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滏
【摘要】目的: 研究鈣拮抗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及可能會發生的不良反應。方法: 收集我院心血管內科240名應用鈣拮抗劑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研究,回顧性分析240名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40例患者中有105名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75%。其中63名患者的副反應表現為面部潮紅及頭昏,占26.25%,此種反應是鈣拮抗劑在應用的過程中比較多見的反應,通常會在患者停藥后的1周慢慢消失。除此之外,發生心律不齊共19人,占7.92%,腸胃不適共12人,占5.00%,腳踝部腫脹共11人,占4.58%。結論: 應用鈣拮抗劑治療心血管疾病時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可采取對應的臨床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同時還要增加患者和臨床醫師及藥師之間的溝通,從而減少應用鈣拮抗劑時發生的不良反應[1]。
【關鍵詞】鈣拮抗劑;心血管疾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206-01
鈣拮抗劑也稱為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在現在的臨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目前常用的鈣拮抗劑有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和硝苯地平等,但是因為鈣拮抗劑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多,導致的各類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加,從而使臨床研究者也越來越重視鈣拮抗劑的不良反應。收集我院心血管內科240名應用鈣拮抗劑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其應用鈣拮抗劑后的情況,從而能夠明確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為臨床應用藥物提供理論依據,現做出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0名應用鈣拮抗劑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共132人,女性患者共108人,年齡分布在26~73歲之間,平均(43.2±4.1)歲;其中高血壓患者共154人,占64.17%,心律失常患者共43人,占17.92%,心絞痛患者共43人,占17.92%。
1.2治療方法
按照患者的不同病情進行個體化用藥,主要應用下列七種藥物進行治療,分別為尼莫地平、維拉帕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劑、硝苯地平、地爾硫卓。
1.3不良反應判定標準
①神經系統異常癥狀:癲癇與抽搐、驚厥、錐體外癥狀、顱內壓升高、周圍神經炎、精神癥狀;②消化系統異常癥狀:突發原因不明的腹瀉、便秘等;③腎臟功能受損嚴重,膀胱、尿道等器官發生功能性變異;④肝臟、腎臟的損害以及對血細胞產生影響;⑤橫紋肌溶解癥、肌腱斷裂、肌腱炎等。
2結果
在所有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的共105人,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75%。其中面部潮紅及頭昏63例(26.25%),其中63名患者的不良反應表現為面部潮紅及頭昏,占26.25%,此種反應是鈣拮抗劑在應用的過程中比較多見的反應,通常會在患者停藥后的1周左右慢慢消失。除此之外,發生心律不齊共19人,占7.92%,腸胃不適共12人,占5.00%,腳踝部腫脹共11人,占4.58%。
排除了所有的可能異常因素后可明確發生不良反應的所有病人都是服用過地爾硫卓、維拉帕米、尼莫地平以及硝苯地平,但是應用過苯磺酸氨氯地平以及非洛地平的患者都沒有關于不良反應的報告。其中,應用過硝苯地平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共48人,占45.71%,服用尼莫地平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共27人,占25.71%,服用維拉帕米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共16人,占15.24%,服用地爾硫卓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共14人,占13.33%。
3討論
鈣拮抗劑屬于一大類藥物,這類藥物無論在個體用藥劃分還是種類劃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然而總的來說都和藥理作用而沒有太大的差異。①對血管作用:因為二代鈣拮抗劑對血管的選擇性很高,因此在擴張冠脈的時候也對側支循環的狀況有所改善。除此之外,鈣拮抗劑可顯著擴張腸、腦系膜、腎以及四肢的血管。也正是因為這樣,鈣拮抗劑一般不會導致靜脈的容量提升,同時可有效的保證血管內皮的功能和結構是完整的,同時也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并抗動脈血管硬化;②對心臟的作用:因為鈣拮抗劑的負性傳導、負性肌力以及負性頻率等的作用,使其能夠對抗心肌肥厚,從而使防止心肌缺血。比如,阿莫地平等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可改善室間隔肥厚;③對血流動力學作用:各種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除了可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達到降壓的作用,還能對患者的心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使部分血流產生差異進而擴張冠脈,所以可改善患者的腦部血流情況,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防止對腦的進一步損害;④其他作用:除了以上的作用外,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還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張血管以外的平滑肌等[2]。
關于鈣拮抗劑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中根據臨床研究指出,一代鈣離子拮抗劑對于心血管患者的預后影響非常嚴重,二代以及三代鈣拮抗劑應用后的不良反應相對來說則小些,并且即使發生不良反應也在可接受范圍內。本次研究中,鈣離子拮抗劑的不良反應主要有:240例患者中105名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75%。其中63名患者的副反應表現為面部潮紅及頭昏,占26.25%,發生心律不齊共19人,占7.92%,腸胃不適共12人,占5.00%,腳踝部腫脹共11人,占4.58%。因此臨床的工作者應該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進而減少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①發生不良反應時應該要對藥物進行減量或選擇作用相似的藥物進行治療;②聯合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防止藥物之間的互相藥理作;③應用鈣離子拮抗劑時,要充分的結合其應用劑量、藥理學機制以及患者的個體化差異等,進而選擇最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3]。
總的來說,應用鈣拮抗劑治療心血管疾病時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可采取對應的臨床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同時還要增加患者和臨床醫師及藥師之間的溝通,從而減少應用鈣拮抗劑時發生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王銀蘭. 鈣拮抗劑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及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4):53-54.
[2]劉麗華. 鈣拮抗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6(8):27-28.
[3]崔煒, 都本潔. 鈣拮抗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 臨床薈萃, 1990(6):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