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靠靠,譚其震,吳銘杰,索明浩,林曉霞,龔晨雪
(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廣西 桂林 541004)
瀝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一般采用石灰巖、玄武巖或者輝綠巖,不過石灰巖的磨光值較低,耐磨性能較差,玄武巖和輝綠巖雖然磨光值高,耐磨性能好,可是原材料稀少,而且成本較高[1]。與此同時,我國陶瓷行業每年產生大量的廢瓷磚,其中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其它只是簡單地采取預埋處理,不僅堆積擠占土地,還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2]。如果能將陶瓷廢料代替傳統碎石用于修筑路面,不僅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可以提高路面的耐磨抗滑性能。現以耐磨性能較好的陶瓷集料等體積取代石灰巖集料,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進行陶瓷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對不同摻量的陶瓷瀝青混合料進行馬歇爾穩定度試驗、車轍試驗、浸水馬歇爾試驗及凍融劈裂試驗,分析其路用性能。
陶瓷是由黏土及石英長石等礦物原料按一定配方配制,經粉碎加工成型,在高溫條件下燒制而成,有施釉和不施釉之分,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鹽,二氧化硅的含量占65%以上,屬于酸性集料。陶瓷在制備過程中,其組成礦物被攪拌均勻,釉料中的多余空氣基本上被全部排出,結構致密,強度和硬度較高,耐磨耗性能較好[3]。
目前,國內外對廢陶瓷的再利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4]:
(1)制作多孔陶瓷透水磚,生產耐火材料,生產仿古建筑瓦,制成再生陶瓷工藝品。
(2)生產水泥,摻入陶瓷廢料后,會使水泥的表面積有所提高,選擇合適的配比,可以生產出強度較高的水泥。
(3)制釉料,將廢陶瓷片加工制成瓷粉,然后加入釉料中,可以提高釉面光澤和亮度,改善瓷磚的防滑效果。
(4)供陶瓷工廠回收再利用,將廢陶瓷球磨至一定粒度范圍,制成穩定性較好、硬度較高的瓷泥,再將這些瓷泥制成瓷磚、衛陶用品,相比普通瓷泥得到的產品,性能更加優越。
可是,眼下對廢陶瓷的再生利用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而且生產工序較為復雜,一些技術還不夠成熟,從而導致大量廢陶瓷仍然得不到有效利用。
如果我們將廢陶瓷代替部分粗骨料用于道路建設中,不僅可以發揮陶瓷集料強度、硬度、耐磨性能好的優點,而且陶瓷再生集料的生產工藝簡單,使用量大,可以有效地緩解筑路材料的短缺現象,解決廢陶瓷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試驗所用陶瓷來自梧州市藤縣新中陶公司生產的廢瓷磚。陶瓷廢料經回收處理后,采用錘式破碎機破碎。所得到的陶瓷再生集料主要粒徑為4.75 mm~9.5 mm,石灰巖集料來自桂林當地石料廠,填料為石灰巖礦粉。按照相關試驗規程,對陶瓷再生集料、石灰巖集料的技術指標進行測試,檢測結果如表1所列。

表1 陶瓷再生集料與石灰巖集料技術指標一覽表
從表1可以看出:
(1)陶瓷再生集料相比石灰巖集料,其密度較小,壓碎值較低,洛杉磯磨耗值較小,表明陶瓷這種材料強度、硬度較高,耐磨性能好。
(2)陶瓷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較差,主要原因是:陶瓷顆粒表面有一層釉,比較光滑,再加上陶瓷為酸性集料,導致陶瓷集料與瀝青間粘結力較低。
試驗采用SBS聚合物改性瀝青,按照相關試驗規程,對瀝青的技術性能指標進行測定,試驗結果如表2所列。結果顯示瀝青實測值滿足規范要求。考慮到陶瓷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較差,參考相關文獻[5,6],摻加4%的水泥作填料,改善瀝青混合料的水穩定性。

表2 聚合物改性瀝青SBS技術指標一覽表
參考相關文獻[7-8],該項試驗采用多碎石瀝青混凝土SAC-10型中斷級配,選擇該級配的中值作為設計級配。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進行配合比設計,SAC-10級配曲線見圖1所示。

圖1 SAC-10級配曲線圖
針對級配為SAC-10的改性瀝青混合料,以油石比4.0%、4.5%、5.0%、5.5%、6.0%分別進行馬歇爾試驗,試驗結果如表3所列,通過作圖計算,得出普通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9%。

表3 普通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結果一覽表
將陶瓷集料按照0%、20%、40%、60%共4種摻量等體積替代設計級配中4.75 mm~9.5 mm的粗集料,并按照規范中的方法,確定不同陶瓷摻量下的最佳油石比。因為集料不同,瀝青用量也會發生變化,需重新確定最佳瀝青用量。以油石比4.5%、5.0%、5.5%、6.0%、6.5%分別進行馬歇爾試驗,計算每種摻量下的最佳油石比,并按照計算出的最佳油石比拌制陶瓷瀝青混合料,確定在最佳油石比下的體積參數和馬歇爾穩定度、流值等。不同陶瓷摻量下的馬歇爾試驗結果如表4所列。
從表4中可以看出:
(1)增加陶瓷的摻量,瀝青混合料的各項物理力學指標均發生了變化,最佳油石比在增大,毛體積密度在減小,空隙率先增大后減小,礦料間隙率在增大,瀝青飽和度變化無明顯規律,穩定度先增大后減小,流值變化無明顯規律。
(2)陶瓷瀝青混合料與普通瀝青混合料相比,當陶瓷摻量為60%時,其毛體積密度減少了6.5%。

表4 不同陶瓷摻量下的馬歇爾試驗結果一覽表
通過試驗表明:陶瓷瀝青混合料是一種穩定度較高的新型輕質瀝青混合料。但受陶瓷性能的影響,陶瓷摻量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混合料的整體性能。
按照相關試驗規程,對不同陶瓷摻量的瀝青混合料進行車轍試驗、浸水馬歇爾試驗、凍融劈裂試驗,評價陶瓷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及力學性能,路用性能試驗結果如表5所列。

表5 陶瓷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試驗結果一覽表
從表5可以看出,普通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為8 508次/mm,浸水殘留穩定度為99.9%,凍融劈裂強度比為96.8%;當陶瓷摻量為60%時,相比普通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下降了42.5%,浸水殘留穩定度下降了9.3%,凍融劈裂強度比下降了6.7%;隨著陶瓷摻量的增加,以上各項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均遠遠高于規范要求,表明陶瓷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良好。
通過對陶瓷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開展室內試驗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相比石灰巖集料,陶瓷再生集料壓碎值較低、洛杉磯磨耗值較小,表明陶瓷這種材料強度、硬度較高,耐磨性能好。
(2)陶瓷瀝青混合料的馬歇爾穩定度試驗,高溫穩定性試驗,水穩定性試驗的技術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表明陶瓷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良好。
(3)陶瓷這種材料顏色較淺,導熱系數較小,將其作為骨料制備陶瓷瀝青混合料,可降低瀝青混合料的導熱系數,起到阻熱作用,降低路面結構內部溫度,有效地減少車轍現象的發生,今后可在陶瓷瀝青混合料阻熱降溫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