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繪本劇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通過直觀的舞臺形象,多樣的表演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在幼兒園開展繪本劇表演,對兒童的審美、認知、情感、個性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本文就繪本劇表演活動存在問題,根據繪本劇表演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之間的關系開展研究,進而探索出劇本改編、劇本排練、演出準備等有效指導策略,為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繪本劇表演活動;教師指導策略;幼兒全面發展
兒童繪本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以舞臺表演為中心,融合了音樂、文學、舞蹈等藝術形式,通過直觀的舞臺形象,多樣的表演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開展繪本劇表演,能對兒童的審美、認知、情感、個性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然而以往幼兒園繪本劇表演,一般是由教師對已經出版的中外繪本故事或繪本圖書中的原型人物進行改編,供幼兒開展角色扮演,言語對話,音樂伴奏等各種形式活動。其中老師起著主導作用,孩子則是一遍遍地被動練習,排演。這樣忽略孩子們真正參與及排演的情感。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指出:5~6歲的孩子具有自編自演故事,并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布景的能力。那么,如何讓孩子參與其中,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感受表演的樂趣呢?這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索!
基于這些想法,老師們疑慮多多,傾聽她們的心聲,我們發現問題聚焦于以下三種:
【問題一】如何轉變繪本為劇本?
【問題二】排練如何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
【問題三】如何讓孩子成為演出的主人?
為解決這些問題,讓“快樂舞臺我做主”這艘輪船真正地航行起來,并駛向那蔚藍廣闊的大海,我們應多做努力。
一、 我的劇本我做主——繪本的改編
(一) 選擇適宜的繪本
繪本的種類繁多,怎樣選擇適合孩子表演的繪本呢?這是我們在繪本劇研究中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文中《彩虹魚的故事》的選擇要基于孩子的興趣,班中語言區投放許多繪本書,一次飯后,看到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在表演彩虹魚故事中的情節,于是我們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選擇了此系列繪本。
(二) 繪本劇的創作
怎樣將繪本轉變為舞臺劇,我們要演什么?怎么演?教師開始了“我的劇本我做主”多形式的創作!
1. 人人參與創作劇本。《指南》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在與孩子共同討論確定分為四場演出后,我們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人人參與了劇情的創作,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劇情進行表演。
2. 親子討論創作劇本。為增加孩子的創作欲望,同時增進親子感情,我們進行了親子的劇本創作。
3. 小組合作創作劇本。孩子5~6歲時是合作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為孩子營造合作的氛圍,提供合作的條件和環境,使其在與人交往中學會認知人物、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因此在劇情創作中我們為孩子提供了合作的機會。
二、 我的表演我做主——劇本的排練
(一) 我的角色我來選
在以往的節目表演中,老師會根據孩子的特點為孩子們選好角色,主導權完全掌握在老師手中。我們改變了這一現象,這次表演角色的選擇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們有的說要當彩虹魚,有的說要當章魚,有的說……孩子們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
(二) 我的排練我來做
在常規的節目排練中,動作基本由老師指導,老師教什么,孩子就學什么。而這次教師讓孩子成為排練的主人。孩子自己去排練節目,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
如:在第一次排練后,我們不急于將問題拋向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在排練結束后,組織每個劇組成員圍坐在一起討論、商量,剛才排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是不好的地方,孩子們紛紛說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 演員不清楚自己什么時候出場?2. 演員表演時動作不到位。3. 在排練時,演員不清楚自己表演的是否合格,每個人都管自己演。
可見孩子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沒有替孩子去解決,而是引導孩子想出相對應的策略:
(1)如果演員不清楚自己該什么時候出場,孩子們說就需要一個旁邊講故事的人——旁白。(2)如果動作不好看,孩子們就覺得需要一個人來專門教動作——舞美。(3)還要選擇一位大家都一致認同的小朋友來觀看所有表演內容,熟悉故事情節——導演。
于是順應孩子的想法,也就自然有了孩子們的職位分工安排。當然在排練的不斷深入進行中,孩子們不斷地出現問題,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
三、 我的演出我做主——演出的準備
伴隨著我們繪本劇表演的逐漸深入,教師力改以往場景的布置;服飾的制作;觀眾的邀請等這些事情由家長和老師代勞的狀態,放手讓兒童去做。遵循教育思想是:“凡是兒童能做的就讓兒童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能想的就讓兒童自己去想。”
(一) 場景的布置——自主式
在繪本劇場景布置中首先布置什么方面孩子們有自主權。如:同一場的孩子根據自己場次的劇情討論需要怎么樣的場景。
其次孩子在材料選擇上有自主性。有了場景的設想,該怎么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說開了,有的說用紙箱,有的說用泡沫,有的說用桌布,更有孩子說去后勤領一點材料。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出來。
再次自發式補充材料。在孩子們場景布置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中,他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從后勤老師那里領來的材料,發現在場景中用不到。于是在制作場景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今天拿一個紙板箱,明天拿一卷雙面膠,對小組場景布置材料進行補充。
(二) 觀眾的邀請——自發式
一切準備就緒,孩子們要進入正式演出了,我們進行了邀請函的制作。教師讓孩子自己將邀請函送給想邀請的觀眾。在演出當天孩子還以主人的身份在入口迎接觀眾到來,指引她們找到自己的座位。
總之,在繪本劇《彩虹魚的故事》表演中,我感觸很深。教師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努力、付出。在以孩子為主的整個活動中,孩子全身心投入。這促進了孩子合作能力、組織能力、自主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繪本劇表演是孩子學習與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陳鶴琴著.活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R].
[3]單敏月,王曉平譯.觀察兒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徐則民,洪曉琴著.走進游戲 走進幼兒[M].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蒲秀美,浙江省紹興市,紹興市上虞區鶴琴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