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民
摘要:農業是國家的重要基礎之一,加強對于農業的重視力度,對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氣象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健全農業氣象的相關服務體系和災害的防御體系,對于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針對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體系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一、農村常見的氣象災害類型
(1)暴雨洪水
在每年的夏季時間段內,由于長時間的降水,從而造成洪水這種自然災害,每年在6―8月份在全國各個地區普遍存在汛期。據有效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在全國農村地區由于暴雨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左右,其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盡管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較大的危害。
(2)干旱
干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干旱的天氣極易造成苗木的枯死,從而造成作物減產的狀況。同時干旱天氣的出現對于人們的正常生活也有著較大影響,在干旱季節在農村地區極易造成人口、牲畜飲水出現問題,在極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地區的社會秩序,極易造成居民的恐慌,因此干旱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3)雷電
雷電屬于自然的物理變化,在農村地區由于獨特的地形,從而在高達及空曠的地區沒有相應的避雷措施,從而導致雷電對人及其牲畜造成生命威脅。雷電對農村地區空曠位置的房屋等也有著較大的影響,由于雷電擊傷導致房屋著火的狀況極多,因此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做好雷電防范工作尤為重要。
(4)大風
大風在內陸地區極為少見,一般的風力對于農業生產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在沿海地區則影響較大,在臺風來臨季節甚至會對農作物造成毀滅性破壞,給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農村生產過程中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工作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二、氣象服務體系和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現狀及問題
(1)農業過度依賴氣象
在所有產業中,氣象條件對于農業的影響最大,氣象服務與災害體系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例如,很多地區由于冰雹的影響,導致農業發展受到了重大的損失。古代就有春雨貴如油、瑞雪兆豐年的描述,都充分體現了氣象條件對于農業的影響。
(2)氣象信息的準確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各個地方的氣象臺,基本上都建立了以數值預報分析為基礎,充分運用預報技術與氣象信息相結合,人機交互的天氣預報技術流程。能否準確的預報氣象信息,主要取決于技術軟件是否能夠準確的模擬大氣運動的相關數值,以及工作人員的校正。但是計算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并不能完全反應氣象變化的基本情況,工作人員校正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這就影響了氣象預報的準確性。
三、氣象服務體系與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策略
(1)各級政府應該加大重視力度
政府是氣象服務體系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主導者,應該加強對農業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的重視力度,結合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對于氣象服務的具體要求,從而進行合理的投資。應該健全政府的組織機制和領導機制,整合社會資金,加大投資力度。
(2)整合資源,通力合作
氣象服務體系與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不僅對農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社會各領域,都應該加強合作,將教育、農業、工業、林業以及水利等領域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建設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體系。
(3)統籌規劃
各地區應該按照氣象服務體系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發展狀況,多方面綜合社會的有利因素,統籌規劃,按照氣象災害工作的不同情況,分步驟、分項目的穩步發展。
(4)適應發展需求,突出建設重點
在建設氣象服務與災害防御體系的時候,應該立足于各地區的實際情況,認真調查研究,詳細的分析出各地區對于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的需求狀況,從而將氣象工作置于突出的位置,最大程度的提高農業氣象災害服務、預報和監測能力,增強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做到預警信息的及時發布,優化氣象服務體系,使得氣象體系建設的成果真正的為民所享、為民所用。
(5)健全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組織機構
為了推動農業發展,各地區的氣象管理部門都建立了與農業相關的氣象機構,并且安排了專業的氣象人員,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這些氣象服務的工作能力逐漸降低,難以保證農業氣象信息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各地區政府一定要加強協調和領導,建立專業的氣象服務機構,以滿足農業對于氣象服務的基本需求。
(6)建立完善的災害防御機制
相關氣象部門一定要加大對于災害防御機制的探索力度,加強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力度,針對冰雹、低溫冰凍、洪澇、干旱、臺風等常見的農業災害,加強評估、預警、預報和監測的力度,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完善災害防御的信息系統,提高災害防御能力,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點,進行季節性的災害預報。
不斷的進行氣象災害的評估風險活動,加強災情的普查力度,編制災害風險規劃,同時,加強農村地區的雷電預警,對于災害防御設備要進行定期的檢查維修,確保設備能夠正常的運轉。還要加強人工對于天氣的干預力度,完善相關的技術系統,例如,發生干旱的時候,可以用飛機進行人工降雨。還可以修建水庫,利用河流或者雨水等,進行水庫蓄水,提高農業的抗旱能力。大力推行災害預警播放制度,各信息部門要密切配合,實時的播放災害信息,確保農民能夠及時的獲取信息,從而做好災害防御工作。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是國家的重要基礎,加大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力度,無論是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有著重要意義。氣象條件對于農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建設完善的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體系,對于農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各地區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氣象建設規劃,避免增加過大的財政負擔。加強氣象服務與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應該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從而推動氣象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推動農業的健康發展,進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通知[J].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2011(15).
[2]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意見[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報,2010(21).
[3]李海鋒.扶風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04).
[4]羅桂湘,陳陽,李斌喜.廣西農村地區電視氣象科普策略探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C],2011.
(作者單位:山西省原平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