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孫秀萍 青木 辛斌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曹思琦 ●陳一 柳玉鵬

“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干勁不能松懈”“政府干的,都應是人民盼的”……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在鼓舞國人的同時,也吸引境外媒體關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兩會是中國向西方展示制度優越性的時刻,“這個國家充滿自信”。報告也坦承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預期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到6.5%。這是中國經濟二十多年來最低的預期年增長目標。在外界看來,面對國內外挑戰和壓力,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展現出更成熟和務實的態度。法新社稱,如果目標能夠實現,這仍將是世界最強勁的增長之一。《環球時報》記者當天在兩會現場聽到,全場代表給予總理報告的54次掌聲中,最密集的集中在減稅降費、民生及維護勞動者權益等部分。而對于外媒來說,兩會已經不僅是讀懂中國的最好機會。尼日利亞《每日信報》記者阿卜杜拉阿提夫·薩洛對本報記者說:“我認為其他國家可以向中國學習如何規劃發展。”
更積極的措施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8時,政府工作報告開始發放。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布的一段“外國媒體領取報告瞬間”的視頻中,排在頭幾名的記者和團隊成員以接力方式搶領報告。據悉,他們當天凌晨就在天安門廣場外排隊。拿到報告的記者們在隊伍旁邊就地打開報告,尋找里面的關鍵信息。這幾乎就是外界渴望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研讀中國的縮影。
在時長約100分鐘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經濟。李克強說,2018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GDP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2019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包括GDP增長6%至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進出口穩中提質,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他表示上述主要預期目標是“積極穩妥的”,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這是中國繼2016年以來再次確定彈性目標”,《日本經濟新聞》稱,與去年的“6.5%左右”相比,今年的目標有所下調。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首席財經評論員徐瑾看來,過去年年經濟“保八”的記憶尚未遠去,新目標則透露出中國政府更加務實的態度,是根據對經濟大勢的冷靜判斷來制定目標。美國CNBC網站5日稱,今年兩會正值中美處于貿易爭端緊張之際,這給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北京設立的經濟目標范圍很理性,反映出中國管理者的成熟,他們接受中國需要以可持續方式穩定增長。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面對更加不確定、更加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各種壓力,中國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給出中國的應對之道:穩增長防風險,更強調底線思維,同時大規模減稅更務實。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今年的減稅降費目標為2萬億元,較去年的約1.3萬億元大增。大幅降低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3個百分點,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并舉。
減稅政策被外媒認為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部分,李克強總理最先談及的就是減稅降費問題,800余字的闡述收獲7次掌聲。5日,亞洲多國股市跟隨隔夜華爾街的拋售下跌,中國滬市和深市則均收漲。臺灣《聯合報》說,李克強承認這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但他要求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強調“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大事辦成辦好”。
“報告里的數字令人印象深刻”,阿爾及利亞記者阿尼斯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兩會已經不僅事關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中國政府展示了在扶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坦承面臨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復雜局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俄塔社則注意到“中國的堅定信心”——李克強總理表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國防預算增速,仍是個位數
新華社5日發布英文消息稱,當天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的預算草案,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將為1.1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從去年的8.1%下調至7.5%。“美國之音”稱,中國年度國防預算一直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各國試圖從中了解中國戰略意圖的變化和發展。英國路透社注意到,這已經是自2016年以來,中國國防預算增長率連續4年為個位數。此前連續5年,中國國防預算都是兩位數增長。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渲染“威脅”。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5日在記者會上說,中國國防費用長期以來保持高速增長,日方對此表示重大關注。日本《產經新聞》稱,這顯示出日本政府的警惕感。“美國之音”則渲染說,中國的一些鄰國和其他國家常抱怨中國國防開支缺乏透明度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1.1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76億美元。法新社稱,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軍費開支國,但遠遠落后于美國。美國今年的國防預算是7160億美元。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高級顧問徐光裕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起,十多天前,他接到外媒記者的采訪電話。當他推測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增速不會是兩位數時,這名記者卻不肯相信,還舉出中美關系緊張、南海或臺海局勢貌似會有波動的理由。徐光裕說,中國的國防建設不是由個別突發事件決定的,7.5%的增速說明軍隊現代化建設在以正常速度推進。而且,中國軍費開支是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同步的良性結構。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評論說,中國軍費近年來一直穩步增長,是因為中國在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面對美國的遏制戰略,中國軍隊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先進軍事裝備和武器的比例,并積極引進新技術。但中國并不準備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
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美聯社評論說,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為全年的政府工作定下基調。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的動向會給日本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日媒也希望讀懂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日本報刊和電視臺紛紛制作專題,進行跟蹤報道。
在兩會現場,更能直接感受到各國從不同角度看中國。來自烏干達第一大媒體愿景集團的記者穆加博·穆巴拉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他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這對我們外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美國CNBC注意到,中國總理重申北京“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表示繼續推動中美經貿磋商,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印度斯坦時報》稱,國際社會將仔細審視中國兩會,尋找中國改革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發生變化的跡象。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承諾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臺灣“中央社”稱,在談到兩岸關系時,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示。香港媒體關注的則是,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堅信“香港、澳門一定能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進步”。
俄羅斯科學院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專家克拉尼娜5日對俄新社說,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稱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表明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政策正成為真正的力量,中國領導層為尋找可持續世界發展的方法進行重要探索。俄塔社報道稱,為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和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也表示將積極提供更多中國建設性方案。
在香港《南華早報》總結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的6個要點中,“不確定的前景”排在第一。該報稱,李克強在報告中說,今年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他同時表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有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堅定意志和能力,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本報駐日本、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孫秀萍 青木 辛斌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曹思琦 ●陳一 柳玉鵬
“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干勁不能松懈”“政府干的,都應是人民盼的”……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在鼓舞國人的同時,也吸引境外媒體關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兩會是中國向西方展示制度優越性的時刻,“這個國家充滿自信”。報告也坦承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預期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到6.5%。這是中國經濟二十多年來最低的預期年增長目標。在外界看來,面對國內外挑戰和壓力,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展現出更成熟和務實的態度。法新社稱,如果目標能夠實現,這仍將是世界最強勁的增長之一。《環球時報》記者當天在兩會現場聽到,全場代表給予總理報告的54次掌聲中,最密集的集中在減稅降費、民生及維護勞動者權益等部分。而對于外媒來說,兩會已經不僅是讀懂中國的最好機會。尼日利亞《每日信報》記者阿卜杜拉阿提夫·薩洛對本報記者說:“我認為其他國家可以向中國學習如何規劃發展。”
更積極的措施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8時,政府工作報告開始發放。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布的一段“外國媒體領取報告瞬間”的視頻中,排在頭幾名的記者和團隊成員以接力方式搶領報告。據悉,他們當天凌晨就在天安門廣場外排隊。拿到報告的記者們在隊伍旁邊就地打開報告,尋找里面的關鍵信息。這幾乎就是外界渴望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研讀中國的縮影。
在時長約100分鐘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經濟。李克強說,2018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GDP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2019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包括GDP增長6%至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進出口穩中提質,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他表示上述主要預期目標是“積極穩妥的”,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這是中國繼2016年以來再次確定彈性目標”,《日本經濟新聞》稱,與去年的“6.5%左右”相比,今年的目標有所下調。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首席財經評論員徐瑾看來,過去年年經濟“保八”的記憶尚未遠去,新目標則透露出中國政府更加務實的態度,是根據對經濟大勢的冷靜判斷來制定目標。美國CNBC網站5日稱,今年兩會正值中美處于貿易爭端緊張之際,這給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北京設立的經濟目標范圍很理性,反映出中國管理者的成熟,他們接受中國需要以可持續方式穩定增長。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面對更加不確定、更加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各種壓力,中國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給出中國的應對之道:穩增長防風險,更強調底線思維,同時大規模減稅更務實。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今年的減稅降費目標為2萬億元,較去年的約1.3萬億元大增。大幅降低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3個百分點,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并舉。
減稅政策被外媒認為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部分,李克強總理最先談及的就是減稅降費問題,800余字的闡述收獲7次掌聲。5日,亞洲多國股市跟隨隔夜華爾街的拋售下跌,中國滬市和深市則均收漲。臺灣《聯合報》說,李克強承認這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但他要求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強調“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大事辦成辦好”。
“報告里的數字令人印象深刻”,阿爾及利亞記者阿尼斯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兩會已經不僅事關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中國政府展示了在扶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坦承面臨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復雜局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俄塔社則注意到“中國的堅定信心”——李克強總理表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國防預算增速,仍是個位數
新華社5日發布英文消息稱,當天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的預算草案,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將為1.1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從去年的8.1%下調至7.5%。“美國之音”稱,中國年度國防預算一直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各國試圖從中了解中國戰略意圖的變化和發展。英國路透社注意到,這已經是自2016年以來,中國國防預算增長率連續4年為個位數。此前連續5年,中國國防預算都是兩位數增長。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渲染“威脅”。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5日在記者會上說,中國國防費用長期以來保持高速增長,日方對此表示重大關注。日本《產經新聞》稱,這顯示出日本政府的警惕感。“美國之音”則渲染說,中國的一些鄰國和其他國家常抱怨中國國防開支缺乏透明度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1.1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76億美元。法新社稱,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軍費開支國,但遠遠落后于美國。美國今年的國防預算是7160億美元。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高級顧問徐光裕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起,十多天前,他接到外媒記者的采訪電話。當他推測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增速不會是兩位數時,這名記者卻不肯相信,還舉出中美關系緊張、南海或臺海局勢貌似會有波動的理由。徐光裕說,中國的國防建設不是由個別突發事件決定的,7.5%的增速說明軍隊現代化建設在以正常速度推進。而且,中國軍費開支是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同步的良性結構。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評論說,中國軍費近年來一直穩步增長,是因為中國在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面對美國的遏制戰略,中國軍隊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先進軍事裝備和武器的比例,并積極引進新技術。但中國并不準備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
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美聯社評論說,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為全年的政府工作定下基調。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的動向會給日本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日媒也希望讀懂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日本報刊和電視臺紛紛制作專題,進行跟蹤報道。
在兩會現場,更能直接感受到各國從不同角度看中國。來自烏干達第一大媒體愿景集團的記者穆加博·穆巴拉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他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這對我們外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美國CNBC注意到,中國總理重申北京“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表示繼續推動中美經貿磋商,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印度斯坦時報》稱,國際社會將仔細審視中國兩會,尋找中國改革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發生變化的跡象。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承諾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臺灣“中央社”稱,在談到兩岸關系時,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示。香港媒體關注的則是,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堅信“香港、澳門一定能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進步”。
俄羅斯科學院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專家克拉尼娜5日對俄新社說,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稱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表明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政策正成為真正的力量,中國領導層為尋找可持續世界發展的方法進行重要探索。俄塔社報道稱,為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和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也表示將積極提供更多中國建設性方案。
在香港《南華早報》總結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的6個要點中,“不確定的前景”排在第一。該報稱,李克強在報告中說,今年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他同時表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有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堅定意志和能力,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