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曦
摘 要:自從我國設立每年3月15日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以來,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在每年的“3.15”中,消費者所投訴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關于食品安全的。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部分食品生產和供應商在食品的處理過程中不夠規范等問題,亟待得到針對性的解決。
關鍵詞:3.15消費者權益保護 食品安全 法律保護
一、“3.15”對食品安全的意義
“3.15”是指在每年的3月15日,我國的消協[1]將上個年度內的消費者維權的重點事件進行披露和追蹤報道,使這些事件為社會各界所知,進而形成輿論壓力,以達到引起各界重視,并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目的。而每年的“3.15”中,食品安全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每年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人們對社會的信任度。同樣,每年“3.15”所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法律的完善,如2012年的食品添加劑案件,促成了我國有關食品添加劑法律的制定。因此“3.15”能夠促使國家完善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食品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3.15”中所暴露的常見食品安全問題
(1)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夠健全
從歷年來“3.15”中所暴露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來看,我國目前有關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還不夠健全:例如在2017年的“3.15”晚會中所披露的三只松鼠的“霉變”事件中,其在堅果的生產、運輸和配送等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監管,并且在部分的監管中缺乏連續性(如質監局與衛生部門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交接等)。而這恰好說明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各個職能部門各掃門前雪,并且缺乏響應的協調溝通,更沒有將食品安全管理作為一個統一的監管體系。雖然各監管部門盡到了監管的職責,可是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管理體系,也說明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
(2)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
我國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法律制定工作相對滯后:如在2017年“3.15”晚會中所披露的“無礬油條鋁超標”[2]事件那樣,我國在發生食品添加劑嚴重超標并且已經危害到群眾身體健康的時候,卻發現我國的相關法律對食品添加劑的添加劑量、種類等沒有詳細的規定,也致使部分食品生產廠家鉆了法律的漏洞。此外,還有2007年的“蘇丹紅”事件和2014年的“塑化劑”風波等,也是因為我國有關法律標準的制定工作相對滯后,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出。
(3)食品召回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也不夠完善:在2016年“雅培”和“貝因美”等假奶粉事件中,雖然在當年的“3.15”晚會中做了重點介紹并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可是在后續的追查過程中卻發現部分奶粉卻沒有被召回,原因是國家相關的召回法律(主要依據《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中具體的操作步驟有些缺失:例如各個超市如果將豬肉退回,那么其中涉及的相關費用和損失賠償[3]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界定,造成各方推諉的局面,進而使有害食品不能及時召回,甚至可能流入市場。
(4)消費者維權較為困難
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及相關法律界定都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可是在《民事訴訟法》中,需要消費者提供具體的受害證據。可是在歷年“3.15”中所披露的諸多事件(如“假奶粉”、“塑化劑”等)中,由于這些物質對人體的損害是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并且由于在大部分情況下,消費者都處于弱勢地位并且存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很難舉出恰當的證據,進而很難得到相應的賠償。
三、關于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的相關建議
(1)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夠健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沒有協同的意識,并且缺乏統一管理的法律規定。同時在食品的原料采購、加工、生產、儲存和運輸及銷售等過程中,我國的相關法律(如《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存儲及運輸的規定不夠細致)存在缺陷。因此我國需要大力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
(2)改進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體系
由于我國的立法機制問題,總是在問題反映出來之后再進行相應的法律條款的制定或修改,而這就造成了法律的滯后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領域,舊有標準通常得不到及時的修訂,進而導致部分黑心廠商鉆去法律的漏洞(如“蘇丹紅”和“塑化劑”事件)。因此國家在制定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時,應充分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及建議,并且標準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
(3)完善食品召回制度
從“雅培”和“貝因美”等假奶粉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不夠完善。其中的召回時間、召回方式、損害賠償及責任界定[4]等方面在《食品安全法》中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我國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詳細的食品召回制度。
(4)食品安全侵權及維權的制度完善
此外,從歷年來的“3.15”中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并且在發生被侵權事件的時候,也很難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權益。同時即使維權成功,由于沒有明確的賠償機制,消費者也很難得到理想的賠償。因此我國要大力完善相關法律(如《民事訴訟法》等),維護消費者權益。
結 語
每年的“3.15”中所披露出的各種食品安全問題,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并極大地推動了相關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同時從歷年的“3.15”中可以發現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也在逐步建立、健全,因此“3.15”對于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保護有著巨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涂小雨,劉健.論我國食品安全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7(28):242+248.
[2] 李媛媛.消費者食品安全權法律保護研究[D].寧夏大學,2014.
[3] 于志燕.論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D].煙臺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