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齊玲 劉永恒
【摘要】目的:研究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和早期預后的關系。方法:選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對象,并根據其是否出現心血管事件對200例患者進行分組,一組為出現組(50例),即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一組為未出現組(50例),即未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期選擇50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對照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結果:出現組N端腦利鈉肽前體水平1765.54±1.65pg/L高于未出現組982.64±1.30pg/L及對照組89.06±1.14pg/L、左室射血分數33.64±1.57%低于未出現組39.82±1.67%、對照組56.97±1.54%,三者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心功能分級具有密切關聯,能夠將患者心功能狀態充分反映出來,對近期預后具有預測價值。
【關鍵詞】N端腦利鈉肽前體;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級;早期預后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225-01
心力衰竭是臨床多見病,該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因素和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其在臨床具有極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而早期對其心功能進行評估十分重要,能夠避免疾病惡性發展[1]。本研究對所有研究對象實施分析,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資料/方法
1.1基線資料
研究對象為 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根據其是否出現心血管事件進行分組,一組為出現組(50例),即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一組為未出現組(50例),即未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期選擇50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對照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
出現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在39歲至80歲,中位年齡為(59.56±1.34)歲。
未出現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在31歲至80歲,中位年齡為(60.22±1.34)歲。
對照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在32歲至80歲,中位年齡為(60.97±154)歲。
3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資料對比,差異間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來表達,表示能夠進行對比。
1.2方法
N端腦利鈉肽前體檢測:抽取三組研究對象3毫升靜脈血,將其置于肝素抗凝管內,并進行離心操作,離心速度為每分鐘3000r,共離心十分鐘,使其血漿得以分離,在正常室溫條件下應在4小時內完成檢測,若室溫在2-8攝氏度,應在5天內完成檢測,在零下20攝氏度下應在6個月內完成檢測[2]。防止加熱滅活標本,若標本存在溶血則被作為廢棄標本。對N端腦利鈉肽前體水平應用羅氏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實施檢測,選擇羅氏原裝進口試劑盒,上述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左室射血分數的測定: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生完成檢測,對3組研究對象實施超聲心動圖檢查,并對其左室射血分數進行測定。
1.3觀察指標
對比3組研究對象N端腦利鈉肽前體水平、左室射血分數。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軟件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其中計量資料用(x±s )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明指標間存在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果
出現組N端腦利鈉肽前體水平1765.54±1.65pg/L高于未出現組982.64±1.30pg/L及對照組89.06±1.14pg/L、左室射血分數33.64±
基金項目:哈密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項目編號:ZD20150012)。
1.57%低于未出現組39.82±1.67%、對照組56.97±1.54%,三者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具有病程長、死亡率高、并發癥多等特點[3-4]。研究認為,因慢性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左心室功能減退是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發展的重要原因,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多數學者認為,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慢性心力衰竭預后和心功能均具有關聯,其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中屬于重要標志物[5]。對于慢性心力衰竭來說,其心肌細胞內N端腦利鈉肽前體明顯上升,且分解產物也不斷增加,在代謝酶不同的作用下,N端腦利鈉肽前體的上升水平相比BNP明顯升高,且不會受到標本收集條件和生理節律的影響,N端腦利鈉肽前體相比BNP,其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心功能受損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出現組N端腦利鈉肽前體水平1765.54±1.65pg/L高于未出現組982.64±1.30pg/L及對照組89.06±1.14pg/L、左室射血分數33.64±1.57%低于未出現組39.82±1.67%、對照組56.97±1.54%,三者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腦利鈉肽前體與心功能分級具有密切關聯,能夠將患者心功能狀態充分反映出來,對近期預后具有預測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翔, 戴淼, 黃蕓. 老年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正常患者膽堿酯酶水平與心功能的關系[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9(2):199-200.
[2]周友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鐵水平與心功能及預后的相關性[J].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7, 17(2):100-102.
[3]陳明榮, 王才進, 許宏珂. 血漿和肽素、NT-proBNP檢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嚴重程度的應用價值[J].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7, 17(3):207-209.
[4]吳泳樺. 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的價值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A02):214-216.
[5]韋曉, 覃安汝, 覃云. 探討仫佬族慢性心力衰竭與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的關系[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7, 24(11):123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