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享
摘 要:通過分析傳統水墨的技法、色彩、章法布局、字體等與版式設計的美學共性、靈感、協調、融合,尋找可供轉換設計語言的契合。
關鍵詞:版式設計 水墨技法 水墨色彩 章法布局 水墨字體 創意 融合
版式設計作為平面設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報紙到雜志、從電視到網絡、從海報到廣告、從品牌到包裝,版式設計的功能和作用不斷放大,其影響力涉及到藝術設計的各個方面。傳統水墨是最具民族精神的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文化根基的語言,把傳統水墨這種民族文化揉合進版式設計中,以探索東方性、中國性、民族性文化精髓,形成獨特的本土語言和設計風格,二者的美學共性的互相促進、互相滲透,融合創新。
一、傳統水墨技法與版式設計創意的融合
所謂藝術創意,即指繪畫者或設計者對于設計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在頭腦中所形成的主題思想以及如何通過藝術形象來構思與表達的本身就是一種創作過程。
傳統水墨畫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技法,有強烈個性的和十足的品味:由毛筆寫成的墨之濃淡變化、水漬之滲化、點線等滲化感效果彰顯;用筆方面講究點、勾、被、擦之法和下筆的輕重、疾徐、偏正、曲直、濕筆、側筆、園筆、中鋒、偏鋒、逆鋒等書法感線條等。水墨技法的多樣性、寫意性和靈活性,水墨技法的筆墨是簡率疏淡,創意是虛靜空靈的:“作畫貴作立意”、“意在筆先”、“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
版式設計但如果僅僅把目標局限在一種純粹的“設計”層面上,那么其作品的整體質量無疑將會大打折扣,甚至縮短其生命力的延續,所以現代版式的發展新趨勢:強調獨特創意表現、追求新穎個性品味。傳統水墨在表達版式設計的“立意”上能營造獨特意境和品味,二者在自由地選取切合設計主題的內容后,使它們在新的場合下獲得理解上的可喜靈感,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傳統水墨與版式設計創意的融合,強化情懷氣氛表現,探索新的藝術表現,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體現出設計極強的風格化和創意性,達到迅速吸引讀者視線,設計效果迅速脫穎而出。
二、傳統水墨色彩與版式設計創意的融合
傳統中國水墨畫中,中國畫的敷色也不可忽視,敷色方法很多,但有個大體的原則:第一要求墨不欺筆;第二要求色不欺墨。色是筆墨的輔助和豐富,即使工筆重彩,也不要掩去了勾勒的用筆,或者就算用色超出了墨的深度,也要致使筆墨處不被淹沒。水墨畫用墨方面講究濃墨、淡墨、潑墨、積墨、焦墨、破墨、飛墨諸法,而每一種墨色又有干、濕、濃、淡的變化,通過墨色濃淡的差異造成以墨代色,色彩富于莊重、理性,極其簡潔,黑白兩色的變換是傳統水墨的特色。
版式設計中色彩忌龐雜,過多的色彩會分散人們視覺的注意力,色彩和諧一種方法是確定由一中性色彩為基調,其余顏色圍繞變換來達到色彩調和,或運用面積、色彩混合來協調。版式設計中黑白灰的構成是一種點線面的構成,對色彩的抽象概括,黑白灰對比編排單純醒目,能保持遠距離的視覺沖擊力。
傳統水墨的黑、白、灰的色彩是一種最高級的中性調和色,無論是運用其為版式設計中的背景,還是作為大小標題或插圖,都能達到協調其它色彩關系、使版面整體統一,促進其設計的條理性、秩序性、美觀性。另外水墨中的 “計白當黑”是中國繪畫文化對色彩簡約虛實美感的總結,這種方法在版式設計中應用得到動與靜、疏與密、虛實相生等較好效果,這正是版式設計更高層次的色彩藝術表現。
三、傳統水墨布局與版式設計構圖的融合
傳統水墨章法布局與現代版式設計的構圖,二者美學原理如出一轍、殊途同歸:即充分調動和組織畫面中各種組成元素和構造元件對畫面整體和諧之美進行構造。
首先傳統水墨章法布局與版式設計構圖留白的融合。傳統水墨從來就是講究“留白”,“留白”是中國藝術的主要特點之一,也是構成水墨藝術之美的重要因素。“計白當黑,以一當十,虛實相生,寥寥數筆意盡形全”之說,傳統水墨的留白,如詩中講意境、禪中有玄眼一樣。版式設計中的實體是圖、文等具體內容,留白則是版面中未放置任何圖文的空間,版式設計的“白”不僅指版心周圍空白的安排,還有字組與圖片之間的空白,及字形之間單個文字之間的空白,甚至到一個字內的筆畫之間的空白。“白”是貫穿于書刊版式設計的全過程的。留白在版面上有兩個作用:一是幫助讀者目光的移動,就是如何看;二是幫助你要給讀者看的東西跳出來,以便更好地閱讀。留白在版面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留出適當的空白能更好的烘托主題,渲染氣氛,使版面更臻完美。在靳棣強先生臺北設計講座海報中大片的余白中便是如此:以形而論,余白為海洋,石與紙間為海峽,以意而論,余白為空間、為意念,石與紙間為交流。“余白中充滿了氣的流動,是天地萬物中潛藏的一種動力。”杉浦康平語:靳先生的作品充盈著淡泊恬靜的哲學精神而又散發著盎然四射的生命活力。版式設計中巧妙的留白不僅能省去不必要的瑣碎細節,豐富空間層次,虛實留白使視線能集中于畫面主要內容,突出重點,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和“于無聲處聽驚雷”的空靈變化的意境,還能使版面通透、跳躍、清新,使讀者愉悅和輕松。
其次傳統水墨章法布局與版式設計構圖虛實的融合。傳統水墨畫在“置陳布勢”中,提倡“密不透風,疏可走馬”、 “以一當十”、 “無畫處皆成妙境”之說,無畫處是虛處,疏處,是相對密、實的有畫處而言的,虛實相生是水墨構圖成功的關鍵所在。各種水墨線條有疏有密,才能打破平、齊、均等而造成畫面的刻板、呆滯,妙在以極少的要素表達最多的信息,以虛托實,對突出版式設計意境能起到強調及引起注意的作用。
總之把傳統水墨章法布局和版式設計構圖的融合,能促進版式設計構圖的布局和位置經營的巧妙,調解藝術形象的主次矛盾;對傳統水墨的構圖在透視、取舍、主次、取勢、開合、呼應、空白、疏密、穿插、虛實等章法布局的,設計中尋求靈感,尋找可供轉換為版式設計語言的契合。
四、傳統水墨書法字體在版式設計的融合
中國傳統水墨特別重視題款、鈴印、書法、詩詞。一幅畫在章法上,適當的安排題跋、朱印,可以起穩定和諧構圖的作用,水墨畫中的詩、書、畫、印,相互補充、相互增益、相得益彰。傳統水墨書法字體,以及其特有的筆趣和墨彩,作為中國風格的設計語言,對其適當地運用,可以對版式設計的本土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傳統水墨書法是中國元素之“書”,它的構成不過是幾種簡單的墨色線條,是“造型之造型,抽象之抽象,動靜之交匯,時空之凝聚,自我之至深至微的表現。”(李硯祖)
版式設計是文字、圖形、色彩等視覺元素的一個集合體,文字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字體產生不同聯想、感受、用具體的形表達抽象的意,視覺傳達領域豐富多彩。在呂敬人設計的《朱熹榜書千字文》里面,作者就運用了以少勝多的簡約手法。在構思這一書籍的形態時,他認為書法藝術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就是偏旁部首,設計者為了在有限空間內表現朱熹千字文的書法藝術精髓,并將這一理念體現在平面中,就用千字文中基本元素的撇、捺來表明主題。在內文設計中,他用文武線為框架將傳統格式加以強化,注入大小粗細不同的文字符號,以及粗細截然不同的線條,上下的粗線穩定了狂散的墨跡,左右的細線與奔放的書法字形成對比,在擴張與內斂、動與靜中取得平衡和諧。
水墨書法字體在版式設計的融合,將水墨書法原始符號的某些元素進行變化、重組和出新,將傳統滲透于現代設計之中,使版式設計具有傳統中式風格的形似和神韻,又有現代版式設計創新的意味,進而體現設計中的民族的氣質、精神和理念。
結 語
平面設計通過與傳統水墨藝術元素相結合,能夠形成簡約之美、空間之美、意境之美等審美特征,我們應該倡導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魄,使傳統水墨文化在現代版式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更好地使中國傳統水墨元素融入現代設計,真正作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帶給世界設計領域別具一格的審美享受和藝術韻味。把傳統水墨的精神元素融入現代版式設計之中,共同融匯成現代設計的主流,使其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
參考文獻
[1] [日]伊達千代,內藤孝彥.版面設計的原理.中信出版社 ,2011.10
[2] 靳埭強.跨越中西—靳埭強與格呂特納的海報對話.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2008.1
[3] 王紹強.版式設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10