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平
臨床中,很多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會將之與胃癌劃等號,因此而憂心忡忡。事實上,這是一個誤解。
“萎縮”是胃“縮小”了嗎
萎縮性胃炎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大約為1%)。只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腸化或不典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才大大增加。
還有患者會問,“萎縮”是說胃“縮小”了嗎?“腸化”與“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其實,萎縮并不是胃整個變小了,而是胃的粘膜層變薄了。腸化全稱是“腸上皮化生”,通俗地說,就是胃粘膜細胞在長期的炎癥刺激下發生某種形態上的變化,變得更接近于腸粘膜的細胞(必須切片化驗,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不典型增生,又稱為“異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通俗地說,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胃粘膜細胞已經失去正常細胞形態,而接近于癌細胞的形態了(但還未變成癌細胞)。通常用輕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級別、高級別分別表示其接近癌細胞的程度。
胃炎癥狀重,就更易發生胃癌嗎
胃炎患者常會出現上腹脹、上腹痛、早飽、反酸、噯氣等癥狀。但癥狀的有無與輕重往往與胃炎的內鏡下表現及顯微鏡下嚴重程度不符合。癥狀很重者可能胃炎程度很輕,而無癥狀者亦有可能進展至胃癌。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加重胃炎病情呢?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較穩定。但反復或持續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習慣等均為加重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的潛在因素。
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吸煙、長期飲酒,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經常食用霉變、腌制、熏烤和油炸食品,過多攝入食鹽,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風險甚至增加癌變可能。
相應地,保養胃的主要方法就是清除幽門螺桿菌,改正上述這些不良習慣。
萎縮性胃炎患者要定期隨訪
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綜合考慮病情以及患者方便、經濟性,根據不同情況應遵循如下隨訪時間:無腸化、上皮內瘤變者酌情隨訪復查;中重度萎縮伴腸化者1年復查胃鏡一次;萎縮性胃炎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每6個月復查胃鏡一次;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確診后需立即進行手術或內鏡下治療,切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