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蘭
摘 要: 讓學生個性張揚、主動探究是新課改的初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習課堂能演繹出快樂課堂的場景。作者基于多年教學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宜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課改的方法,選取初中歷史教學案例,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促進課堂自主學習。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堂改革 自主學習
要讓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改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學習”是當前新課改倡導的。學生只有個性張揚、主動探究才是改變的初衷。基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摸索出一種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促進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此,筆者選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促進課堂自主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歷史自然需要學生的興趣,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的激發。歷史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適當地創設歷史大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如在講日本侵華史專題單元學習時,那些大量日軍暴行的照片是最真實的歷史材料,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課前查找,在課前以PPT播出,讓學生對照片提出思考、質疑。展播后再出示日軍和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裝備、人數等數據的對比資料。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習,學生對日軍侵華史的研究必然感興趣。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1)日軍在我國如此殘暴的惡劣侵略,是否受到國內各種勢力抵制?國際如何評價?(提示學生近幾年的抗日戰片作為思考的對象)(2)從軍事力量對比看,國民黨軍隊其實不比日軍差,為什么沒有阻止住日軍的暴行呢?(留這個有懸念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急于評價)(3)抗戰勝利后,戰敗的日本受到怎樣的懲罰……這么一來,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前問題,讓學生對系列問題進行探討,鼓勵學生課前充分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積極思考,促成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寬松、愉悅、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的營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師生關系要和諧。師生和諧關系是長久的,不僅僅是為了某節課,因此教師平時無論課中還是課后都與學生交朋友,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甚至是心理的問題;其次,要讓學生走進教材,多元解讀文本。對于教材,學生需要足夠的預習時間,只有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才會讓學生有一種深入探究課文的學習欲望;最后,要創設良好的課文情境,結合歷史情境教學法,適當地模擬當時的歷史情境,與教材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或者讓學生當演員、分角色表演等都能達到這些效果。
二、設疑激趣,培養探究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課堂學習是靈動活躍的。學生不參與課堂教學,教學效果肯定不好。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探究教學活動,注意引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如學習“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時,一位學生問:“我國古代的瓷器也很有名,大量出口到國外,有沒有‘瓷器之路的說法?”這個問題確實讓人覺得耳目一新,教師首先需要肯定學生對教師的“發難”精神。教師借此展開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次向學生提問關于中國古代的絲綢、瓷器為什么能出口到國外?(教師提示可以針對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做個歷史調查小論文。)
為此,教師面對學生具有“刁鉆”或者“挑戰性”的問題不能三言兩語就回答完,教師針對問題能不能做簡單地啟發引導,能不能帶出一系列問題呢?經過多次歷史課堂的授課,學生久而久之會理解教師的用意,才理解準確課堂問題,讓問題變得更深刻,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體、習得歷史方法的主體。
三、激發動機,形成探究能力
由于教材的安排設置,教師必要的時候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特別是上新課時,好的導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便更好地讓學生收心進入新課學習。例如在教學《難忘九一八》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首先給課堂打上凄慘悲涼的氣氛,為本課教學給學生打下憤怒的情緒。這種情緒深深感染著,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教師可以播放每年東北各地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悲慘歷史的新聞事件或者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的節選文章,讓學生從現實中感受“九·一八”的歷史事件,通過音樂、新聞事件、教材相關文章的導入,讓學生多角度地探究歷史事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多,存在部分知識超過教師的認知,出現提老師無法回答的問題的情況。為此,對于教師而言,要不斷地對教師各方面進行充電工作,在假期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平時多參與網絡教學,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課堂教學。老師不妨更新教學理念,允許學生懷疑學習、敢于發表個人的見解。教師可以試著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分組研讀教材、探究發現,提出見解。
四、結語
培養探究能力,促進課堂自主學習主要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為此,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嘗試構建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進而留足自主探究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師一定要相信每個學生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潛力,從學生的視角創造自主課堂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生個性化探究學習,謀求自己的學習技巧,力促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在長久的自主探究學習中達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讓每一堂課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德榮.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03).
[2]孟凡石.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學校外教育,2012(23).
[3]張淑芳.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3).
[4]汪朝東.歷史教學的“問題引路,自主探究”[J].廣東教育,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