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晴 李瓊
摘 要: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育人工程,需要高校各方面形成合力,學生的工作和教學目標是一致的,而分工是不同的,各有側重,只有有效利用并整合各部門現有的資源,采取自身特色的協同育人模式,形成分工協作、溝通協調的良好工作機制,互相協調配合、互補促進、協同育人,才能高效地完成學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管理,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高校學風建設,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關鍵詞:學生工作 教學工作 協作機制
1 當前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協作機制的現狀
1.1調研目的
根據調研和數據分析情況,從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合作共建、聯合教育方面入手制定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信息溝通機制、合作互動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在試點專業中實行,通過輔導員、班主任、代課教師、學業導師、教學秘書、學生干部之間聯動,形成積極、主動的協作機制,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修改,最終建立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協作機制,在全系以至更廣范圍內實行。進而更進一步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校教育內涵式的發展。
1.2 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協作機制的不足
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應互相配合與彼此促進, 但在現實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協調的現象,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教書”與“育人”分離。
1.2.1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合作不夠深入,存在“獨立”現象
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我們會慣性的把上課之外的所有問題,如各種通知、考勤、查寢、衛生等等,都是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專業課教師只憑借講授專業知識的課堂時間,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心理等方面的全面理解和針對性的指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重視教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育人。兩者看似不矛盾,卻隱藏著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脫離,兩個部門對合作的認識不夠,不能從全局出發,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責單一、片面,沒有達到密切的協同運作,例如,學生課堂請假等一些事項,可以向輔導員請假,但專業任課教師認為影響學習進度和正常的教學,存在不認可的情況;再者,由于學生工作部門舉辦的各種課外活動中,時間上常常與上課時間沖突,大量學生因此請假,而教學管理部門對專業任課教師的上課率又有嚴格要求,造成輔導員、專業任課教師和學生兩頭為難,難以兩頭兼顧。
1.2.2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學工作部門缺乏深入了解
由于兩個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互相之間都缺乏深入的了解。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長時間與學生接觸,共同舉辦各類活動,且輔導員隊伍相對年輕化,思維比較活躍,專業任課老師對大部分學生只有課堂上的接觸,從事學術研究,思維嚴謹縝密,有的輔導員認為專業任課老師太過死板,而有的專業任課教師認為輔導員等學生工作部門過于重視活動文化,在教學科研上輕視隨意,這其實都是雙方缺乏溝通,工作環節不完善造成的。
2 建立健全高校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協作機制的措施
教學工作是中心,管理工作是基礎,兩者的共同目標是培養學生,兩者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實現高校的和諧發展和學風建設的重要舉措。
2.1加強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溝通協調,定期進行培訓與交流
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合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溝通交流,加強溝通,協同指導,共同深入到學生內部,逐漸建立溝通的有效機制,并予以推行。從而能夠使學生在教學、思想心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想法與問題及時反饋到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學工作部門,通力合作,給與學生全面的幫助與疏導。定期對兩個部門開展相應的主題培訓,促進兩者之間的相互了解,進行更好的溝通,實現信息共享,開展專題學習會,輔導員可以將所帶專業的整體情況、個別問題學生與專業任課教師進行磋商交流,雙方共同制定更有效、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方案,也有助于拓寬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2.2提高學生工作隊伍與教學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
從哲學角度看,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協作機制是整體,學生工作隊伍與教學工作隊伍是關鍵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更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保證,只有不斷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建立良好的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協作機制,發揮最大的作用。
2.2.1注重輔導員的自身能力的提高
輔導員是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輔導員工作涵蓋了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決定了輔導員更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提高輔導員隊伍素質,定期舉辦職業能力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協調管理能力,培養專家型輔導員;健全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制度,盡量全方面覆蓋每一位同學,規范談話記錄并進行后續跟蹤;深入宿舍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進行深入了解,深入教室,每月旁聽一個專業的課堂,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現狀和自習、上課情況,同專業任課老師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一起幫助學生一起走進專業、了解專業,培養興趣,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和干部具有雙重身份。
2.2.2加強專業任課教師的建設
學校應大力支持和引導教學研究與改革,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提高專業任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公開課教學活動,舉辦講課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專業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積極掌握最新的學科前沿知識和最先進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師教育水平和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專業任課教師除了對自身知識體系、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的提升外,還應當加強自身人格魅力,成為思想、知識、科研、教學方式等的典范。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
2.3創新和完善管理體制
制度創新是高等教育創新的關鍵,為實現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協作機制更好運行,必須把“以學生為本”作為總方針,分析教學和學生管理體制中現存的問題和滯后點,從學生管理制度、學習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而改革,不斷完善管理體制。
2.3.1成立互動團隊
在原有的組織體系外,成立營銷專業學生工作與教學功能做協作互動小組,由專業骨干教師和輔導員組成,熟悉營銷專業學生,工作經驗豐富。互動小組要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做好工作部署,為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協調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
2.3.2構建信息溝通平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完善學業預警機制,不僅僅是學生掛科次數太多而發出的學業預警,更體現在平時的學習教學中,對學生的出勤情況、上課秩序、學習成績等方面的表現進行溝通和反饋,當學生缺課或遲到時,應及時通報并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有效的幫助他們解決的問題和困難;輔導員同學生的性格、興趣以及日常生活情況等與專業任課教師進行交流,以便于專業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各位輔導員和專業任課教師的專業和興趣,參與課外學習小組,搭建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整合的平臺,充分發揮各位教師自身的優勢,協同工作,使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形成聯動。
2.3.3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
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從師德和教學的各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充分吸收學生以及學校各部門間的意見;完善學生考核體系,以綜合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發展,從思想、學習、身體素質、創新科研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定,以學為基本,積極創新,全面發展,使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學工作部門同時參與延伸課堂教學,嚴格考核標準。此外,健全獎懲機制,從政策上鼓勵輔導員和專業任課老師積極參與到學生成才成長的相關活動中去,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2.3.4建立家校互動平臺
目前高校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家長的角色缺失嚴重,很多家長在孩子勸退、留級等嚴重處理下,才對孩子在校情況有所了解。輔導員和專業任課老師可以隨時通過家校互動平臺與家長溝通,把學生在學校內的表現及時反映給家長,使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來解決一些學生的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實現合力的教育效果。
2.4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
采用學生組織參與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橋梁的作用,為輔導員和專業任課老師的工作找到新的切入點,緩解工作壓力;同時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其潛力,分析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各個環節的具實施方法,明確改進方向,真正做到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共同構成良性運轉的合力,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會和平臺。
結 語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高校作為新時期培養大學生的主力軍尤為重要,建立健全“以學生為本”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協作機制是時代的要求,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個人發展、高校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最終實現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馬海波. 淺析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新西部:中旬·理論, 2014
[2] 黃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機制研究.科學時代,2013
[3] 張萍.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國電子商務,2014
[4] 朱紅.淺析輔導員工作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5
作者簡介:何曉晴(1987—),女,漢族,山東省臨沂人,單位: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管理工程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18年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學生工作研究項目(2018XG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