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運宏,李新新
首都醫科大學密云教學醫院(北京 101500)
尋常性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具有慢性易復發等特征。該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晰,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銀白色或白色鱗屑,分進行期、靜止期和退行期[1]。該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其與遺傳因素有關,并涉及到多種細胞因子,也有學者認為該病是以輔助性T淋巴細胞1(Th1)反應為主的一種免疫失衡性疾病[2-3]。
該病屬于中醫白疕、松皮癬的范疇。中醫認為,尋常性銀屑病主要以血瘀證為主,患者需要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活血化瘀法治療,從而有利于改善機體氣滯血瘀的狀態,消除體表紅斑,行氣活血、通滯導瘀,最終使皮膚得到血液的滋養,根除銀屑[4]。有研究顯示[5],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尿酸癥,同時伴IL-18水平增加。已有研究所收集的樣本量較少,本研究收集了近4年的患者資料,比較活血化瘀中藥湯劑在降低患者體內血尿酸和IL-18水平中的效果,從而為銀屑病患者的治療提供實驗依據。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以尋常性銀屑病診斷入院的142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觀察組,對照組145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男569例,女851例;年齡12~48歲,平均年齡(26.34±1.26)歲;病程3~39個月,平均病程(13.67±2.09)月;其中進行期905例,靜止期206例,退行期309例。對照組:男608例,女842例;年齡11~47歲,平均年齡(26.29±2.28)歲;病程3~40個月,平均病程(13.53±3.24)月;其中進行期908例,靜止期216例,退行期326例。診斷標準[6]: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證候鑒別診斷學》的血熱征。納入排除標準[6]:符合鑒別診斷標準的患者,且在向患者解釋清楚研究目的后,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依從性差、不遵醫囑、肝膽嚴重疾病及惡性腫瘤患者、近1年內曾使用過維甲酸類藥物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分期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凝膠(國藥準字H20090212)聯合血府逐瘀湯(桃仁12 g,紅花、牛膝、赤芍、當歸各10 g,生地黃30 g,川芎、桔梗各5 g,枳殼6 g,柴胡、甘草各3 g。血熱型: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30 g,連翹15 g,金銀花20 g;血瘀型加丹參15 g,雞血藤30 g;血燥型加苦參、黃芩各10 g,黃柏15 g,黃連5 g。瘙癢明顯可加白鮮皮30 g,刺蒺藜10 g)水煎服500 ml,每日1劑,分2次服用,治療1周為1個療程,患者需連續治療4個療程。治療期間患者需遵醫囑禁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酒。對照組患者只采用糠酸莫米松凝膠進行治療,外涂,2次/d,每次約1 g,治療1周為1療程,患者需連續治療4個療程。
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前均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 采用兩點終點法監測血尿酸水平,采用四川MAKER公司的水溶性標準品和尿酸URO-PAP試劑,采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象進行分析。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的血尿酸和IL-18水平;取晨空腹靜脈血5 ml,肝素抗凝,采用上海醫科大學研制的XN-3型血液黏度細胞電泳自動計時儀檢測血液流變學;按程度輕重分4級計分,重(6分)、中(4分)、輕(2分)、無(0分),觀察患者治前后的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等變化,同時按 Global PASI標準評分。
顯效即皮膚無搔癢、皴裂、干燥,皮損紅斑及鱗屑消失,指甲點狀凹陷消失,表皮無浸潤性肥厚以及指甲無增厚;有效即皮膚搔癢有明顯減輕,皴裂和干燥現象明顯減輕,皮損紅斑前明顯減輕,鱗屑狀態減少或消失,表皮浸潤性肥厚狀況減輕或緩解,鱗屑刮除后無出血現象,指甲點狀凹陷較前減輕,指甲無增厚;無效即皮膚搔癢加重或無明顯改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鱗屑較之前明顯增加,刮除后會出血,皮損紅斑加重或一直存在,浸潤性肥厚明顯高于皮面,皮膚干燥、皴裂,指甲增厚明顯或指甲點狀凹陷仍存在。有效率=(有效+顯效)/患者總數×100%。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檢驗水平a=0.05,
1 兩組觀察對象治療前后血尿酸和IL-18水平情況 兩組患者在不同藥物的治療下血尿酸和IL-8水平較治療前都有明顯的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聯合活血化瘀中藥湯劑治療后,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患者血尿酸和IL-18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情況及PASI積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情況及PASI積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情況及PASI積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液流變學5項指標均較正常組明顯升高,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觀察對象治療前后血尿酸和IL-18水平情況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情況及PASI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比較
4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治療后,142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顯效794例、有效581例、無效45例,有效率為96.83%。對照組顯效457例、有效686例、無效277例,有效率為80.50%,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銀屑病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其病理組織學以表皮角質細胞的脫落和異常增生為主,有資料證明銀屑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癥患者占18.8%,以進展期銀屑病和紅皮病型銀屑病的血尿酸水平最高,且明顯高于健康人群[7-8]。在該病的發病機理研究中,有學者認為與其密切相關的是T細胞的活化,特別是Th1的活化,活化的Th1細胞會分泌大量的IL-8、IL-6、IL-2、IFN-a、IFN-y等,IL-18是一種新發現的刺激Th1細胞分泌IFN-y的細胞因子,主要源于單核巨噬細胞和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IL-18可能會通過誘導IFN-y在銀屑病的初始炎癥中發揮作用。雖然,目前尚無研究證據表示銀屑病與高尿酸血癥存在關系,但有學者已經指出血清尿酸是由于銀屑病患者損害部位中核酸降解率增加轉化為嘌呤,經過水解、脫氨、氧化而形成,也有學者認為患者損害部位聚集的大量炎性細胞促進了表皮細胞的增殖,后經系列性的化學反應生成了尿酸,另外部分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9-10]。除此之外,銀屑病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發作,在炎癥反應的推動下導致了患者體內T淋巴細胞數量增多,該類淋巴細胞數量的增加會導致IL-18水平的異常,從而在刺激炎癥因素水平增加的情況下伴隨著單核細胞浸潤效果的加重[11]。目前,關于T淋巴細胞與IL-18水平的變動與銀屑病角質細胞異常增殖的相關性已經被大量臨床研究所證實。
本研究結果提示活血化瘀中藥湯劑可明顯改善銀屑病患者體內血液循環狀態,促進尿酸和血脂的代謝,在患者的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效果,這可能與IL-18是在銀屑病皮損表皮基層上的角質形成細胞表達的明顯增加相關,通過誘導IFN-y在銀屑病的表達而發揮其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認為本中藥湯劑選方精當,方中紅花辛溫,能散瘀開解,活血祛瘀通經,桃仁苦平,可潤腸通便,活血通經,逐血瘀,二要連用煎服共為君藥,有散血中之滯,增強祛瘀力,理血中之壅的功效,是化瘀活血的常用對藥。另外,雞血藤苦微甘溫,能舒筋活絡,補血行血,丹參則苦微寒,能安血養神,涼血消癰,二者共為臣藥,玄參、丹皮、厚樸三藥為佐藥,具有滋陰補血、清熱行氣之功效。
現代藥理學認為,活血化瘀中藥湯劑能夠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微循環和血流動力學,擴張血管,調整免疫功能和血液理化特征的作用,采用這種中藥湯劑能夠改善T淋巴細胞水平,降低體內炎癥因子,控制患者癥狀和體內免疫反應,并伴隨IL-18水平的降低[12]。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尿酸和IL-18水平情況、皮損面積、紅斑丘疹、鱗屑、瘙癢情況、PASI積分及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據此認為活血化瘀中藥湯劑能夠降低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血尿酸和IL-18的水平,臨床療效較高,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