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英
摘 要: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了人們對于城市基本設施等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升。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創建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政府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多,旨在打造新型現代化城市。因此,當下怎么樣合理的對投資資金項目進行管理,是相關政府部門主要應當思考的問題。近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我國傳統的投資項目管理機制已經無法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應不斷進行完善與改革,帶動我國產業發展。
關鍵詞:財政性資金 投資項目 管理
引 言
近年政府對于公共項目等項目的投資力度逐漸變大,各地政府都大力構建基本建設項目,完善城市設施,投資金額數量十分巨大,因此應當加大對于財政性資金的把控力度,確保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落到實處,為百姓謀福祉。當前我國在投資項目的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沒有滿足現代的需求,管理模式存在落后等弊端,亟需解決。本文根據加強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的重要性進行研究,供參考。
1加強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的含義及重要性
政府的投資項目包含很多的內容,如建筑工程項目、水利電力施工、基礎設施的購置等產業,大多都是政府進行投資的產業,它主要是指政府相關部門在本轄區內合理地運用財政性資金,用于公益性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生態環境、文化科技等各個不能有效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或者是社會領域。政府投資項目是當下國民經濟時代的重要發展內容,以政府為主體,為人民謀福利,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因為投資的力度通常都是十分的大,怎么樣合理的配置財政性資金,是重要的工作內容。政府在進行財政性投資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牢牢地掌握幾點原則:科學決策,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節約資金,確定投資重點。加強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對于整個政府工作,甚至是社會運轉、城市化的構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能促進產業的升級和技術的進步。國家做出表率,做出財政性投資,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吸引社會投資的加入,帶動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營造一股生機勃勃的社會氛圍,同時可以帶動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有了經濟基礎,可以推動我國各項產業不斷地進行創新,帶動技術進步。第二,減少財政性資金投入過程中的風險。政府進行出資對各類產業進行改善,投資的金額數是十分的大的,因此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如果項目管理水平不到位,可能會出現資金配置不合理,造成了成本浪費的現象。同時,很可能滋生出腐敗問題。雖然我國目前反腐打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還存在著部分領導干部責任意識不到位的情況,因此在面對大量的金錢誘惑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挪用公款的現象。因此要依法管理財政性資金,科學合理的進行使用,保障老百姓的基本權益。最后,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帶動了經濟的增長。投資是帶動經濟增長的必然手段。政府進行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健全我國城市化建設,帶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對于投資項目管理手段進行規范,有利于使每一分錢花的合理科學,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經濟的增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2當前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投資過程中存在盲目投資的現象
當下我國部分政府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投資的現象,導致大量的資金浪費,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首先,項目的組織的出發點不切合實際,不能從自身的實際需求、條件、運行甚至管理方面進行考慮。其次,投資項目的管理缺乏可行性研究,大多過于形式化,多數是按照項目申報指南的要求來進行相關報告,缺少實際論證,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探究,從而導致報告的水平低、問題多。同時,項目初審不嚴格,投資項目的審查評估大多數都是形式主義的程序;最后,缺乏對項目的效益進行科學的評估,在投資項目建成后,很難為政府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甚至一部分項目已經成為政府的負擔;最重要的一點,項目的實施過程會有很多的變數,并沒有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總是存在邊設計、邊實施、邊改進的現象,從而大大超出預算范圍,影響經濟的發展。
2.2項目管理不夠規范
一些項目的審批程序還不夠規范,項目管理的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單位在進行投資建設時,總是繞過法律約束,并沒有通過政府的批準,甚至以“特殊事情,特殊對待”為借口,嚴重缺乏法律意識,也沒有依法遵循投資的原則,大大違背了投資的科學依據。在一些項目投資的過程中,不按照規定程序,不進行招標和投標,即使進行招標和投標活動,也不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擅自泄露標底,甚至以他人的名義進行串標或陪標,導致市場混亂。同時,惡意對評標專家進行干預和影響招標結果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最嚴重的就是項目的質量問題,在施工過程中,缺乏質量和安全的保障。
2.3項目資金的管理不夠嚴格,績效評價力度不夠
首先,一些項目在資金管理和使用方面缺乏透明度,導致部分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浪費、揮霍甚至挪用等現象,從而導致造成資金鏈斷裂,使項目沒有辦法順利進行;其次,項目資金的利用缺乏合理規劃,依然存在無計劃撥款、邊籌邊建等現象,不僅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進度,甚至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最后,也是最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項目缺乏績效管理理念。一些項目竣工多年但仍然沒有完成驗收,這使工程管理上的一些問題不易被發現,也給建設成本的認定和剩余物資的結算帶來很大的難度。
3加強監督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的建議
3.1加強項目預算的審查和監督
地方政府要從該區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堅持“勤儉節約”、“平衡收支”、“統籌兼顧”的原則,加強對項目預算的審查與監督,仔細、認真的審查政府投資的項目,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根據地方政府的經濟狀況和承受能力來審查項目的預算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投資。既要加快經濟發展的腳步,又要防止盲目投資。為了避免投資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有違法亂紀的行為,地方政府應該切實加強對投資項目的預算情況的監督,必須掌握項目資金的使用和到位情況。
3.2加強對項目民主、依法決策的監督
各地方政府以及人大常委,要充分、合理使用法律賦予的權利,把財政資金盡量投入到有利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項目中去。地方政府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依法把重大行政舉措在出臺前及時向人大常委匯報。各地方人大常委還可以通過專家論證、多級審查的方法,對政府提交的投資項目嚴格的進行把關,多重審議,并及時做出決定。
3.3.加強對項目績效管理的監督
各地方人大及常委會要嚴格監督,使政府在科學、民主、規范的條件下進行項目的投資。及時完成竣工后的驗收工作,以及驗收工作后的績效評價工作。堅決杜絕低效、無效的項目。對績效一般的投資項目,進行監督、改進,并對其進行調整。同時,人大常委要圍繞政府投資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管理以及績效評估等環節,進行審議、審查、詢問等,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切實建立和完善政府對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制度。
3.4建立健全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制度
要想推動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績效的責任制度,把責任落實到個人,政府和各單位部門是績效管理責任制度的負責人,地方各級黨委負責該地區的績效管理,單位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本單位的績效管理,項目負責人對該項目績效負責,切實做到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制,這樣才能推動財政發展,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結 語
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帶動了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相關部門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加大對投資項目的管理,政府應大力推廣和加強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的管理和建設,積極完善和發展投資項目管理的制度,從而帶動國民經濟水平的全面提高,推動國家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子洪.切實加強投資項目管理監督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J].審計與理財,2011(03):27.
[2] 孫慶旺.加強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1):20-21.
[3] 杜國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J].科學時代,2008(02):64-67.
[4] 鄭義,陳利桃.加強投資項目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J].科技資訊,2007(3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