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研工作的支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層出不窮的理念與做法,讓初中語文教學呈現出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狀態?!瓣兾鹘逃巳送ňC合服務平臺”依托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全省的教育工作,為語文教學和課題研討引來了專家,統一了標準,拓展了視野,集合了力量,極大的推動了初中語文教育教研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數字化教研 人人通平臺 教師專業發展
前 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數字化學習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流。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的“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為初中語文教師借助網絡實現多主體交流、多速率探討帶來了幫助,讓語文教學和教師成長走上了專業發展的高速路。
一、數字化推動研學反思一體化
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語文教研,本質上是在教師和網絡資源之間建立一種個性化的推送關系。新課程標準出臺后,關于語文課改的理念層出不窮,一線教師對這些理念的實踐一度可以用“疲于奔命” 來形容。“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服務平臺”)首先著手對教育資源在省級層面進行整體建設,把統一標準和個性推送分成兩個板塊,為全省的教師教研提供數據推送支持。教研中有交流、有修正,數字技術若只是“一把標尺”,就是把教育人為僵化,違背了教研初衷,所以數字技術有條件為教師開通個人空間,方便他們把日常教學和個人學習時訂閱和需要的資料存儲進來。簡而言之,數字技術讓“混沌一片”的語文課改呈現出清晰的層級,承認了教育的共性,更尊重了教育的個性。
由此可見,數字化技術的開展不再將語文研究局限在某一個方面,語文教師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有了統一的標準對照自己的教育行為,然后反思教育實踐過程和教育行為的基礎。這個教研的過程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通過對照與改進,教師擔任了成長的引領者、知識的傳授者、行為的評價者、自我教育者等多重角色。
數字技術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每一個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民主公正的環境,以往一線教師只能提問,只能等待解答的被動式學習變成了擁有自己的話語權,省卻了“彼高己低”的客套,針對一個問題的討論會有更加全面的角度,受到啟發的“點”變多了,教師亦就自然而然養成了自主反思、勤于筆耕的習慣,這個能力對語文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數字化推動辯論互助一體化
我們常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卻能走得很遠。教師的專業成長絕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激發、也需要激勵,它需要拓展,也需要發展。語文是兼具人文和工具雙重屬性的學科,其半開放的特點決定了多元化的進入才能提升教研質量。以服務平臺為例,陜西省已有30萬名中小學教師在服務平臺實名注冊;平臺根據教師的學段、學科、年齡結構和所在地域又進行了細化,構成了600余個教研教學圈,每個圈子中都有數十名省、市、縣級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擔任聯絡員,負責向圈子內的教師個人空間推送優質資源或資源標簽。
在這個情形上,教師基于個人認知能力和教學水平形成的教學經驗就有了一個可以打開的“窗戶”,讓外面的“陽光”和“空氣”有了可以進來的渠道。首先,每位教師都能選擇自己最困惑或是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因為語文教師的密度高,可以讓問題不再流于表面。而且數字化技術突破了非教研層面的障礙,無論你是一個普通教師,還是一個教研員,抑或是一個教育行政管理者,在平臺上大家只是針對教育教研中的問題進行研討,每一個人又把別人的觀點進行二次消化與反思,這種方式讓探討的氣氛更為輕松,讓教研的過程更為純凈,你可以接受我的觀點,也可以保留自己的做法,每一個人的內化都可以自覺完成,發揮了網絡爭鳴的功能。
三、數字化推動保障引領一體化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研今后會成為一個主要的教研方式。這就意味著教研不再是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個性化教育工作。每一個工作流程都可以更快的得到專家的引領和幫助,同時,專家也能更便捷的了解到學校和教師的真實狀況,實現了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
數字化技術可以按照分類標準和目錄體系對資源進行管理,形成“學段—學科—課程—資源條目”的四級資源展示結構,語文教師通過資源條目輕松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使用結束后,可以對這些資源進行評價,網絡平臺在接受了這些反饋后,加以改進,不斷完善用戶的使用體驗。數字化技術讓每一次的使用都會留下“痕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數據”,資源推薦系統會自動生成訪問教師的特征存儲系統,并依據教師的每個特征向量找到匹配資源,最終生成一個推薦列表,讓教師的學習和研究更加高效。由此可見,數字化讓教師得到的是從專家到技術的雙重保障與引領。專家不再是正襟危坐高臺的形象,技術也不是需要長期克服的難關。即便是專家在發言,也是和教師在雙向甚而多向的互動后,產生的一種有問有答、互問互答式的交流,讓原本線條性的參與變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教研,從而保障了教研工作的共性標準與個性需求的同時滿足,讓身處其中的教師都能獲得助益。
從中觀角度來看,在學校深入實踐了多年的校本教研和專業培訓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對于個性化參與方式和范疇, 都有著較大的發展作用,終于實現了個體向整體的效益推進。
結 語
綜上所言,數字化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帶來了多維度、多層次、多視角的引領,讓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整合優化,也讓語文教育中存在的“痼疾”找到了解決的良方。尤其是在語文教育理念層出不窮的當下,很多教師都存在著學研上的困惑,數字化技術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集合百家之言,讓教師得以大膽交流、激烈碰撞、深入思考,為專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真正實現了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化。
參考文獻
[1] 孫瑜,梁永蘭,王學勇,羅昭梅.中小學教師網絡教研的促進策略探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2] 趙曉聲.數字教育資源主動推送服務機制研究——以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 2017(05)
[3] 陳壽峰.借助網絡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J].基礎教育研究. 2018(06)
作者簡介:付曉霞 女,漢族,陜西西鄉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課題名稱:利用“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初中語文教研工作的研究 項目編號:HZJYXXH-201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