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原
摘要:“全盤西化”思想是 20 世紀 20—40 年代以知識分子為代表在全國范圍內掀起的一種思潮。從思想環 境、演變過程分析該思潮之所以產生,一是由于國民政府實行的“黨化教育”引起了眾多知識分子的不滿;二是 由于“復古思想”死灰復燃的刺激和崇洋心理的蔓延?!叭P西化”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環境,加上時值日本帝 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全盤西化”思潮遂漸漸式微。分析“全盤西化”思潮,我們看到它也有其反封建、反專制, 推動中國現代化思想的發展和探尋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積極意義。
關鍵字:中國;國民政府;黨化教育;“全盤西方”思潮;評價
中圖分類號:D09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1-0093-03
20 世紀 20—40 年代,我國經歷了軍閥混戰、國民政 府統治,飽受戰亂及外強侵略之苦,因此很多知識分子開 始將目光放到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身上,想讓中國 照著西方國家模式完成自己的現代化改革。在此背景下 出現了“摒棄傳統思想,全盤倒向西方”的激進思想浪 潮,雖然該思潮脫離了中國國情,但其本身有著一定的討 論和研究價值。
一、20 世紀 20—40 年代中國思想環境分析
(一)國民政府實行“黨化教育”
1928 年 12 月 29 日,統治我國東北的奉系軍閥首領 張學良通電全國: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 政府領導,改旗易幟。該事件標志著北洋軍閥時代徹底 結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之后南京國民政 府便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進思想統治政策,向民眾宣傳 “以黨建國、以黨治國”的思想,以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 民主義”來設計新式教育。
國民政府實行的“黨化教育”要求社會科學體系必 須在“三民主義”范疇下建立,對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 的進步思想進行查禁和打壓,大大壓縮了民眾的思想、言 論自由,對當時的思想文化尤其是“五四”運動以后的新思想發展影響很大,這就引起了眾多知識分子的不滿 和抵抗,“全盤西化”思潮在此時迅速發展壯大 [1]。
(二)“復古思想”死灰復燃
我國進入 20 世紀后,新文化思想得到了空前發展, 尤其是在大學生和愛國進步人士團體中迅速蔓延。但與 此同時,守舊和復古思想也依然有著很大數量的擁護者, 而且該思想的擁護者也在時刻尋求機會重新統治社會思 想。隨著南京國民政府“黨化教育”的實施,社會上諸 如“讀經”“祭孔”“孔孟之道”等復古思想逐步活躍。 從廣東軍閥陳濟棠開始,該思潮迅速蔓延至兩湖、兩廣、 上海等地區。
“復古思想”的死灰復燃深深刺激了西化思潮,很多 著名的思想家開始走極端路線——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 化,認為應當大力發展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同時,過度的 崇洋心理也在全社會蔓延 [2]。
二、“全盤西化”思潮演變過程及特點分析
“全盤西化”思潮主張完全摒棄中國傳統封建文化, 積極學習引進西方思想文化。其內涵可歸結為四點:① 積極引入西方文明,包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②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以“批評的態度”加以評判;③文化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個性解放、個人獨立、個性自由發 展”;④治學原則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一)“全盤西化”思潮的演變過程 1.“全盤西化”思潮的初步形成 “全盤西化”思潮的形成與兩個人息息相關:陳序經和胡適。其中陳序經對“全盤西化”研究的時間最長、 相關理論最為完善;而胡適作為民國時期首屈一指的文 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其對“全盤西化”思潮的擴大有 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3]。
(1)陳序經提出“全盤西化”思想
陳序經于 1903 年出生于廣東省,其祖輩均為南洋華僑,陳序經在 6—16 歲期間跟隨父輩到新加坡,并且在當 地華僑學校上學,此時新加坡正處于“西化”漩渦中,且 當地的經濟和現代化水平也絕非中國內陸能比,這個經 歷對陳序經將來執著于西化思想有著重要影響。
1931 年,陳序經任教于嶺南大學,并且在此后幾年 內陸續發表《中國文化的出路》和《東西方文化觀》兩 本著作,并且得到盧觀偉、陳受頤的贊同和支持,并逐步 形成以此三人為首的“嶺南大學西化派”。1933 年,陳 序經在中山大學演講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受到廣 州很多人的反對,就此廣州文化論戰拉開序幕,該事件雖 然未在全國范圍內受到關注,但使得“全盤西化”思想 走出了校園,對推動該思想發展起到了引線作用 [4]。
(2)胡適擴大“全盤西化”思想
1926 至 1928 年間,胡適前后共發表了三篇文章《我 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之態度》《漫游的感想》《請大家來 照照鏡子》,毫不留情地對中國傳統文明進行了批評,通 過強烈對比表達了對西方文明的崇拜、贊賞,表達出我國 方方面面落后于西方的觀點,這是胡適“全盤西化”思 想的重要體現。
1929 年,我國社會面對兇猛而來的外來文化主要存 在三種心理:第一,始終抗拒;第二,全盤接受;第三,有選 擇性地做出取舍。胡適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面對 文化傳播時,不必時刻保持過度警惕,新文化必然對舊文 化帶來強烈沖擊,而守舊人因其惰性對舊文化百般執著, 在現代文明中,這種思想已經被時代拋棄,因此我們只需 一心一意去接受和學習才是唯一出路,之后其反復提出 “全心全意接受新文明”的主張 [5]。
2.“全盤西化”思潮發展為廣為流行的文化思潮
1935 年,《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宣言》發表,該文章 的核心思想就是響應國民政府的“新生活”和“尊孔讀 經”運動。該宣言一經推出,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首先是很多守舊勢力及官方媒體第一時間表示贊同,而 之后該宣言受到眾多文化界人士的批評和反對。至此, 該論戰逐步演變為全國范圍內的文化論戰,規模和影響 都遠超廣州文化論戰,論戰迅速擴大了“全盤西化”思 想的影響,使該思想成為我國當時廣為流行的文化思潮。
3.“全盤西化”思潮的逐步衰退
1937 年“七七事變”后,全國抗戰開始,此時全國 上下最主要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贏得戰爭”,因此“弘 揚傳統文化、宣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成為思想 界的主流和共識,因此“全盤西化”思潮便逐步衰退,雖 然陳序經也有意選擇了幾位大師與自己展開辯論,但在 當時環境下,這類論戰也未能產生什么影響。
(二)“全盤西化”思潮特點分析
1. 對傳統思想有著強烈的反對意愿 幾乎所有支持“全盤西化”思潮的學者都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嗤之以鼻,認為導致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本原 因是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思想文化。正是大部分國人的 這種木訥,以及在精神和肉體上對思想的束縛和摧殘,導 致國人安于現狀,不會主動去破局,久而久之被別人超 越,甚至將自己陷于危險境地。
2. 都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 “全盤西化”思潮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文化進化論及文化世界主義。雖然很多支持西化思想的人提出了各種 不同的主張,但是歸根結底始終離不開這兩種理論?!皟?勝劣汰,適者生存”,不光存在于自然界,在文化界也是如 此。因此要打破傳統,大力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6]。
3. 存在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全盤西化”思潮其本質是我國知識分子為了改變自己的國家貧窮落后現狀而積極尋求的一種救國救民之 路,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很多這種思潮支持者親 眼看到眾多國家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無不 擔心自己的國家也會如此,因此也主張中國能夠走出自 己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三、“全盤西化”思潮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一)“全盤西化”思潮的進步性
1. 推動了中國現代化思想的發展 西方思想文化的傳播使廣大國民接觸到了世紀先進文化,對摒棄傳統封建思想起到了積極作用。雖然“全 盤西化”的想法有些極端,但是也對很多守舊勢力敲響 了警鐘,為全國范圍內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契機。
2. 有效地起到了反封建、反專制作用 在當時的思想背景下,“全盤西化”的提出有效地遏制了復古思想、封建專制思想的死灰復燃,這是一種進 步,自此之后,封建思想統治的歷史徹底結束,為我國資 本主義萌芽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礎。
3.“全盤西化”思潮喚醒了知識界的愛國情懷 知識界、思想界歷來是推動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面對國家的貧窮落后、任人宰割局面,眾多知識分子內心的 愛國情懷被深深觸動,他們尋找民族的出路,心甘情愿為 國家發展無私奉獻,這對后人有著強烈的教育意義,同時 對世人有著極大的感染。
(二)“全盤西化”思潮的局限性
1. 忽視了文化的民族性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積累,歷來就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傳承性,既然這么長時間被保留,必然有 其可取之處。東西方在思維方式、認知領域本來就有巨 大差別,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可能會落到“邯鄲學步” 的下場,因此面對外來文化必然應當做出取舍,絕不能貿 然拋棄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燦爛歷史。
2. 簡單將西化等同于現代化 西化和現代化其實是兩個概念,我國的知識分子主要是熱衷于國外的科學、民主、工業化等等,但這并不是 西化,而是現代化。現代化是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 然產物,而西方文化是西方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留下來的 風土人情,適合他們,并不一定適合我們。
3. 脫離了當時的中國國情 綜觀全球歷史,每個國家成功實行資本主義改革都是得到了當權者的大力支持,而當時中國本質上還是屬 于軍閥混戰的年代,內部沒有穩定的發展環境,外部有強敵虎視眈眈,因此只是靠知識分子喊口號確實無法在全 國范圍內達成共識。沒有可以依靠的決定性力量,這是 導致全盤西化思想無法實現的一個根本原因。
四、結語
中國近代社會“全盤西方”思潮其本質是知識分子 為探尋富國強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一次嘗試,雖然最終以 失敗告終,但是其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 一筆,也為推動當時社會思想發展做出了無法忽視的貢 獻。
參考文獻:
[1] 鄭大華 . 進一步深化中國近代思潮研究的理論思考 [J]. 中 國文化研究 ,2016(1).
[2] 曾科 . 國家主義與 20 世紀 20 年代的文化、政治思潮 [D]. 北 京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4.
[3] 趙立彬 . 崇洋心理與全盤西化思潮 [J]. 中山大學學報 ( 社會 科學版 ),1998(3).
[4] 李旭升 . 陳序經“全盤西化”思想研究 [D]. 上海 : 東華大 學 ,2012.
[5] 趙立彬 .“論”與“派”:文化論戰中的全盤西化思潮 [J].歷史研究 ,2006(1).
[6] 傅靜 . 意識形態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革 [D]. 濟南 : 山東大 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