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慧 高林 周海英

【摘要】目的:分析行修補術治療的小兒先天性食管裂孔疝(CHH)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30例來我院行修補術治療的CHH患兒為例,將其隨機分為兩個小組,接受臨床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應用圍術期綜合護理的為觀察組。評價不同護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胃管留置時間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的患者相比,明顯下降,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對CHH患兒展開修補術治療時,通過加強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兒的手術治愈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重視。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食管裂孔疝(CHH);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29-01
作為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疾病,先天性食管裂孔疝(CHH)是導致患兒發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癥狀以嘔吐為主,且多數患兒的嘔吐物中含有血性物,癥狀較輕者可接受保守治療,病情比較嚴重時會出現反復嘔吐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使得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最終延緩其生長及發育[1]。目前,臨床在治療CHH患兒時,大多采取修補術的方法,以修補擴大的食管裂孔。而為確保手術的順利開展,提高手術療效,做好患兒的圍術期護理工作尤為重要[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30例行修補術治療的CHH 患兒為例,探討其圍術期護理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此次實驗對象為我院兒科30例CHH 患兒,時間為2016.1~2018.2。隨機將其分成兩個小組,15例接受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15例應用圍術期綜合護理的為觀察組。其中,男女分別有21例與9例;年齡為3個月至3歲,平均(1.3±0.2)歲;體重為3.7至15.2kg,平均(6.5±2.4)kg;食管裂孔的寬度為3.1至4.6cm。所有患兒均符合CHH的診斷標準,并接受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治療。一般資料(包括男女比例、體重以及年齡等)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患兒差異不大。
1.2護理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患兒,在其行修補術期間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也即在患兒入院時認真登陸其信息,術中做好各項配合工作,按醫囑向其合理用藥等。觀察組則應用圍術期綜合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術前護理。①心理干預。由于患兒及家屬不夠了解CHH,擔心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再加上患兒年紀小,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對手術的進行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導致手術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人員就應在手術正式實施之前,做好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家屬一起安撫患兒,確保其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手術。②加強飲食方面的指導。對于CHH患者,其通常會出現嘔吐的情況,一旦嘔吐嚴重,不僅會影響手術的實施,而且還會導致營養不良。因此,需將患兒正確喂養的方法教會給家屬,叮囑他們在喂奶之前,應保證奶瓶買瓶中無空氣;喂完奶后需將患兒抱起,并輕拍其后背。③體位方面的護理。喂奶的時候,應當讓患兒采取半臥或直立的體位,以免嘔吐;睡覺時盡可能不要平躺,以免嘔吐物進入到患兒的呼吸道中,引起窒息。
(2)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之前,除了要認真核對患兒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等)以外,還應將各種手術器械及急救藥品等準備妥當,然后快速建立起靜脈通道。正式實施手術時,護理人員需積極配合手術醫生的各項操作,并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并以其病情變化為依據,將各儀器參數進行及時調整。
(3)術后護理。①呼吸護理。手術結束后,在患兒還沒有清醒的時候,可采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待拔管以后,需對患兒呼吸的狀態及頻率進行監測。當患兒意識恢復清醒以后,則可幫助他們采取半臥的體位,每日對其進行3次霧化吸入治療。②胃管護理。觀察患兒腹部有無不適,并展開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在拔出患兒的胃管之后,切不可立即喂食,應當繼續觀察24h,只有患兒無不適癥狀,且未嘔吐,方可喂食。③積極做好抗感染治療工作。向患兒合理應用抗感染藥物,一旦發現其出現咳痰咳嗽及發熱等癥狀,需立即展開抗感染補液或霧化吸入等治療。
1.3觀察指標
認真觀察并詳細記錄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所用時間等)以及術后不良反應(嘔吐腹脹、腹部灼燒等)。
1.4統計學分析
本實驗中涉及到的數據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對于采集到的計量數據,用(平均數±標準差)的方式來表示;對于計數數據,用百分數的方式表示,當P<0.05時,證明結果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結果
2.1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對于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胃管留置時間這些手術指標,觀察組的患兒相比于對照組要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
2.2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術后僅1例出現嘔吐腹脹癥狀,并發癥發生率為6.7%(1/15);對照組中,嘔吐腹脹2例,腹部灼燒1例,手術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6.7%(4/1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由于小兒先天性食管裂孔疝(CHH)患者的體質比較弱,在對其展開修補術治療時,應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確保手術的順利、有效進行[3]。本實驗中,通過對觀察組行修補術治療的CHH患兒展開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其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所用時間等),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于在圍術期僅接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要明顯降低(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圍術期綜合護理中,術前心理干預可消除患兒及家屬的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飲食及營養護理可增強患兒體質,體位護理則可減少嘔吐癥狀。術中通過積極配合手術醫生,對患兒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并及時進行處理,可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通過加強呼吸護理及胃管護理,并做好抗感染治療,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兒身體的恢復。
綜上所述,通過對行修補術治療的CHH患兒展開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有效提高患兒的手術治愈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賴洲惠,林成敏,李雨俠,等.嬰幼兒腹腔鏡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J].華西醫學,2013,28(06):919-921.
[2]談天,吳倩,戴橋英.腹腔鏡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補術患兒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療裝備,2016,29(21):150-151.
[3]賴洲惠,黃艷,王睿,等.腹腔鏡下小兒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75-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