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18年3月,自特普朗政府宣稱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相關產品實施關稅的加收,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序幕。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使得我國在經濟金融領域的股市、銀行利率、人民幣匯率等諸多領域受到影響,但也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革新和優化以及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利弊,應進行其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以實現我國在長期的健康穩步發展。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成因 對策
引 言
當前,在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體系“穩增長、調結構”任務較為艱巨的局勢下,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也存在一系列變局。美國特朗普政府置國際貿易規則于不顧,悍然挑起針對中國的國際貿易戰,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真分析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實質,才能妥善處理中美貿易爭端,不至于使貿易爭端危害到我國經濟穩定及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1.中美貿易爭端的經過
2018年3月22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因侵犯知識產權和實施投資限制而對中國商品征收500億美元的關稅”。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發布了一份關稅商品清單,對我出口到美國的1,333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美國的這一措施不僅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還嚴重地侵犯了中國的合法權益,威脅著中國的國家發展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產自美國的大豆、汽車和化學品在內的14類106項商品征收25%的關稅。實施日期的擬定將以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實施為基礎進行設定,并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公布。2018年7月6日,美國開始對818個類別和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25%的進口關稅。作為反擊,在同一天,我國對美國相應的產品征收25%的進口關稅。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貿易戰持續升級,8月1日,特朗普擬將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稅率從10%上調至25%。美國此舉違反WTO規則,并發起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最大的貿易戰。面對美方的挑釁,中國方面本著維護世界貿易規則及本國國家利益的立場,堅決給予美方同等程度的有力回擊。但是,為了避免貿易戰,中方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中方經濟團隊同美方經濟團隊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了多次磋商。然而,特朗普政府仍堅持自己的方式,最終導致貿易戰的持續升級[1]。
2.中美貿易戰爆發原因
中美貿易戰爭爆發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首先是美國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所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與經濟貿易全球化狀態下的貿易自由往來之間的矛盾。二戰后,美國憑借其經濟金融與軍事方面的優勢,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著中心地位,可以獲得成本低廉的融資但高額的國際鑄幣稅。這間接導致美國的產業結構不斷向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傾斜,傳統工業發展受阻,大部分工業企業受經濟全球化帶動向亞洲新興經濟體轉移,形成產業格局的空心化。受其影響,美國失業問題日趨嚴重,民眾收入差距拉大,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抬頭。而美國政府并沒有通過積極主動調整自身經濟產業結構來解決問題,而是將責任直接推給中國,采用貿易戰的方式破壞國際貿易體系的穩定,損害他國利益來換取本國民眾的支持。其次,美國正試圖維持自己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遏制中國的崛起。縱觀中美建交以來引起的種種外交摩擦,無一不滲透著美國千方百計扼制中國崛起的意圖。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顯而易見,中國經濟的整體實力正在不斷威脅著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特朗普政府意識到自身的危機,因此不顧國內外各方反對,率先挑起了貿易爭端。近幾次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提出的幾項條件分別為縮小美國貿易逆差、取消對中國制造企業補貼、保護美國知識產權等。其中,保護美國知識產權及取消中國制造企業補貼等均對準中國的制造2025計劃,力圖遏制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及快速發展,保持美國在科技和軍事領域的領先地位[2]。
3.我國應對中美貿易戰的措施
貿易戰必然會對兩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我方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的貿易報復申請中,我國估計每年約有70.43億美元的商品受到美國反傾銷措施的影響。面對中美之間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我認為既有必要給予美國一定的回應,同時也要冷靜地分析我們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扭轉和改變,“打鐵還需自身硬”。從我們自身看,一是過分依賴美國市場,被動地應付美國頻繁制造的貿易壁壘;二是自身發展的不平衡,產業優勢不足,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發展較緩慢;三是高科技人才的流出限制了民族科技的發展。
3.1進一步擴大和發展與其他國家良好貿易關系。著力推動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中歐貿易合作,大力發展“一帶一路”計劃及圍繞“一帶一路”的國際貿易發展,推動以中日韓為主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強與中國--東盟的經貿合作,積極促進中俄、中非等國家和地區的優勢互補。
3.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強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著力加強基礎科技的研究,提高自身科技研發能力,培養自己的高科技品牌,不再受制于人,提高我國以勞動密集型為代表的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進行自身的自主創新和研發意識,從而實現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以實現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穩定性和競爭能力。
3.3建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模式。我國要建立完善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的培養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的人才培養,并在此基礎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吸引人才,提高高科技人才的待遇,鼓勵科研人員進行自主創業,并促進科技成果向實業的快速轉化。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及時維護自主知識產權權益,以減少高科技人才和技術的外流[3]。
結 論
綜上所述,隨著中美雙方以針對一些生產要素進口關稅加收為主要手段的中美貿易戰的逐漸演化和發展,其影響領域也逐漸由貿易轉向了經濟金融的各個領域,其原因既有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下的蓄謀已久,也有中國綜合國立提高和穩步發展下的必然,而在當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美國的貿易順差的逐漸增大,貿易戰將仍會此起彼伏,因此我國更應該在經濟金融所涉及到的諸多領域進行優化和革新,從而實現我國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陳泠璇. 淺析中美貿易戰[J]. 經貿實踐, 2018(11).
[2] 劉芳華. 中美貿易戰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 農家參謀, 2018(13).
[3] 沈建光. 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戰?[J]. 江蘇企業管理, 2017(2):40-42.
作者簡介:蘇欣宇 性別:男 民族:漢 出生年月: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