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奴
【摘要】本文結合全國口腔正畸學專業優秀病例評比大賽的結果,對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培訓現狀進行了評估,認為我國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治療的整體水平迅速提高,診療技術緊追國際潮流,但治療的規范性和臨床操作基礎訓練仍有欠缺,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口腔正畸學;臨床技能;培訓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14-01
正畸學是口腔醫學四大臨床分支學科之一,其教學主要面向大學本科畢業后教育,碩博教育在專科醫師的培養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建立全國性的統一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和標準,是客觀評價口腔正畸學專業培養成效的迫切需求。
1口腔正畸學專業教育
歷史回顧20世紀60年代以前,口腔正畸學是隸屬于口腔矯形學的一個分支,當時全國僅有5名口腔正畸學專業,這些畢業后在國內口腔正畸學發展中起到了學術帶頭人或重要的學術骨干作用。1978年后,口腔正畸學恢復招收;1980年起,重新獨立設科。在毛燮均、陳華、詹淑儀、黃金芳、嚴開仁等前輩的努力下,我國口腔正畸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20年來,正畸學一直是我國口腔醫學中發展最快、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截至2004年,我國已有30所口腔醫學院系町以培養口腔正畸學專業碩士。四川大學、北京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是我國最早培養口腔正畸學臨床博士的4所實力最為雄厚的高等院校。我國現有的口腔正畸學專業教育包括博士和碩士兩種學位,科學研究型和臨床專業型兩種類型。由于客觀的臨床評價體系尚未形成,課程內容除了必要的正畸學理論和臨床技能基礎培訓外,仍然需要完成相當難度的基礎實驗和論文寫作任務,導致國內的教育有一種趨勢,就是重視科研、不重視I臨床實踐,重視理論、不重視操作技能。
2臨床培訓現狀
2.1病例治療水準迅速提高,學校差距日益縮小
自Angle建立口腔正畸學校的100多年來,發達國家已經摸索出一套口腔正畸學臨床培訓的完整體系。我國口腔正畸學專業教育起步較晚、缺乏經驗,除了具有臨床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四大院校擁有相對合理的人才梯隊和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之外,其他院校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臨床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矯治技術不夠系統全面、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牙頜畸形患者就醫量日漸增大,作為現代正畸技術研究和傳播中心的高等院校均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用于教育。臨床實踐機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Typodont模擬牙合架等教具匱乏的缺陷,部分代替了臨床前仿真模型訓練的效果,也促進了治療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時,隨著國際學術交往和國內人才流動的增加,各地教育盡管在規范程度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差別,但是高校之間個案診療水平的差距已經逐步縮小。此點反映在比賽的結果當中,兩組選手的診斷設計水平和術后軟組織面像改善兩項指標得分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說明在對病例的分析設計以及對治療目標的外貌評判標準方面,高校之間教學水平相近。從決賽16強的來源分布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除了口腔醫學四大傳統強校外,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2.2診療技術緊追國際潮流,治療規范性和病例完整性有待提高
從參賽病例所采用的技術來看,幾乎囊括了現代正畸所有的矯治體系和相關臨床技術,也充分反映了思維活躍、知識更新快速的特點,尤其是在種植支抗等新技術的應用方面緊跟國際潮流;但是,從治療水準來看,過于追求和堆砌最新的矯治技術而忽視了操作細節的規范性,過于強調病例的難度系數而忽視了治療進程的整體把握能力,過于專注正畸技術的運用而忽視了牙周、修復等相關學科的配合。這些問題都暴露出我國與發達國家口腔醫學教育在基本功訓練上的差距,嚴重妨礙了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對于口腔正畸學而言,本科教學主要是介紹和了解一般概念和技術,教育依然以臨床常規技術的掌握和常見問題的解決為主要目標,系統而完善的實驗室或模擬合架操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入門階段嚴格細致的規范化培訓,包括托槽的定位、弓絲的彎制等,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矯治效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研究正畸審美能力和病案評判能力。操作規范性和病例完整性是職業生涯的基石,也決定了其未來專業水平發展的高度。
2.3臨床思維條理性欠佳,治療整體性不足
在近20年的實踐中,我國逐步形成了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培訓的兩種迥然不同的教育思路。部分學者認為,在長達3年~6年的臨床訓練中,應當充分接觸各種流派的技術和思路,以便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有些學者認為,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對某一矯治體系有透徹的了解。為El后的發展和創新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過程中側重點的不同造成在早期過分注重技術的掌握,這種狀況也反映在部分比賽病案的治療思路的條理不清、整體掌控能力不強等問題中。
3提高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能力的思考
全國口腔正畸學專業優秀病例大賽既為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也為建立全國性統一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和標準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客觀的促進了整體培養水平的提高。比賽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根治,而相應的對策應當及早實施:規范化的口腔正畸學專業臨床培訓教材的編寫和推廣;嚴格的臨床基本功訓練;臨床思維和矯治理念的培養;多渠道臨床指導教師的充實;國內外學術交流體制的建立等等。借鑒國外先進的口腔正畸學專業培養經驗,可以縮短我國口腔正畸學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充分發揮高校的示范作用,保證口腔正畸學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我國口腔正畸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勇.口腔醫學與數字化技術[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6,23(2):102-107.
[2]曹禮,艾冬青,孫吉成.微課《控制性牙移動》在口腔正畸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38):177-178.
[3]鄭磊.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4):125-126.
[4]林振梅,王新波,吳澤秀.口腔正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94-195.
[5]杜惠婷,烏蘭其其格.CBCT在口腔正畸學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6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