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國
摘 要:語文教學由封閉性教學轉向開放性教學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構建洋溢生命力的語文課堂,需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需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還需要課堂外的教學,課堂外的教學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更好的運用這些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這都是開放性教學的意義,語文課堂實施開放性教學,學生的思想才干、創新才干才能得到好的開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校教育 開放性教學
開放性教學是現代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化的人文教育理念,適應開放性社會的發展趨勢。為了落實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就必須注重課堂教學環境的開放性和由課堂轉向課外教學的開放性,以及重視對學生發現能力的培養與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從營造良好的開放性教學環境、注重學生開放性學習方法的培養兩方面介紹了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一、營造良好的開放性教學環境
高中語文開放性教學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接受為輔的教學方法不同,它強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放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發現規律,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一個良好的開放性的教學環境,需要有教高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的教師,能有效領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積極的融入到開放性教學氛圍中,以下主要介紹了開放性教學環境中的兩種教學環境,即:注重課堂教學環境的開放性、注重課堂轉向課外環境的開放性。
1、注重課堂教學環境的開放性。高中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基本環境是課堂環境,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探索教學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結構,使課堂生動活潑,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除了讓學生掌握搜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外,還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學過程中對思維方式的訓練外,感受到感情的熏陶。開放性的教學環應本著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為宗旨,注重延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使師生間處于平等、民主的地位。
2、注重課堂轉向課外環境的開放性。高中語文教學雖然要以課堂為主,但是還應著眼課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注重課堂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除了注重聽說讀寫外,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承受生活的能力,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吸取知識,訓練思維,開闊視野,促進自己全面發展。實際生活給了培養語文能力的空間,只有廣泛涉獵的學生,才會才思敏捷,靈活的運用知識,較強的語文遷移能力。
二、注重學生開放性學習方法的培養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并規定高中語文課程要把共同基礎和多樣性選擇結合起來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顧及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開放性的學習方法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大膽探究,這樣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以下從重視對學生發現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兩方面介紹了如何培養學生開放性的學習方法。
1、重視對學生發現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尊敬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些都是高中語文開放性教學的特征,而培養學生的發現學習方法是開放性學習的基本要求。發現學習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探索相關知識,并總結規律,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個探索事物規律的過程,這就會使得學生由之前被動式的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使學習得到的知識成為解決日常問題的手段。發現學習法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獨立思考,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面對學習的知識,用主動地、一步步獲得結論的過程代替被動的接受結論,是發現學習法的主要目的,抓住知識的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發現學習法的意義。
2、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大家必須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終身學習,這就要求高中語文課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把自學作為重要環節。現代化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讀、自思、自總結,主動體驗學習過程,累積知識,有較強的比較、欣賞、遷移能力,能自己發現問題,搜集資料,解決問題,這些是傳統教學中不具有的,因為傳統教育中千篇一律的講解、總結結論等,早已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性、積極性,阻礙了自學能力的發展。一個人即使讀過大學,有過其它的正規的教育,但如果他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不能自己刻苦專研,那么也只能在老師所劃定的圈子中停留,知識領域得不到擴大,科研上也不會有所結果。一個人要想有所建樹,絕對離不開自學能力,事實也證明,自學使很多人獲得了成功。高中是學生的一個關鍵階段,也是即將畢業學生的一個新起點,只有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他們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的更遠。
總而言之,由傳統的教學向現代教學轉變,由封閉的教學向開放的教學轉變,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更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開拓語文教學的新途徑,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只有實施開放性的教學,才能培養出開放性社會所需的開拓創新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試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開放性”[J]. 謝水泉. 課外語文. 2015(12)
[2] 中西方課堂教學之對比[J]. 侯菊.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1(10)
[3] 中西方課堂教學的比較研究[J]. 許大龍. 科技致富向導. 2011(29)
[4] 高中語文課堂開放性教學的探討[J]. 謝小紅. 中學教學參考. 2011(31)
[5] 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J]. 王清森. 快樂閱讀. 2011(07)
[6] 讓開放性教學悄悄走進高中語文課堂[J]. 王君秀.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0(24)
[7] 中學語文開放性教學模式初探[J]. 曹春霞. 考試周刊. 2010(50)
[8] 淺析語文學科授課的開放性[J]. 任健. 中國校外教育. 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