速靜態定位,使原來需要一、二小時才能完成的觀測工作縮短到了幾分鐘,大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國內主要是簡單的使用PPK進行諸如航測外業控制,在地表移動觀測站的應用,另外在西藏公路線路測量中也使用了PPK測量技術,因為是在高原山區作業,PPK相比較RTK而言有很大的優勢。
GPS準動態測量高程擬合精度可以滿足《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規定的高程精度要求,因而,GPS準動態高程擬合代替圖根水準測量是可行的。再者,過多的起算點對GPS水準高程的精度不會有顯著的提高,也是沒有必要的。聯測的起算點最好均勻分布測區周圍,以便提高擬合精度。用GPS準動態測量代替常規方法圖根控制,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一次完成,且一站可在1分鐘左右完成,作業效率明顯提高,是常規測量所無法比擬的。
GPS動態測量技術發展到這一步,在精度、速度方面應當說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結果。然而,事物還存在另一個側面,那就是,靜態、快速靜態、準動態、動態測量模式都共同蘊含著一大缺陷,就是都必須經過測后處理才能獲得結果。一方面不能在觀測過程中及時監視觀測質量,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要求實時地提供成果的場合,譬如,工程施工放樣、載體姿態與方位的測定、水下地形測量、耕作機械的導向等,后處理方式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定位的實時性問題便提到了日程上來了。
相比較RTK而言,PPK的優勢就在于:在實際測量中,如果不需要實時提供測量成果的話,使用PPK要比RTK方便很多,因為用PPK進行測量作業的時候,不需要攜帶通信裝備。在進行連續測量時,即便在測量的過程中丟失了整周模糊度,只要保證在測量最后一個點的時候鎖定了衛星,同樣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RTK的初始化時間很短,但是失鎖衛星后,必須要進行重新初始化,不論是單點定位還是連續地形測量。在西藏公路線路測量中,就使用了PPK測量技術,因為是在高原山區作業,使用PPK技術進行測量,可以不需要攜帶通信裝備,也不必擔心衛星失鎖問題,所以PPK相比較RTK而言有一定的優勢。
三、GPS動態測量技術的發展現狀
可以預計,未來的測量儀器將是GPS 測量儀與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天下。測量機器人是速測儀的發展趨向,而RTK 技術將成為GPS 測量技術的主流。就目前已有的RTK系統來說,仍然存在許多待改進發展的地方:第一方面是精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二方面是整套設備體積偏大,重量偏沉。接收機、天線、通信機、電子手簿、電池等對于流動站來說,是背袱流動作業,負擔太重。這里主要是GPS接收機、通訊機的小型化與輕量化,電池采用高效輕量化產品尤其是高原山區的環境條件,能否利用衛星通信技術。還有就是無線數據傳輸設備的覆蓋范圍。
GPS動態測量技術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現在已經提出了廣泛應用網絡RTK,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網絡PPK呢?用網絡RTK進行實際測量時,3個參考站覆蓋的面積可以達到幾千平方公里,水平精度<1cm,高程精度<2cm。如果能夠實現網絡PPK,在實際測量中,其覆蓋面積肯定超過網絡RTK,在投資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達到一樣的精度。
作者簡介:秦鴻斌,男,漢族,河南省蘭考縣儀封鄉秦砦村,2000.1.21 。
(作者單位:河南測繪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