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皓
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學科,經歷了一個由無到有、由弱變強,由單一發展朝特 色發展,由少數高校布局到多數高校遍地開花的發展歷程。由于時間短、歷史積淀少,學科內部結構、學科的界 定和各個學科的分工等都存在問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學科平臺, 有更加鮮明和獨特的研究方向,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協作共同體。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經驗;發展展望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1-0057-03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改革開放之后設立的一門學 科,在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當中起著領航的作用。該學 科經歷了由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回顧學科建 設和發展之路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學科,總結過去的經驗 總是能夠給我們推進發展帶來有益的啟示。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回顧
事實 上,早在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之 前,在 1984 年就設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允許具備辦學實力 的高校招生,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實踐,為建立馬克思 主義理論學科提供了必要的經驗和人才儲備。在隨后 的發展和建設歷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斷走向正規 化和專業化,先是在本科階段招收學生,隨后獲得了碩 士的招生資格,被置于法學門類的政治學一級學科之下。 1996 年國家批準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馬克思主 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學位招生。就馬克 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立而言,它可以追溯到國務院《關 于調整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次要學科一級學科的通知》。 這個文件極具歷史性意義,它的發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 理論正式取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2008 年國家教育部 下發文件,設立了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這樣 一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下面包含有六個二級學科,學 科體系更加完善。不久,國家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在有條件的高 校設立黨建學科,置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之下。武漢 大學、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紛紛設立黨的 建設二級學科,培養專業化的黨建實務人才,使馬克思主 義理論學科體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為了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走向更加成熟和規范 的發展之路,國家還從學科的建設目標、原則以及組織 機構上出臺指導性的文件,對人才培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 意見》從國家層面上規范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此外,在教育部 2017 年公布的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 名單上,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新疆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入選世界一 流學科建設計劃,各省市公布的省內高校(包含部屬高 校)一流學科建設的計劃,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 為本省的重點學科進行建設。國家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 支持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除了 在學科發展的目標和規劃方面出臺了文件,還重視組織 機構的建設,要求建設獨立的二級教學科研單位。為使《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落到實處,教育 部遴選了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在內的一批全國重點馬克 思主義學院進行試點,為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起 到了很好的帶頭、示范、引領作用。在人才培養上,2018 年教育部設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 項目,專門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碩士、博士的招生 和培養,以解決現階段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短缺的問題。 可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面臨著良好的發展的機遇,從 中央到地方、從各高校到科研院所等重視馬克思主義理 論學科建設,學科隊伍不斷充實壯大、學術研究成果影響 力穩步提升、學科人才培養富有成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 科的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不斷提高。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有著良好的發展的態勢,但就 學科建設歷程來看,真正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在“05 方案”出臺之后,因而時間短、歷史積淀少,學科內部還 存在不少問題,如學科內部結構、學科的界定和各個二級 學科的分工等都存在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內部的關系問題
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由七個二級學科組成,每 一個二級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和范圍。但是我們深 究可以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存在 著邊界上模糊、糾纏在一起的問題。如:馬克思主義發展 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存在著交叉和重疊的部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應該屬于哪一個二級學科 的研究范圍,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和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學科之間也存在著重合的現象,二者的關系是怎 樣的?哪些問題屬于前者,哪些屬于后者?馬克思主義 理論學科之間存在著怎么樣的邏輯關系,為什么是由這 幾個學科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等, 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研究。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相關學科的關系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學 科,有著自己研究的領域才凸顯了設置的必要性,也才有 自己的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 原理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 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現在的問題在于,在哲學一級 學科下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經濟學學科下面設有政 治經濟學,在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 共產主義專業。這是否有重復設置之嫌,如果說沒有重 復設置,它們之間不同之處又在哪里?筆者翻閱了部分 高校研究生招生目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下設的 研究方向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 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下設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和實踐等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和上述專業是否也存 在重復設置?或者說既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含了上 述三個組成部分,為何不進行學科合并和規整,將分散在 各個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整體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下,以更好地從整體上加強學科建設?“馬克思主義理 論的整體性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整體性、馬克思 主義歷史發展的整體性、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整體性 等方面。”[1]?這樣的調整是否能夠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 內容上的整體性,需要理論工作者關注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色發展和普遍性發展 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重要的使命是要服務于社會,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既要服務于馬克思主 義自身的發展,還承擔著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進而 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2] 高校的使命和職能是 服務地方的發展,同時高校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 設和發展的平臺,因此要建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需要遵循學科特色發展規律,避免同質化。這就需要做到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專”,既要 尋找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因應之道,遵循馬克 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一般規律,也要探索本土化馬克思主 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亮點”,使二者完美結合。因此,如 何在學科設置方向上實現“本土化”的特色突破,以及 解決本地社會發展的急需破解的難題,走出一條不同于 其他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道路,這些問題需 要理論工作者探索和研究。
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把握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關,與中 國的國情緊密結合,和中國人民的生活和命運息息相通。 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 和總結?從長遠發展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應該 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建設應有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學科平臺
學科平臺建設對一門學科而言是根基。“根基不牢, 地動山搖”,好的學科平臺不僅對學科建設發展有促進作 用,也對引進高層次的學科人才、中青年學科骨干的培育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扶優助強”,制定學科 內涵式發展計劃,打造開放包容的學科發展機制,形成學 科群、學科融合發展的內部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不要形成單打獨斗和與其他學科“老死不相往來”的孤 立格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沒 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 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3]?借用這一句話, 也可以這樣說,沒有哪一門學科可以閉關自守,也沒有哪 一門學科能夠退回單打獨斗的局面。看似沒有聯系的兩 個學科其實也可以建立聯系,要充分挖掘各學科的人文 精神和文化理念價值,形成文理交叉、文理互補的局面, 把似乎無關聯的學科聯合起來,搭建起有利于學科發展 的開放和包容的平臺。
(二)有更加鮮明和獨特的研究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服務國家、引 領社會思潮、教育人民群眾、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方面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無可辯駁地證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 發展關系中國的進步,關系社會的前進,關系人民的福 祉。正如前文所說服務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重 要使命和功能。從宏觀層面上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要回應時代課題、焦聚時代、解讀時代;從中觀層次上看, 高校在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方向時,要結合 所在區域,聯系當地的區位條件、社會發展環境、現有的資源狀況,增強解決社會發展難題的能力。如新疆大學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下設立了“馬克思主義與民 族地區發展研究”方向,為服務新疆地區穩定、促進民族 地區團結培養專門人才。又如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 2019 年公布的碩士招生專業目錄當中,在思想政治教 育下設“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方向。云 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的典籍文化、信仰儀 式、節慶典禮等都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設立這一專業 很有現實針對性。從微觀層次上看,設立馬克思主義理 論學科的研究方向,要和高校的特色緊密相扣。目前中 國的高校分為綜合類型、師范院校、民族院校、體育外語 院校、理工科院校等,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方向時要 充分考慮到院校的屬性,如北京體育大學設立了“馬克 思主義和當代體育發展”等研究方向,既有助于充分挖 掘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也緊密聯系體育院校的屬性,充 分體現了特色發展的理念。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要走一條特色化發展的道路,突出特色,特色引領,特色 發展,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途徑。
(三)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協作共同體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需要有獨立的教學科研 單位,高校設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并直屬于黨委書記管理, 正是為了集中力量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充分體現 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特殊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馬 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的依托單位,擔負著推動馬 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和宣傳的特殊使命。”[4] 因此,馬 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主義學院 的建設質量決定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程度,影 響著學術研究氛圍的形成,學者和學生的培育和培養,要 使學者找到歸屬感,學生找到培養的依托平臺。筆者認 為,要形成“馬克思主義學院協作共同體”。顧名思義, 就是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 的理念,構建“馬院共同體”,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所謂共商,指的是全國范圍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院發 展、學術研究、學者交流、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形 成一個集思廣益的整體,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為社會發 展出謀劃策,為熱點話題解疑釋惑。所謂共建,是馬克思 主義學院要結合地緣優勢、資源條件,多方面多渠道地和 其他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如西部地區高校在研究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馬克 思主義的民族學說方面有著獨特優勢,東部發達省份的 馬克思主義學院往往對社會的發展變化有著較強的敏感 度,可以加強和東部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合作,形成共 建合作的發展態勢,雙方優勢互補。所謂共享,指的是資 源貢獻、學者之間相互交流,做到教師互派訪學,學生相 互交換,學術資源相互開放,打造開放共享的平臺體系。 “全國馬克思主義學院是一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理 論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發揮協同效應,有條件的單位應 該提供‘公共產品和平臺,共同推進。”[5]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改革開放后誕生的學科,學 科建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 離不開深厚的歷史積淀、學科資源的整合、學者發展空間 的擴大、學生的培養質量的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顯著增 強。“學科建設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它是集學術研究、 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整體。其 中學術研究是學科建設的基礎,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 根本目標,社會服務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功能。”[1] 對比過 去,我們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反觀現實,問題不少,矛盾無 處不在;展望未來,我們應該更加堅持“主體自信,學業 自信,理論自信和建設自信”,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 設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袁銀傳 .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整體發展與學科群建設 的思考 [J].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 ,2017(2).
[2] 紀亞光 . 服務社會發展需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 歸宿 [J]. 思想政治教育 ,2015(1).
[3] 習近平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偉大勝利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7.
[4] 白顯良 . 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幾個關鍵詞 [J].思想理論教育 ,2015(6).
[5] 孫蚌珠等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新境界筆談 [J]. 思想理論教育 導刊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