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中國古代有“杞人憂天”,類似的擔憂在西方也不少見。19世紀末,西方大城市普遍擔心越來越多的馬車將導致無法處理的馬糞日積月累,將城市淹沒在糞便之下,“城市文明注定要消亡”?!榜R糞圍城”因此一度被視為世紀難題。
從18世紀末期起,公共馬車在西方進入黃金時代,隨著道路的改善,馬車數量不斷增多。1838年,僅倫敦“雙頸天鵝”客店老板威廉·詹姆斯·查普林就擁有至少68輛馬車和1800匹馬。在當時的美國紐約,最快和最受歡迎的周游紐約方式是乘坐馬拖的有軌馬車。統計顯示,紐約人一年要乘坐約3500萬次有軌馬車,到1870年,這個數字增至三倍。標準的有軌馬車能乘坐20人,由兩匹馬拖行。雖然馬車每天運營16小時,但每匹馬一個班次只能工作4小時,所以運營一輛有軌馬車就至少需要8匹馬。
到19世紀末期,為讓城市運轉,人們依靠數以萬計的馬來運送人和貨物,世界各地大城市都“淹沒在馬糞里”。1880年,至少有15萬匹馬生活在紐約,每匹馬平均每天制造22磅糞便,這意味著紐約市每月需要處理的馬糞總量達到4.5萬噸。紐約市街道清潔專員喬治·韋林描述曼哈頓“腐爛的臭氣熏天”。原本在19世紀初,紐約周邊農民還很樂意為城市的馬糞買單,通過將馬糞轉化為農田的肥料從中獲益。但到19世紀末,城市馬匹數量猛增,導致農村的肥料市場也出現過剩,結果大量無人處理的馬糞堆積在空地,為蒼蠅提供繁殖場所,由此又導致傷寒癥和其他疾病四處傳播。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英國。單單倫敦街頭就有超過1.1萬輛馬車以及眾多公共馬車,每天都有超過5萬匹馬在城里奔跑運送人員。作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倫敦還是各種物資集散中心,需要更多的馬匹牽引貨車運送貨物。這么多的馬造成了嚴重的城市問題,特別是海量的馬匹排泄物遺留在街道上無法處理。由于繁重的勞動,拉車的馬一般工作3年就會死亡,倫敦每年要清理10萬具馬尸,不少馬是在拉車過程中直接累死在道路中央,常要等到散發出尸臭才會被清理。甚至不法商販還把馬尸帶走販賣,造成市民食物中毒。
這不僅是英美兩國的危機,在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奧匈帝國維也納和意大利羅馬等地,情況也很嚴重,這些西方大城市處在馬糞、馬尿和馬尸的包圍下,常年充斥著尿騷味。1894年,這一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英國《泰晤士報》預言:“50年內,倫敦每條街都會被埋在9英尺高的糞便下面?!泵绹幻u論員估計,到1930年,紐約的馬糞會達到曼哈頓三樓窗戶的高度?!榜R糞圍城危機”終于引起西方國家當局關注,一些政要擔心,鑒于城市里的馬糞越來越多,蒼蠅傳播疾病不可避免,公共衛生危機看上去就要爆發。為協調各國政策共同應對馬糞問題,1898年,各國在紐約召開世界首屆國際城市規劃會議,探討如何解決城市馬糞問題。有代表提出,要想城市里沒有馬糞,只有禁止馬車通行。但這個在當時看上去注定無法實現的建議自然無法通過。在數天的激烈討論和爭辯后,各國代表發現無法商定任何解決辦法,最終不歡而散。會后,不少西方媒體感嘆道,馬糞問題無法解決,相反卻在不斷惡化,看起來城市文明注定要消亡!
然而,危機也正是“發明之母”。伴隨著汽車工業的興起,幾乎一夜之間,“馬糞圍城”危機就過去了。隨著電氣化和內燃機發展,出現了很多運送人員和貨物的新方式。電車和公共汽車出現在街上,取代公共馬車。1912年前后,在全球各地城市中,馬匹已基本被取代,機動車輛成為主要運輸工具,所有有關大都市被糞便淹沒的焦慮都煙消云散。例如1912年紐約的汽車數量超過馬匹。1917年,紐約最后的馬拉街車完成歷史使命。如今西方在遇到沒有明顯解決辦法的問題時,很多人經常引用“1894年馬糞圍城危機”的典故,希望人們不要絕望、事情會發生逆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