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 此次試驗所選72例研究對象均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進行磁共振增強掃描患者,根據所選患者不同護理方式完成平均分組,分別是36例,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則接受優質護理,對兩組檢查前后焦慮評分及配合依從性率進行比較。結果: 研究組配合依從率是88.89%,同對照組的58.33%相比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檢查前,研究組與對照組SAS評分未見顯著差異,統計學無意義(P>0.05);檢查后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更低,差異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結論: 磁共振增強掃描期間,實行優質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配合依從率的提高,使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改善,在臨床中值得不斷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磁共振增強掃描;焦慮評分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95-02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診斷方法是磁共振成像技術,同常規醫學影像技術相比,其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而且其可以將CT無法展現的病變清楚地顯示出來,以便更準確、安全的將病灶大小及性質辨識出來。磁共振掃描具有較多的檢查禁忌癥,包括噪音大、檢查時間長等,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近而降低了配合依從性,最終影響了患者掃描結果[1]。優質護理將人文關懷及以人為本的護理聯合在一起,給予患者優質服務,以此保證檢查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優質護理服務在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報告。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次試驗所選72例研究對象均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進行磁共振增強掃描患者,根據所選患者不同護理方式完成平均分組,分別是36例,對照組中,有21例男患,15例女患,年齡于19歲-59歲之間,均值(53.24±17.41)歲;研究組中,有22例男患,14例女患,年齡于20歲-60歲之間,均值(53.62±17.54)歲,兩組在基礎資料方面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檢查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本院西門子3.0T超導磁共振成像掃描儀進行檢查,將扎噴酸葡胺注射液視為造影劑,檢查期間,聯合相應線圈,并對軸位進行選擇,將檢查時間設置為10-40分鐘之間。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則采取優質護理:①心理護理干預:在掃描檢查環境的影響下,患者很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在開展正式掃描之前,由護理人員鼓勵并支持患者,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及心理類型等,為患者講解掃描期間需注意的問題、注射的藥物及掃描目的等,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自信心,盡可能將患者焦慮、恐懼及緊張等情緒消除,使患者處于輕松狀態。②用藥護理干預:在進行檢查之前,將檢查期間所需搶救藥物、儀器及藥液準備齊全,告知患者正確呼吸及屏氣方法,對肘靜脈穿刺點進行選擇,該位置需要具有較好的彈性,操作期間嚴格按照無菌原則開展,并對藥物注射速度、時間及濃度進行掌握。③體位護理干預:幫助患者選取平臥體位,檢查時間設定為15-30分鐘,長期保持平臥體位使得患者產生不適感,所以,在不對檢查質量及病情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幫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2]。④檢查中護理干預:檢查期間,患者受疾病及儀器等影響,使得患者產生恐懼及心悸等情緒,基于此,就患者提出的問題逐一解答,尊重患者個人隱私。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配合依從性及檢查前后SAS評分(自制焦慮自評量表)進行比較。配合依從性包括三級,A級指的是患者能夠根據醫生的囑咐完成磁共振檢查;B級指的是患者未配合磁共振檢查,而且影響了患者圖像質量;C及指的患者檢查期間因為過度緊張和恐懼使得檢查受到影響。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計量資料(x±s)及計數資料(%),檢驗值分別是t和x2,組間結果比較經P值判定,P<0.05則表示差異呈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配合依從性
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配合依從性更優,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檢查前后SAS評分
研究組檢查后SAS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詳情見下表2:
3討論
近些年來,較為常見的一種新型的影像檢查技術是磁共振成像技術,其通過機體中氫原子核中質子在磁場中的獨有特性,與此同時,聯合射頻脈沖激勵,使得位能發生改變,進而釋放大量的MR信號,通過共振氫質子空間部位獲取機體化學信號影像。因為該技術不會損傷人體,進而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患者未全面了解MRI檢查過程、目的及患者等,再加之其存在諸多禁忌癥進而導致患者產生諸多負性情緒,所以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對策,優質護理根據患者各項需求,給予患者優質服務,以此促進檢查質量的提高[3]。經過本次試驗結果可知,在配合依從性方面,對照組是58.33%,研究組是88.89%,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在SAS評分方面,檢查前組間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檢查后,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將優質護理應用于磁共振增強較差當中,在提升患者配合依從率的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值得進一步采納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艷林. 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9):9619-9620.
[2]丁迪. 放射科增強掃描中優質護理流程的應用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7(17):186-187.
[3]趙樹蓮, 陳雪芬, 陳幼璇,等. 優質護理在CT增強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