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采訪,里面Grubby提到過你……”
“說我灑脫是吧?”孫力偉笑著說。
在我的記憶里,那次Grubby提到xiaOt本來是稱他為戰術大師,但xiaOt突然地打斷卻給了我一個新的答案。
然而,就是采訪里的這樣一個小插曲,讓我開始真正了解孫力偉這位或許是中國電競歷史上最有天賦的選手之一。
孫力偉是我一直就想做的題,這里面有兩重考量。首先,我本身是個魔獸爭霸3玩家,恰好玩得是獸族。平心而論,即便孫力偉一直沒有什么過硬的成績,但卻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選手。原因無他,打得好看。
其次,作為公認的天賦絕頂的選手,整個編輯部也一直想借機搞清楚,到底所謂的“關于電競的天賦”是什么?
帶著許多疑問,我開始聯系孫力偉。
然而最開始,孫力偉并不想談論過去那段經歷。因為那段歲月“浪費了他的天賦”。沒成想,這成了解碼孫力偉的另一把鑰匙。
回歸到天賦上,在孫力偉自己看來,他的天賦就是認知。說的直白點,就是別人要鉆研許久的東西,他一看就會。有點老天爺賞飯吃的意思。同時,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管是記憶里的羅生門,還是經過了諸多項目的洗禮,孫力偉已經可以將自己的天賦形象地講給別人聽。于是,就有了文章的標題:框架。
利用這個概念,孫力偉回顧了自己過去的訓練歷程,也順帶解釋了自己的天賦是什么。比如,對游戲規則天然地理解,從來不會遇到操作的障礙以及極度依賴人與人之間互相算計帶來的刺激和成就感。
這也解釋了,孫力偉多次轉型初期都很成功的歷史。
出乎意料的是,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孫力偉顯得十分坦誠。甚至對于自己的失敗,他也看得很淡。某種意義上看,這有點類似于“贏者的詛咒”。
對孫力偉來說,他帶著天賦的框架進入了電競領域,缺受制于電競自身的框架。作為一個玩家和作為一個選手的矛盾在孫力偉的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作為一個有天賦的玩家,孫力偉享受游戲的過程,并不看重游戲的結果。但作為一個有天賦的選手,他必須受到既定評判標準的約束:他必須看重結果,必須承載很多人加諸于其身的想象,甚至必須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堅持。
在這個矛盾的過程里,孫力偉逐漸失去了啟動天賦最原始的動力——興趣。這時,雖然電競選手的身份戰勝了玩家的身份,但一同失去的,還有孫力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隨之相伴的精彩的比賽。
時間久了,巨大優勢不勝男的外號越傳越遠。從這個角度看,孫力偉本身可能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角色。一次次轉型或許是他一次次無力的抗爭。只不過最終,他都敵不過自己最在意的外界。
然而,孫力偉的經歷也給了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發。孫力偉說他的天賦主要體現在RTS游戲和MOBA游戲上,恰好,這兩款游戲是有延續的。都偏向于戰略,偏向于計算。
這時,前職業選手傅博的評價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RTS游戲的選手其實都是在不斷尋找最優解,但xiaOt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似乎天然就知道最優解是什么。一定要形容的話,這可能是一種本能。”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講,當xiaOt不斷向自己的本能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就一直是一個喜歡玩游戲、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當他“強迫”自己必須長大時,他需要足夠的獎勵;但如果單純地沉浸在游戲的世界里,他只需要這個過程。
到這里,xiaOt身上的共性就呼之欲出了:當他自以為成熟地做出選擇后,卻總會讓不成熟的自己主導后面的發展。當得不到足夠的獎勵時,他就會一再重復這個過程。
這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至于那些關于游戲、關于競技的天賦、技巧……一切的一切,都被我放在了稿子里。希望能在有人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