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永
編者按:社會組織黨建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面臨“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等現實問題。雅安市在破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強化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把黨的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過程中,通過政治上注重方向引導、業務上注重提升能力、服務上注重協調資源,為黨組織有力組織、引導、團結社會組織及其人員服務社會發展探尋了現實路徑。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后,在抗震救災、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中,外來社會組織大量涌入,本土社會組織大量涌現,雅安市社會組織呈現“井噴式”發展,社會組織領域成為雅安近年來提升“兩個覆蓋”質量的重點難點。面對新問題、新挑戰,雅安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時健全黨建工作管理機制,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有機融入地方工作。
健全“一套體系” 壓實黨建責任
社會組織面大量廣、類型繁多、活躍度高、吸納性強、領域分布和輻射面廣。面對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活動方式、新的管理模式,要做好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首先是要解決好“誰來抓”的問題。
在系統總結“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雅安市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構建起一套以兩新黨工委牽頭、行業部門協同、區域兜底覆蓋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體系。市、縣(區)分別成立兩新黨工委,落實人員編制18個,配備專職副書記9名。按照“管業務就要管黨建”的思路,依托市直屬機關工委、民政局和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設立3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劃分“責任田”、簽訂“任務書”。依托鄉鎮、街道、社區和商圈等設立社會組織黨組織100余個,形成了上下貫通、條塊結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
依托雅安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組建社會組織第三綜合黨委,是雅安市深化“樞紐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模式的重要舉措。作為承接外來社會組織、孵化本土社會組織的綜合樞紐,服務中心堅持對基層黨建、服務項目、社會組織和社工隊伍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實。今年以來,共開展黨建工作集中排查5次,提供4000余平方米場地供100余家社會組織使用,開設5期“黨建講座”培訓社工300余人次。
“服務中心黨委首要任務就是確保社會組織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第三綜合黨委負責同志說。
抓實“兩項行動” 提升工作質量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社會組織是一個重要領域,也是難點和薄弱環節。針對社會組織成員不固定、組織較松懈等特點,雅安市扎實推進社會組織黨建質量提升行動和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行動,規范提升基層基礎工作水平。
黨的十九大以來,雅安市以“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為載體,實施政治引領、組織覆蓋、隊伍建設、推動發展和制度執行5項質量提升舉措,全覆蓋摸排黨員組織關系、全覆蓋培訓黨組織書記、全覆蓋選派黨建指導員、全覆蓋落實支持保障,召開現場會3次,專項推進會1次,建、改、撤黨組織54個,對25個“空殼”“袖珍”社會組織黨組織進行“點對點”通報整改,黨組織覆蓋率持續穩定在75%左右,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由“有沒有”“做沒做”穩步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
如果說質量提升是“過河”,那么標準化建設就是“橋”或“船”。為抓實標準化建設,雅安市從黨員管理、組織生活等6個方面,為社會組織黨組織“量身訂制”30條建設指導標準。配套建立黨組織星級評定制度,圍繞“五個基本”設置5項評星指標和30余個評分細項,每個指標對應1顆星,滿分設置為20分,每年五星級黨組織不超過10%、一星級不少于5%。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推動四、五星級黨組織示范引領、爭創品牌,二、三星級黨組織查漏補缺、鞏固提升,一星級黨組織整頓轉化、晉位升級。
“星級評定把黨支部工作由‘虛變‘實,目標量化清晰、內容實在管用。我的目標是每年爭五星,不然參加評優推先的難度就大了。”正對照《星級評定表》盤點工作的雨城區青青村社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王興琳認真地說。
圍繞“三個轉化” 服務健康發展
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堅持社會組織發展到哪里,黨的基層組織就跟進到哪里,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推動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推動發展活力。
近些年,雅安市認真推行“五同時四同步”工作法,將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培育孵化、登記成立、年檢年審、登記評估、項目申報驗收5個關鍵環節,將抓黨建工作作為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和負責人政治安排、評先評優的“硬杠子”和“優先項”,社會組織抓黨建的意識逐漸提高、措施逐漸改進、效果逐漸提升。攜手公益、和美社工等一大批社會組織實現了從組織覆蓋“空白點”到黨建工作“示范點”的華麗轉身,20余名社會組織負責人當選為“兩代表一委員”。
雅安市在開展“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行動中,市兩新黨工委召開協調會、現場會6次,聚焦“10個鄉村行”,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據統計,全市已有40余家社會組織與100余個村簽訂共建協議,投入社會資金3000余萬元。其中,社會組織第三綜合黨委引進的“吉利·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投入資金1490多萬元,開展的產業扶持、公益消費、愛心助學等項目,已幫助20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業、132戶貧困群眾脫貧。(作者單位/雅安市委組織部)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