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標提出“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使用教科書外,還應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因此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教師在開展英語課程知識的教學期間,不僅可以將課本作為教學教材運用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將其他具有可變性、發展性和開放性的課程資源運用其中開展教學工作。為此,要求教師必須摒棄“教教材”,而要樹立“用教材教”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學思想。
關鍵詞:整合教材;活化教學;教學思想
一、 話題的提出
(一) 學生是整合教材的直接因素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課程改革的實施,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下降,學習的主動性整體上更是大步滑坡。孩子回家學習的情況家長無法顧及,基本屬于放羊式地管理,回家讓他們聽磁帶或背單詞、背書變得異常困難,無法落實。而學校和社會又要求我們的教學效果良好,所以這些給我們的英語老師就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樣的生源逼著我們要不得不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效率的提高就需要我們整合教材,精講精練。
(二) 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完全相符性是整合教材的關鍵因素
仁愛教材的單詞量過大,新詞匯到處都有,單詞的復現率不高,詞匯量沒法得到鞏固;每節課的任務量太重,往往為了趕教學進度,使得課堂上學生的操練變得很少。總之,我們要把復雜的教材簡單化,把復雜的目標明確化、具體化,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正是因為教材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所以逼得我們不得不整合教材。學生和教材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我們不得不整合教材。
二、 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一) 這是課程改革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
結合我國教育改革工作顯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因此教師要想在開展教學期間順利做好教學方面的工作,并且在這過程中做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的調整和安排,就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
(二) 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英語課程知識的教學期間,要想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投入其中,促使學生們對于英語課程知識的學習擁有更多的興趣,結合學生們實際的情況適當為學生們進行減負工作,減輕學生課后的作業負擔是這其中的有效措施。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就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就需要有效地整合教材,將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把每節課學生所需要掌握的重難點具體化,反復操練,真正做到在課堂上消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更佳的效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我們老師應該像素質教育對我們要求的,真正做到在課堂上提高效率,有效整合教材,真正做到給學生減負,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 教材整合的有效策略
在“一標多本”的課程改革背景中,教材本身的不足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作為一線的教師,要想對教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改善,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學習方面的興趣,可以通過結合學生們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跳出教材本身對學生們進行教學指導。
在教材的整合中,比較實用的、也比較容易操作的是教學內容順序的調整:
(一) 教學內容順序的調整是課堂整合的主要手段
1. 嚴格調整課堂內內容教學的順序。作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使用的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想讓學生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對整堂課上幾個教學步驟的順序進行合理的調整和組合,而這就是課堂內的調整。而在這其中,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投入其中,并且能夠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一般情況下仁愛英語中的每個課內都是由幾個具有一定聯系的部分組成,進而對學生們進行教學的。
2. 話題內四個課時間的調整。有時,為了更好地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單元內知識的邏輯順序,對教學內容做重新調整。這種調整需要老師在備課時對本話題的內容和重難點把握很精準,同時這種整合能彌補我們課時不夠的缺陷。
下面以七下Unit 8 Topic 1為例來說明:
Section A:1a學習詢問春夏秋冬的天氣 2a:學習談論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
Section B:1a 1b繼續學習談論天氣 2a:談論氣溫
Section C:1a:一篇閱讀文章,談論了英國、澳大利亞及中國大部分地區八月份的天氣
Section D:學習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天氣和大自然的景色。
說實話,教材話題內的知識沒有系統和完整性,因此,我在單元內進行了內容的調整:
課時一:Section A:1a學習詢問春夏秋冬的天氣、Section B:1a 1b繼續學習談論天氣
2a:談論氣溫
課時二:Section A:2a學習談論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
Section D:學習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天氣和大自然的景色。
課時三:Section C:1a談論了英國、澳大利亞及中國八月份的天氣
教師在進行整個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時,為了保證教學方面的質量,需要堅持以“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為原則開展教學方面的工作。同時為了促使教學語言和教學任務之間達到環環相扣的效果,促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能夠將整個單元的教學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就需要將任務與任務所需完成的語言點進行有機結合,促使每一個任務在教學期間所需要使用的語言得以明確,并且還能夠使任務間和語言間到達層層遞進的效果。
3. 嚴格做好調整話題的工作。教師們所使用的仁愛英語教材,在各個單元之間擁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知識體系得以得到構建,教師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相關內容進行嚴格的整合。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Our Hobbies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時,由于這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以Topic 1,What hobbies did you use to have?和Topic 2,What sweet music!為主,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如果先教Topic 2的內容,就能夠幫助學生們在熟悉了音樂的基礎上來談論自己的興趣與習慣,有利于增加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話題度,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話可談,有事可說,對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 對教學內容的刪減和增補是課堂整合的拓展
雖然仁愛英語教材之中擁有著超多的話題和教學內容供教師對學生們開展教學,但是如果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教學期間僅僅只是通過傳統的教學措施按部就班地對學生們進行這些教學內容的教學,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還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的持續下降,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期間提升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所使用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
1. 進行教學內容的適當增補。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逐漸將新型的教學理念運用到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新型課程理念的使用指導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不僅可以將教科書上的內容運用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可以進行新型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將新型的教學內容運用其中。
第一,教師可以在開展相關課程的教學期間指導學生們增加與相關課程內容有關詞匯的學習和理解。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Unit 3 Topic 3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時,由于這一課程的內容與食物相關的詞匯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補充指導學生們學習面條、餃子、稀飯等方面的詞匯,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詞匯量的持續提升。
第二,是教學內容的增加。Unit 3 Topic 1 Section D,這是一篇聽力訓練,如果只是對一下答案,解釋一下知識點,我認為沒有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我認為這還是一篇很好的寫作范文。于是我和學生共同分析,找出如何寫你所喜歡的寵物,并幫助同學們快速地背誦。
T:如果要寫一篇你最喜歡的寵物,你應該先介紹是什么?及它的名字?它的習性?它的愛好?最后總結。
2. 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合理刪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們能夠理解所需要進行教學上的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合理刪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與日期有關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如果按照Section A4的內容開展教學,不僅會因為不符合實際的教學環境而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期間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刪除。
3. 替換教學內容。如教學Book1,Unit4 Section A 2c時,我設計了對話接力比賽來替換原來的結對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學生的練習面更廣,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總之,通過整合教材,我們活化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視課堂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充分挖掘課文素材,善于捕捉師生的創造靈感,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也明顯提高了,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吳麗華,福建省龍巖市,龍巖蓮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