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把初中歷史上成色香味美俱全的大餐來,除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的教學模式,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外,就要充分有效利用歷史教材中輔助材料,即導入新課的引言部分,栩栩如生歷史人物肖像,展示歷史故事的歷史縱橫,啟發學生思維的學思之窗,貼近正文的資料回放,還有再現歷史王朝或者政治制度的疆域地圖等,如果我們老師能夠靈活、巧妙、藝術地把這些趣味性、生動性輔助材料有機結合起來,我想老師就會更全面、更深層次把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歷史教學熠熠生輝,大大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巧用材料;提高效率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老師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存在著輕視,甚至忽視教材中的地圖、插圖、學思之窗、歷史縱橫、資料回放等輔助資料,使歷史教學似乎有種撿了西瓜丟了芝麻的感覺,使學生在分享豐盛教學大餐中,遺憾地感覺到少了點佐料、調料的味道,使歷史教學的深度、廣度都不夠開闊,這樣的歷史也就稱不上盡善盡美,完美無缺。那么如何巧妙有效利用輔助資料呢?要合理運用人物肖像插圖,把歷史與現實進行聯系,拓展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引言部分,讓學生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為講好正文鋪好墊子;巧用歷史縱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妙用課本中學思之窗,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對課外重難點的理解;活用資料回放,展現歷史情感故事,點燃學生熱愛歷史激情,加強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活用事件插圖,再現歷史情景,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穿越,從而展現初中歷史教學的精彩魅力。下面筆者具體談談巧用歷史輔助材料,構建華麗高效的趣味性歷史課堂。
一、 活用教材插圖,誘發學生時間空間的想象力
歷史教材中的插圖,無論是人物肖像插圖,還是反映歷史事件插圖,都會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達出豐富的歷史信息,暗示著那個歷史時代的背景,插圖也展示著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對當世所造成的影響。如果老師在傳授歷史知識時能靈活穿插這些地圖,就會使學生從圖形中勾勒出對當時的歷史許多美麗的想象。如,講《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我在講皇帝制度的建立,先巧妙引導學生欣賞分析秦始皇的插圖,然后讓學生描繪秦始皇的著裝和表情:“秦始皇頭戴皇冠,身穿龍袍,躊躇滿志,兩眼虎視前方,左手緊握寶劍,右手指點江山。”再從著裝和表情來分析皇帝制度有何特點,可以看出他秦始皇的雄心、威嚴與膽識,同時也使學生想象出秦始皇“橫掃六合,并吞八荒,舉山河內外,皆匍匐腳下”的宏偉氣勢,理解了“皇帝”稱號顯示其功過五帝,德高三黃。皇冠龍袍顯示其皇帝“獨尊”,被稱為“始黃皇帝”顯示其家天下的皇位世襲制,左手緊握寶劍,昭示秦始皇的總覽大權,至高無上。活用秦始皇的插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學生想象思維深入引向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高效掌握了這課教學內容。
二、 巧用歷史縱橫,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開闊視野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巧妙運用輔助資料“歷史縱橫”,不僅能激發學生廣泛閱讀歷史資料的興趣,使師生擺脫單純、枯燥的以書本為本;而且給學生搭建了生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平臺,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歷史觀念去客觀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同時也開闊學生的認識歷史視野,使學生對歷史故事產生的原因、影響有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更好融樂于歷史課堂教學。例如,《音樂與影視藝術》講到藝術的作用時,我要求學生先閱讀教材中的“歷史縱橫”,提高閱讀了解1960年美國大選,電視臺向全國直播兩位總統候選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辯論場景,使選民對從肯尼迪的整潔干練、年富力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展現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精神疲憊、老氣橫秋、相形見絀。結果肯尼迪以最后一微弱的優勢當選總統。材料一方面激起學生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好奇心,想更深刻地了解美國所謂“民主政治”,用“驢象之爭”來揭示美國民眾的本質,總統大選既是形象、才華、親和力比拼,又是幕后各大壟斷資本家財團的較量,耐人尋味,開闊了視野,同時切合正文內容,體現影視藝術具有直接的敏銳性作用,又增長了知識。
三、 妙用學思之窗,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人類打開宇宙大門的金鑰匙。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培根說過:“多問的人將多得。”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勤思善問,妙用“學思之窗”是最好不過的途徑,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更有效啟發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例如,當講到程朱理學的認識論“格物致知”時,我就巧用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學思之窗”,然后分小組合作研討“程朱”關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對我們今天學習方法有什么啟發?使學生對正文的探究,真正起到一個補充深化作用,對學生學習延伸,創新思維的生成,也使歷史教育達到“借鑒歷史、資治育人作用”。妙用“學思之窗”妙在引導閱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實現初中歷史課堂的翻轉,深入淺出解決問題的重難點,實現了歷史課堂生成教學。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增加了許多趣味性的插圖、學思之窗、資料回放、歷史縱橫、學習延伸等,充分體現了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性,同時也體現歷史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情境性、趣味性、靈活性、實效性。希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插圖、資料回放、學思之窗、歷史縱橫等輔助性材料,更靈活地展現歷史的燦爛之美,使學生想學、樂學、學好歷史。
參考文獻:
[1]楊玉靜.淺析歷史教材中輔助材料的作用[J].學周刊,2012(16).
[2]尤志達.淺談歷史教材中的圖畫作用[J].新課程,2015(4).
作者簡介:
李光文,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