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剛
【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腰腿痛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多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現在普遍受到患者歡迎的是針灸治療。本文主要是將近幾年來的治療腰椎間盤的針灸療法進行敘述,旨在發現各種針灸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本文基于筆者的個人經驗提出一些見解,關于針灸治療的臨床研究還需要廣大研究者不斷探索創新。
【關鍵詞】針灸治療;腰間盤突出;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255-01
腰椎間盤突出,也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癥或髓核突出癥,該病患者常常腰腿疼痛,發病人群年齡在二十到五十歲之間最多,以男性患者為多數。導致該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腰椎間盤產生退行性變化,外力的作用使得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突出,從而脊髓神經根受到刺激和壓迫,進而發生腰痛、腿痛、坐骨神經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等現象。在治療方法上以非手術治療較多,針灸治療因為其效果佳,患者不良反應少,應用較廣。本文敘述了部分常規的和新型的針灸療法,綜述如下。
1傳統針灸療法
1.1溫針灸療法
溫針灸療法是將針灸和艾灸兩種治療方式相結合,取其二者的優勢,治療臨床上寒氣過重、經脈不通的病癥。該療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很好地祛除患者體內的濕氣,使得患者氣血調和,經脈疏通,進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吳艷榮[1]等選取了18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患者采用溫針灸療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針灸療法,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起效快,鎮痛時效長,復發率更低。
1.2電針療法
電針療法的基礎上是針灸療法,在此基礎上加以電刺激,達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電針療法在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將患者的腰夾脊穴作為主要穴道,針對不同的患者可以采用不同的電針波形和頻率,經研究證明2/100Hz的電針治療腰椎間盤能夠達到最好的療效。余婷婷[2]等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牽引療法,觀察組患者進行電針療法,結果顯示電針療法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牽引療法,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電針療法的治療時長比較短,患者更加滿意。
1.3穴位注射療法
穴位注射療法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針灸治療方法,其主要是將針灸療法與藥物療法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兩者的優勢,雙管齊下,達到更好的療效。張圣宏[3]選取了5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進行了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均選擇單側環跳穴進行注射,實驗組患者注射紅花注射液,對照組患者注射0.9%的葡萄糖注射液,兩組患者均注射15次,比較其治療效果,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更高,能夠達到96.6%的治療有效率,而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約為實驗組的三分之一,效果較差。
2.新型的針灸療法
2.1綜合針灸療法
導致腰椎盤突出的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針對這種情況而言,單一的治療方法往往不能發揮很大的治療作用,所以在臨床實際中,醫護人員常常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多種方法聯合治療,將各類方法的最大優勢發揮到極致,進而更好地治療患者。彭冬青[4]等將106例腰椎間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接受賀氏針灸三通法,包括以毫針治療的微通法,以火針和針灸治療的溫通法以及以三棱針放血治療的強通法。對照組患者接受牽引聯合推拿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三周,研究結果證明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2.2腹針療法
腹針是將患者腹部的神闕作為調控中心,刺激腹部的穴位,進而使得臟腑平衡,從而達到全身治療、止痛去病的效果。關曉芳[5]將177例腰椎間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治療組87例,研究組90例,治療組患者接受腹針體針聯合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的體針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而對照組只有88.5%,且腹針聯合體針治療所花費的時間更短,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2.3浮針療法
和傳統針刺不同,浮針療法主要在淺表皮下組織進行針灸,不進入到患者的肌肉層,醫師將針體在患者的皮下掃散,看起來針體像浮在肌肉上一樣,故命名為浮針法,該治療方法的效果佳,安全性高,近年來在臨床上比較流行。陳莉秋[6]選擇了60例腰椎間盤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毫針療法組和浮針聯合毫針療法組,兩組患者均進行兩個療程的治療,結果顯示采用浮針聯合毫針的患者能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3結語
傳統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風濕邪侵、寒氣入骨、氣血不暢、經脈不通而致,屬于痹癥和痿癥的范疇。臨床上常使用的針灸療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安全性強,效果顯著,是患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案之一。本文介紹了針灸療法中的一些常規和新型的方法,除了上述講到的,還有單純針灸、刺絡放血、耳針、平衡針等多種針灸手法。就目前的臨床實際來看,溫針與電針療法的治療效果最好,針灸聯合治療比單一針灸治療的效果更為突出,在針灸取穴上,多采用循經取穴的辦法,腧穴是主穴道,位于膀胱經、膽經以及督脈上,常用的穴道還有阿是穴、委中穴、昆侖穴、大腸俞穴等。雖然針灸療法在臨床實際上受到了重視,但是在研究方面卻存在很多不足,一是臨床病例數過少,二是操作流程以及評價標準不規范,三是缺乏對病因病理的探索。因此,在以后的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中,應該更加注重操作的規范性、效果的遠期療效以及復發率等的研究。本文敘述了當前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應用研究進展,希望能為廣大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海山, 吳艷榮. 溫針灸加走罐治療痤瘡51例[J]. 光明中醫, 2013, 28(4):766-767.
[2]余婷婷. 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11):132-132.
[3]張圣宏, 吳耀持, 沈麗華, et al. 穴位注射頸百勞穴為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 上海針灸雜志, 2016, 35(10):1238-1241.
[4]彭冬青, 劉云霞, 董玉喜, et al. 賀氏針灸三通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北京中醫藥, 2009, 28(1):36-38.
[5]江維, 關曉芳, 陳文治, et al. 腹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78例[J]. 西部中醫藥, 2010, 23(8):32-33.
[6]陳莉秋, 張娜, 馬庭秀. 浮針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 2010, 8(6):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