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紅
摘 要:在學前教育中,幼兒舞蹈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對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有積極幫助,又能夠激發幼兒的舞蹈學習興趣,通過舞蹈教學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和藝術細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經常發現部分幼兒教師沒有掌握幼兒學習特點,采用“命令式”、“機械式”的幼兒舞蹈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幼兒記住舞蹈動作,但是不能在舞蹈表演中逐步培養幼兒的表現力,也就達不到幼兒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本文在分析影響舞蹈表現力因素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表現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幼兒舞蹈 表現力 觀賞性 舞蹈音樂
引 言
舞蹈是一種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從幼兒階段就開始進行舞蹈教學,培養孩子的舞蹈表現力,對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大量的幼兒舞蹈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讓幼兒機械式的學習舞蹈動作,只會讓舞蹈學習變成幼兒的負擔,而不能從中享受樂趣。教師必須要轉變幼兒舞蹈教學觀念,嘗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添加背景音樂、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以及組織開展舞蹈表演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能夠沉浸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表現力,進一步提升幼兒舞蹈教學的實用性。
一、幼兒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表現力的價值
1、有助于激發孩子的舞蹈學習興趣
幼兒舞蹈教師在培養孩子表現力時,必須要樹立“以孩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通過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采用個性化的舞蹈教學方案,讓幼兒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舞蹈學習中。在這種教學氛圍下,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舞蹈學習興趣,一方面是舞蹈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豐富了幼兒舞蹈的表演效果。例如,幼兒對于動畫片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播放動畫視頻的形式,讓幼兒觀看視頻學習舞蹈動作,教師則起到輔助、指導的作用,孩子真正將舞蹈當成了一種興趣,而不是負擔,個人的表現力也會在舞蹈表演中得到充分的釋放。
2、有助于提升幼兒舞蹈的觀賞性
以往的幼兒舞蹈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幼兒機械式的重復某個動作,然后將動作拼接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在這種舞蹈教學模式下,幼兒雖然能夠完整的將舞蹈動作做到位,但是整個舞蹈表演缺乏靈性,不具備觀賞價值,這顯然與幼兒舞蹈教學的初衷相違背。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表現力,就是要賦予幼兒舞蹈表演以靈活性、觀賞性,盡量少的給幼兒設置條條框框,這樣才能讓幼兒舞蹈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用孩子的天真爛漫感染每一位觀眾。例如,在教授幼兒舞蹈“動物運動會”時,讓幼兒扮演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雖然舞蹈動作可能并不整齊和標準,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用心表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二、影響舞蹈表現力的因素
1、舞蹈動作不熟練
熟練掌握舞蹈動作,保持整套舞蹈的連貫性和流暢性,是幼兒舞蹈表演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提升孩子舞蹈表現力的必要前提。特別是對于幼兒來說,如果不能熟練掌握舞蹈動作,加上缺乏舞臺表演經驗,經常會出現上臺開始表演后,因為緊張等心理因素,大腦中出現空白,訓練時的舞蹈動作不能連貫起來,舞蹈表演中頻頻出錯,不能跟上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表現力也就無從談起了。導致幼兒舞蹈動作不熟練的原因有多種,除了上文中所說的幼兒舞蹈表演經驗匱乏,心理適應能力不強外,與教師的舞蹈教學方法也有密切關系。例如教師一味的采用機械式重復訓練,幼兒不能用心去學習舞蹈,造成舞蹈動作不自然、不熟練。
2、機械式的模仿
當前幼兒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教師先做一個動作,然后幼兒跟著教師重復一遍動作,最后將多個動作串聯起來,形成整個舞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孩子一方面需要集中精力,通過看、聽、記,在腦海中牢固的記住每一個舞蹈動作,這樣就將舞蹈學習當成了一項學習任務,而不能享受學習舞蹈的樂趣,也無法領會舞蹈的魅力,久而久之在密集的訓練中,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自然就不會在舞蹈表演中流露出表現力。另一方面,孩子只知道模仿,而不理解舞蹈的內涵,不清楚前后動作的邏輯關系,經常會出現學了新動作,忘記舊動作的情況,幼兒舞蹈教學難度增加。
三、幼兒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表現力的方法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表現力
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弱,加上舞蹈基礎差,在舞蹈學習時必須要依靠教師的指導。同時,幼兒天性活潑,紀律性較差,舞蹈學習時東張西望、調皮搗亂的也大有人在。通過觀察發現,以往很多幼兒教師為了加強舞蹈教學中的紀律管理,制定了很多管理規定,但是這些硬性規定也容易束縛孩子的天性,舞蹈表演的觀賞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幼兒舞蹈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自身方面尋找幼兒舞蹈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例如是不是訓練時間過長,應該讓孩子休息一會,或是訓練方法不恰當,應該增加教學趣味性等。只有教師真正做到關注孩子興趣,了解孩子訴求,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舞蹈,逐步培養起幼兒在舞蹈中的表現力。
2、嘗試從多個角度激發孩子的表現欲
幼兒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鼓勵,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多種手段、 多個角度,激發孩子的表現欲。例如,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舞蹈教學之前,先講解一段與舞蹈內容有關的故事,激發起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幼兒舞蹈“三只小熊”教學時,教師先講解三只小熊在森林中一起生活的故事,讓幼兒理解舞蹈的故事背景,這樣既可以激發起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又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個人的理解進行表現,對豐富幼兒舞蹈內容也有一定幫助。除了故事引導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舞蹈動畫片或是其他小朋友表演舞蹈的視頻,這些措施都可以起到激發孩子表現欲的效果。
3、重點培養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舞蹈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幼兒舞蹈音樂通常是有情節的、形象化的音樂,和舞蹈動作結合起來,能夠使舞蹈得到充分的表現和展示。所以,在引導兒童掌握動作要領的同時,培養兒童的樂感尤其重要。在游戲和平時的訓練中,老師可以多給兒童一些音樂去聆聽,讓兒童充分發揮想象力,去感受音樂的意境,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里用簡單的舞蹈動作去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同時引導兒童去更好地理解音樂。
比如,可先給兒童聽一段音樂,然后讓兒童想象一下音樂里的故事情節,聽完后請兒童說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時你就會發現不同兒童對音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最后老師可以選一個比較容易接近且容易表達的主題讓兒童用舞蹈去表現它,使其身臨其境,充分感受音樂和動作的美,學會用心去跳,用情去跳,用自己的身體去說話。這樣,既增加興趣,又加強了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4、強化動作訓練,讓孩子正確表現
舞蹈實際上是人體動作的一種藝術,動作方面的指導直接關系到舞蹈水平。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對孩子的表現力進行培養時,需從動作的訓練入手,為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打下基礎。第一,對某一動作進行講解時,應該要求、指導學生對動作進行到位、標準的展現,幫助兒童打下堅實的基本功。第二,注重模仿的應用,引導孩子對動物進行模仿,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小蜜蜂進行模仿,先以小蜜蜂為“主人公”對相應的故事情節進行構建與講解,將小蜜蜂的形態特點展現給學生,再要求兒童進行模仿,以對小蜜蜂的形象特點進行表現。
除此上述兩種方法外,教師要嘗試為幼兒提供舞蹈表演機會,例如每次學完一個新舞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舞蹈表演。其他小組為表演者進行打分,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勝心,從而更愿意在舞蹈中表現自己;還可以借助于幼兒園的一些節日活動,例如兒童節、元旦等,組織開展兒童才藝表演。這樣兒童所學舞蹈就可以派上用場。在兒童舞蹈表演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進行鼓勵、贊揚,甚至發放一些小獎品,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舞蹈表現力。
5、制定個性化的舞蹈教學方案
同一班級中,不同兒童的興趣愛好、舞蹈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幼兒舞蹈教師必須要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舞蹈教學效率。幼兒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于幼兒進行平等交流,作為他們的“大朋友”,了解幼兒的個性特征,然后將班級中的幼兒分成多個小組。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每個小組分別制定不同舞蹈教學方案,例如舞蹈基礎較差的幼兒,要從基礎動作學起,降低學習難度;舞蹈基礎較好的幼兒,則可以教授一些表演技巧。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幼兒都能夠享受舞蹈學習樂趣,在舞蹈訓練及表演中突出自己的表現力。
結 語
幼兒舞蹈教學既可以讓孩子具備一種才藝,又能夠培養一種興趣。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除了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外,還要通過增強舞蹈趣味性、創新舞蹈教學方法等措施,讓孩子能夠沉浸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并且潛移默化的提高表現力,讓幼兒舞蹈更加具有觀賞價值。
參考文獻
[1] 孔令華.提高兒童舞蹈表現力的探索研究--以中國兒童藝術團傣族舞蹈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9):5-5.
[2] 寧文晶.微格教學法在高師體育舞蹈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中國科協年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